元朝蒙古征战日本流落美洲

文摘   2024-12-31 14:54   云南  

蒙古在13世纪中叶已经征服了高丽和大部分亚洲地区。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让日本臣服,但未能成功。于是,忽必烈决定通过武力解决,发动了对日本的两次战争。

《元史·外夷一·高丽》记载:

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征日本……八月,诸将未见敌,丧全师以还,……未几,败卒于阊脱归,言:“官军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壶岛,移五龙山。八月一日,风破舟。五日,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好船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余二三万为其虏去。九日,至八角岛,尽杀蒙古、高丽、汉人,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阊辈是也。”……久之,莫青与吴万五者亦逃还,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

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发兵十万再次征讨日本。官军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壶岛,移五龙山。八月一日,诸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日本的太宰府,不料忽起大风,战船损失惨重。八月五日,带兵诸将乘坐没被大风摧毁的好船跑了,剩下十万士卒屯聚在五龙山下。众人推举一位张姓百户为主帅,号之张总管,听其约束。张总管命令大军日夜砍伐树木制造简易战船准备班师,八月七日,日本人来战,元军大部尽死。余二三万不知下落。只有三个人被日本俘虏后放回,向忽必烈汇报。

所谓二征日本,堪称对前朝十万宋军的集体谋杀案。出兵时间选在飓风易发的夏季,主要登陆地点还选择在上次失败的老地方——这哪是出征?简直是去送死!元朝当时认为大批新附的宋军虽已臣服,却仍心怀故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二征日本南军“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元朝“安顿”南宋残兵的目的也已达到了。忽必烈还准备要“三征”日本,结果在大臣们的“力谏”下不了了之。忽必烈死后,征日之议遂寝,但自此大陆被日本视为敌国、世仇。

那么放还俘虏口中说的两三万下落不明的士卒到底去哪儿了呢?著名英国历史学家兰金先生在其成名作《13世纪蒙古人与象兵征服秘鲁、墨西哥、波哥大、纳齐兹、塔罗迈柯的历史研究以及新大陆所发现大象与乳齿象遗骸的历史传统与本地证据》中指出,这些士卒乘坐临时打造好的简易战船一路向西漂到了今天美洲西海岸的圣海伦火山

书中如是写道:“一群巨人乘坐树干凿成的快艇从海上疾驰而来,他们身形硕大,蓄着长发,松垮的披散在肩膀上,几近赤裸,少数以树皮遮羞,其间并无女人。登陆之后,他们在当地土著的指引下搭起栖身之所,又挖掘了数十口深井。他们胃口甚大,一餐可抵五十个土著的食量,还结网捕鱼补充营养。印第安人想尽办法驱走这些不速之客,却无能为力。”这些巨人就是元朝军队的“蒙古大汉”

北宋李公麟绘《职贡图真迹》:美洲扶桑朝贡乳齿象

另有国外信息与国内互为印证,加拿大维多利亚历史学会会长麦基威在其所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掌故》一书中提到,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海岛的土著人,大多含有中国人的血统。这些土著人,自称是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漂流至该岛的元朝水师的后代。

加拿大土著海达族(还有原始萨满信仰)

身为加拿大本土的历史学会的会长应该是相当严谨的,不会做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尤其不会轻易把本国的人说成是外国人的后裔,所以,麦基威的这种说法肯定是有足够证据的,而且忽必烈东征日本遭遇风暴失败的确也是历史事实。

加拿大在明朝派人测绘全球地图时也有人在此定居下来,有很多文物出土和遗迹存留。最明显的证据是明朝人在那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在今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


云居舍
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内在智慧;思索人生意义,探求宇宙真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