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高僧法显到达美洲

文摘   2024-10-20 00:00   云南  
从19世纪末期开始,围绕法显到达的“耶提婆国”是什么地方,中外学术界提出了几十种假设,其中,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法显达到了美洲大陆,他是西半球的发现者。在这个观点的启发下,“耶婆提国”即美洲大陆、“法显到达的是美洲”、“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等等推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

法显(耶元337年—422年)是东晋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著作家。梁•慧皎《高僧传》有传。平阳郡(山西临汾)人。三岁剃度为沙弥,二十岁受戒,为人志行明敏,仪执肃整,学问精深。他有感于当时藏律残缺不全,为了健全僧伽制度,决心至天竺寻求戒律。东晋隆安三年(耶元399年),年已六十五岁的法显,偕同慧景、道整等十人从长安西行求法。经过六年跋涉到达中天竺,学习六年后,东晋义熙七年(耶元411年)八月,法显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循海路回国。

义熙八年(耶元412年),法显从斯里兰卡乘中国商船回广州途中,在中国南海遇风东航105日,即三个半月,到达今墨西哥南部西海岸一带。在这里停留了五个月,于次年春,即耶元413年(义熙九年)五月乘船西航115日,于当年九月回到山东青岛崂山。

法显大师像

书中第五卷“浮海归国”中,写道:

“(从狮子国返程)东下二日,便遇大风,船漏水入…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到一岛边,到潮退后,见船漏处,即补塞之。于是复前…大海漫无边际,不识东西…如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国商人大船…东北行,趣广州…一月余日…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遂经七十余日,商人议曰:‘常行时,止可五十日便到广州。而今已过期多日,将无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即到长安郡劳山南岸(今山东省即墨县崂山)…”

台湾历史学者达鉴三和卫聚贤也曾先后出版了《法显首先发现美洲》和《中国人发现美洲》,认为法显到达的“耶婆提国”实际上是今天的美洲大陆。1992年,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连云山先生经30多年研究,出版了《谁先到达美洲》一书……很多学者都对法显曾经到达美洲的观点进行了研究论证。

如《西代墨西哥》(Aneient Mexico)第69页碧特游图(FrederickPetetson)即记述了归萨克即法显、第四个青年比丘。在墨西哥传教时间、地点、人物与《佛国记》及《南史》等其他史料所述完全一致。墨西哥发现的大量史迹也都证实了这点。

学者连云山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并于1992年出版《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他认为从第16天开始,法显船即进入太平洋深海区航行——前15天可通过两岸岛屿辨向,第16天始不辨东西,只以天文定向,且在航行中“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这是深海海浪达6级以上时产生的海洋物理发光现象;大鲸、大鲨鱼、大海豚等深海巨兽于浅海航行绝少见到,法显于途中所见“怪异之属”必是深海巨兽。“商人慌惧,不知哪向,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石锚)处。”此种景观,非深海莫属;法显所记“若阴雨时,为逐风去”,“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实乃太平洋西来季风时节东行之感受。按古船昼夜行百海里计,105天当行9000至11000海里,所到“耶婆提”必是美洲西海岸无疑。

至此,可以确定法显的航线:穿过巴士海峡后,在当时西南季风驱使下进入黑潮带,呈东北流,到北纬35—40度附近转东流,航行到墨西哥西海岸登陆。耶元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也是如此。

此外,法显所记“耶婆提”,与墨西哥的玛雅人当时的人文社会情况非常吻合,尤为重要的是,法显只有从墨西哥下海西航,才与直抵中国山东半岛劳山登岸的四项记录吻合:航行115日;航程万余海里;沿途一岛未遇;最后13昼夜改为西北向求岸。

1900年,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发表了《法显发现西半球说》,作者认定法显所到的耶婆提国,乃是在墨西哥南部、东滨太平洋的当时墨西哥属地的耶科陀尔(今厄瓜多尔)。其论据是:

1.古今语音变异。法显所记耶婆提,正音当作“耶和提”,就是明朝记载的南米国家“耶科陀尔”。本来外语记音惟近似耳,迟至今日,不假国际音标,只用汉字标识,亦是如此。如果用粤语读就明白了,耶就是“ye”,“科”和“和”声母f、w不同但韵母都是“o”,“陀尔”粤语发“tuo、yi”连读就非常像是“提”tai。

2.自狮子国(斯里兰卡)还向广州,如不失误迷路,当时不过46日可达。而法显所乘商船,却走了106日,这是由于“东行倍程”所致。

3.当时帆船航行,皆傍海取道,而自师子国(斯里兰卡)始发,沿途都有洲岛。可是《佛国记》说他们曾经处于“海深无底,不可下石”的境地,并且“九十日中,又不见附海岛屿。因此可以断定:法显“明陷入太平洋中,非南洋群岛”。

4.法显复乘商船东北取道希望回到广州,结果环绕大西洋达到青州海岸,西北折行12日方达牢山(崂山)。作者说法显不仅发现美洲大陆,他还环绕地球转了一周。

1934年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一书附录中收录了《法显发见西半球说》一文,可能由于当时时局,吕思勉把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为“近人”。这位“近人”就是著名学者、佛学居士章太炎。他的此篇文章《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实乃石破天惊,足以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可是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许由于其时国步艰难,民族危机深重,学术研究更是荒芜寂寥,以致未能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甚至此学说遭到很多批判非议。不幸之中,有赖历史学家吕思勉慧眼独具,能以其博学重望,于著作《中国民族史》中附录,才使我们后学得窥全豹,才未曾湮没于汗牛充栋的故纸尘堆。说来也许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法显法师崂山登陆纪念碑
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后来他将这段经历编录成书《游历天竺记传》,又称《佛国记》。

作为开创西游天竺之路的僧人,法显创造了哪些奇迹呢?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的惊人壮举,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唐代名僧义净说:“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他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他还把《佛国记》中关于耶婆提的描述称为“中国关于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比较详细的记载”。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把《佛国记》誉为西域探险家及印度佛迹调查者的指南。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称赞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云居舍
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内在智慧;思索人生意义,探求宇宙真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