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也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才难以联络的。华”字古音读“伏”,“华、扶”相通;“华”字先秦以前又是“日”之专字,“桑”为“神”之音。藏族迄今把祈神活动叫做“煨桑”。实际上,将“牺牲”扔进火中,让青烟把肉昧送至天神口中的行为,就是“喂神”。宗教中的火供烟供祭祀方法现在还有流传。藏族先民当时有很多人也迁移到了美洲,现在美洲也有一些印第安部落的人不论从长相还是生活习惯,和藏族人都非常像。以前有部纪录片介绍现在的藏族人还能用藏语和印第安部落的人交流,而且他们也有煨桑和萨满的原始信仰。还有他们对绿松石有着同样的喜爱,以及喜欢把新鲜牛粪糊在墙上晒干取下等等。此外还有华夏很多民族都有迁徙到美洲的历史,美洲最初很多地名都是中国西南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命名的。因而,“扶桑树”实为“华神树”,即“太阳神树”或栖日之树”。三星堆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指传说中的神树扶桑,也从侧面印证了山海经描述上古文明的准确性,会逐渐颠覆传统的历史观念。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山海经》里记载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因为祖先的文明我们现在一无所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 山海经的扶桑树 苏美尔文明的永生树
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记载: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叶皆如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天下诸国图记载:日月所出扶桑
扶桑原本为上古中国的灵地之一,传说在极东的大海上,是指现在的美洲,和日本其实没什么关系,日本以前叫倭奴或东瀛。不过中国古代有些雅士喜欢用雅称,所以唐代开始有些人就用“扶桑”借代日本,只是借代而已,大家也知道日本实际并不是扶桑。但近代却误解认为是日本,这是有人故意为之,连鲁迅和郭沫若在诗中都把扶桑指认为日本,实在不明白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这就有点像昆仑山,它本来是山海经里的神山,最初可能不在新疆,位置是随着海平面不断下降,一开始方向在西北,后人不断东迁,现在以为是中国的西北是昆仑山,可能以前在中亚或非洲。这相当于阴阳思想,是很灵活的,现在人反而理解不了了。现在昆仑山除了文化的象征以外,还代指自新疆起源的一条山脉。后文会有更多历代关于扶桑位于美洲的准确记载。外国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