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西北一百八十多公里的河北宣化建有一座耶元9世纪的古城。在这里发现了张世卿的墓。张世卿生前为辽国官员,死于耶元1116年,同年下葬。张世卿的墓后室顶部绘制有一副彩色星象图。而我们今天关注的并非张世卿的墓,而是同为葬于该地区的张匡正的墓。根据张匡正的墓志铭记载,张匡正乃张世卿的爷爷,死于耶元1058年,1093年改葬于此地。张匡正墓后室顶部也绘制有一副星象图。星象图呈圆形,外圆和内圆之间绘制有太阳、月亮和其他主要恒星,二十八星宿按照投影法排列。内圆为十二瓣莲花图案,莲花图案的花芯是一幅六瓣牡丹花图案。在牡丹花图案的中心,镶嵌有一根铁棍。此铁棍曾将一件物品固定在墙顶。虽然该被固定的物品已经脱落,但固定物遗留的色迹和脱痕却清晰可见。墙顶本为浅灰色,固定物遗留下的色迹为灰色。从固定物留下的色迹判断,该固定物由几块木板组成。张匡正墓顶星象图虽然木板已经全部脱落,但墙顶上的木板色迹和墙皮脱痕展现出这几块木板的轮廓是一副世界地图。此世界地图以北为上,地图的上方正对着星象图中的北斗七星。我们可以从此幅地图中辨认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以及主要海域的轮廓。也就是说,该木制地图中除了南极洲,其他几个大州均包含在内。
1093年张匡正世界地图
图中可以看到亚洲居于地图的中部,中国处于地图的中央。印度支那半岛位于中国的南面,印度半岛位于中国的西南方。印度半岛的东侧是孟加拉湾,西侧为印度洋。欧洲位于地图的西北部,面积被缩小。欧洲的左上方有个半岛,这应该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下方可以看到德兰半岛。地中海是一个大海湾呈敞开状。非洲北宽南窄被绘制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北隔地中海与欧洲大相望。
图中,澳洲大陆被搁置在印度洋。虽然位置放置有很大错误,但其南部澳大利亚湾、北部卡奔塔利亚湾的轮廓清晰可见。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该图中呈现出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其中,几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位于秘鲁的布兰科角、巴西东端的圣罗克角和南美南端的弗罗厄德角均可辨认。种种迹象均表明,墓顶墙皮脱痕形成的世界地图绝非是一种自然巧合。首先,地图的北方恰好正对着的象征北方的北斗七星。其次,该图中包含了地球上全部海域和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大陆,而且形状位置也基本与实际相符。史料表明,中国宋代时的木板制地图已经有所应用。考古发现的辽代古墓《张匡正木质世界地图》居然发现了五大洲世界地图的痕迹让人震惊,着实意义重大,这一发现无疑是否定目前的传统地理大发现史的有力佐证。张匡正木刻世界地图是明确包含人类居住的各大陆图形的世界地图,唯独缺失了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由于脱落原因,海中岛屿也无法辨识而已。它说明了至少在1093年之前甚至更早,中国人已经了解地球表面除南极洲之外的大陆轮廓,并对几个大陆的轮廓进行了测绘,对全球地理有着清晰的认知。有意思的是,张匡正木刻世界地图上显示的美洲和亚洲北部相连的错误,同样出现在了西方世界地图上,这个同样的错误一直持续到16世纪初。这说明西方一直在抄袭借鉴中国的地图技术,由此一点即可知西方的航海和地理远落后于中国,没有中国地图何来的大航海,由此可知古希腊航海的故事也是捏造出来的,根本经不起推敲,西学东渐一说更是厚颜无耻,滑天下之大稽。2001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突然现身,揭示在1418年前中国人已经抵达美洲,并且完成了环球的航行。刘钢的《古地图密码:中国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即由此图溯源,层层剥开中国人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一幅隐藏在11世纪古墓中的世界地图,寓示当时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对美洲大陆的测绘,而且航遍了澳洲大陆的海岸线。作者详细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指出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出生数百年前,古代中国在远洋航海、天文观测、数学测算、投影绘图和经纬测量等方面的成就,已经促使探险家们完成了勘测世界的壮举。郑和即在前人地图的引导下,完成全球远航。而后东学西渐,古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辗转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指明了方向。英国加文·孟席斯的畅销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轰动一时,而《古地图密码》提出的一些史学观点更加新颖,并辨析出16世纪以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已经得到各国媒体的关注,引发广泛争论。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何时发现美洲更是未来学者所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