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再到美洲

文摘   2024-10-14 00:02   云南  
1995年,米国加利福尼亚举办了一个“墨西哥玛雅文明艺术展”,墨国展出的不太显眼的一堆“玉石上的雕刻画”,忽然吸引了一位来自中国学者的注意。著名的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曾在头版头题报道:中国来的王平(译音)教授认出了一百四十六个象形文字的一部分,他甚至可以读出它们的读音,并翻译出了它们的意思。“这类似中国的甲骨文”,王说。他是一名中国甲骨文研究专家。王还指着一块大玉石上的四个图案说:“这是悬在皇宫的匾额,中国古代常见,四个字的意思是:[King and Ancestor Founded the Base of Country (尊王奠基)]”。

1996年11月1日纽约的《世界日报》报道:有一位来自北京的甲骨文专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陈汉平)在华盛顿举办的一项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展览中,发现一件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的玉圭。上面刻有四个符号,是3000多年以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这位专家读出了这四个竖形排列的符号的大意:“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  

2021年山东莱州市吕茂东学者出版的历史考古文集《过国探原》一书,是介绍殷人渡美建立新家园的历史文献著作。书中《解读米国发现的中国古代刻石文字》一文,以一万五千字的篇幅逐一解读了在米国新墨西哥州和亚历桑那州岩壁上发现的商、周之际的刻石文字,并考证了其年代、族属、地望和相关历史。研究表明,西周初年,殷商美族参与武庚叛乱被征伐,美侯率众出海逃亡朝鲜而未达,被风刮到了今美洲之地(和法显和尚一样)。这是一篇记载殷商美族在此举行祭神祭祖建立新家园典礼的历史文献。二百多年来,中外学者探索“殷人东渡美洲”,苦于没有文字史料,如今有了实证。

米国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发现的刻石文字,与中国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形同或形似,只是其刻在岩石上,我们称其为中国古代的刻石文字。殷商之时,祭天祭祖是只有国君贵族才享有的特权,也只有国君贵族才掌握文字,由此看来,率众迁居此地者是殷王族美侯也。殷王族熊盈美侯率众迁居此地,立神社,建宗庙,举行祭神祭祖的典礼,宣告了以美为名的新家园和新领主的诞生。

在1953美洲出土的科藩遗址墙上的印第安族鸟形王冠上,竟然发现了“太极图”。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即中国中原周边地区的楚巫、羌苯、彝毕摩、东亚萨满。他们一脉相传,起源不明,是上个文明传下来比伏羲三皇时期还要早的宗教。印弟安人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崇以敬畏。印弟安人的音乐有排箫、竖笛和通天鼓,排箫用竹管或芦管制成。河姆渡出土8000年前的骨哨,也是箫。

除此之外,人类考古学家目前已经在米国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岩壁上发现了84处殷商甲骨文或中国象形文字遗迹。
米国学者标识的新墨西哥州岩壁上的古文字
1910年清朝政府派欧阳庚为特使,东渡墨西哥,办理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300多人的索赔案。欧阳庚办完专案后的一天,当地印第安百余家族的代表,前来找欧阳庚请愿。他们告诉欧阳庚: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第安人750名,这些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一并保护索赔。欧阳庚闻知此事大为惊喜,恰好来墨西哥之前,王国维、罗振玉等托他到美洲后代为调查“殷人东迁”之事,只可惜欧阳庚将此事报告摄政王载沣后,载沣未予支持,查证之事不了了之。
1922年中华民国驻智利大使欧阳庚看到公使馆房后有涕竹很奇怪,因为涕竹是产于中国福建等地的植物,传说“截其二节剖为两半即可成舟”,欧阳庚看见大为奇怪,便问其印第安仆人从何而来,印第安仆人回答“涕竹是印第安人祖传的伤药,是三千年前hosi王带来的,现在的hosi医师治疗外伤瘰病,更可用针灸治疗内科百病”。欧阳庚大为惊奇,汉东方朔所著《神异经》就曾经记载涕竹可治疗瘰病,而印第安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呢?更为巧合的是,前面所说的殷商之东征将士,首领之一就叫攸候喜,这么相近的发音,仅仅是巧合吗?

关于殷人最早到达美洲一事,海内外学者早有人进行过研究。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罂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米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1992年王大有、宋宝中、王双在《华声报》撰文提出,今天居住在美洲的土著人是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的考证,当时被西周军队阻隔在东方的10万商军,连同15万眷属、奴隶,浮海东渡,去寻找新的出路。书中说,将25万殷商军民和东夷百姓分25部族,分5路行动,每路中都有方夷舟师,每五族由一个王族率领。这五个王族即飞鹰族、飞虎族、飞蛇族、飞龙族、鸟兔族……为行动方便,分别由攸喜候和摩候率领泛海。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逃亡,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他们老少相携,患难与共,在茫茫的海上,舍死忘生,奋勇前进,他们不可能全部到达,但是他们终于到达了,重获新生,写下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批殷商军民在美洲登陆后,他们在扶桑日出国(近日的墨西哥),按照故都安阳的格局,重建了一个国家。把新都边上的那条河叫做洹河,与家乡的安阳河比美。推攸候喜为最高君长。后来因为地震,迁到智利的安第斯山中建立殷家(印加Inca)王国;另一部分登陆的殷民,则在秘鲁北部建立了摩虞候执政。他们在异地重建了国家之后,认为故国之情不可忘,于是规定每人见面时必互称“殷地安”,就是家乡好的意思。这批漂洋过海的中国人,他们带去了东方的文明,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为后来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打下了基础。

近年米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并且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似。美洲的服饰、纹饰还像极了台湾原住民,显然这之间还有联系,可能也是殷商后裔的一支。

其实,从天文历法入手研究,玛雅文明有着非常优秀的天文历法,就会发现他们的历法是对华夏历法的继承,有很多只属于华夏文化的特有元素出现在他们的历法和文化中,属于潜意识的文化遗存。从种种史料文献、考古迹象和证据来看,最合理、最真实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确是殷商遗民。

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出土的玉器。与殷商的玉圭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文字结构的相同之处(左:玛雅文字手抄版;右:中国殷墟甲骨文)

历史学家徐松石教授旅居米国后,发现昔日印第安人盛行扁头习俗,他们或将婴儿前额和后枕骨都压平,或只压平婴儿的后枕骨。徐氏认为,印第安人昔日这种崇尚扁头的习俗,发源于远古时中国东北。直至辛亥革命时,许多人说,只要用手摸摸后枕骨,便知谁是满洲人。由此可见平头风俗昔日在东北之盛。还有美洲和全球各地都发现有原始的萨满信仰。中国萨满教源自东夷九黎的蚩尤部落,现在在东北还有一些遗存。

1953年,米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1975年,米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米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殷人航渡三千年”。

《中华祖先拓荒美洲》引欧阳文亮的文章说:“笔者童年在海外,与印第安人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就是中国殷商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衣胄。”

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喝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从血缘上,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属于同种的证据——1986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题为《我国发现一种异常血红蛋白,找到与印第安人同种“印记”》,河南人的Y染色体有8%的Q ,叫做美洲基因,就是跟印第安人一样的基因。
台湾省《中国时报》1996年11月11日任庆华《美洲人从哪里来?》说:在印第安人的血液中发现与蒙古利亚人种相同的红细胞,红细胞中有A、B、O、AB等血型。
夏朝商朝中华文明的发源及中心地带都在河南,河南有90%的汉人血统。印第安人的新生儿屁股上也会有青色的印迹,在大多数亚洲的新生儿里是普遍出现从长相上也可以看出来,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外貌十分相似。包括加拿大北部、欧洲北部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也是中国人的后裔,明朝还来朝贡过。

照相机刚发明时拍摄的印第安人照片

印第安儿童像不像台湾高山族的土著

华夏与美洲古文明相比较,两者在生活习俗、思想方式、文化艺术等方面均存在着大量的共同之处。这是否在告诉我们,在5000年前正当炎、黄、蚩尤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中华文明大幕之时,华夏先民的一部分也同时在不断地征服浩瀚的海洋,到达了美洲并创建了古代的美洲文明。

云居舍
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内在智慧;思索人生意义,探求宇宙真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