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美洲有联系的两个证据

文摘   2024-12-25 01:34   云南  

李公麟《职贡图》记载扶桑朝贡

北宋李公麟绘制《职贡图》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异域来王图》、《万国职贡图》、《宋李龙眠职贡图真迹》。这三个版本都有扶桑国题记。《职贡图真迹册八帧》,鲜为人知地记载着扶桑国来中国朝贡的记录,后来一些人为了隐藏中国各个朝代与美洲的联系,故意删除了这些信息。其实各朝代都有职贡图,如果仔细去研究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图中画出了乳齿象

《职贡图真迹》有关于扶桑国的记载扶桑国在大海东,居处无墙垣,悉以木板为舍,人皆养鹿皮,取其乳为食,故形貌多俊雅,衣着缠络,皆佩美刀。画中扶桑人向宋朝进贡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应为美洲乳齿象(现已灭绝)。

英国历史学家兰金,在其著作《13世纪蒙古人与象兵征服秘鲁、墨西哥、波哥大、纳齐兹、塔罗迈柯的历史研究以及新大陆所发现大象与乳齿象遗骸的历史传统与本地证据》中也列举了美洲的乳齿象的存在,也可印证宋朝中国与美洲的联系。


《岭外代答》中的木兰皮国就是美洲

南宋地理学著作《岭外代答》,作者周去非,他考取进士后曾在广西任职。他的书记载了六个海域的名称,四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名字,并且详细叙述了其中二十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动植物以及通达的航线。”其中记载最远的贸易点是一个叫“木兰皮国”的地方。

《岭外代答》将“木兰皮”所在的地方描述为一片地域辽阔的陆地,此地有一千多个国家,而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这里确实有一千多个印第安部族,两者在数量上不谋而合。“木兰皮国”就是今天的南美大陆。

《岭外代答》·外国门下·041记载:“大食国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国不可胜计,大食巨舰所可至者,木兰皮国尔。盖自大食之陁盘地国发舟,正西涉海一百日而至之。一舟容数千人,舟中有酒食肆、机杼之属。言舟之大者,莫木兰若也,令人谓木兰舟,得非言其莫大者乎?木兰皮国所产极异,麦粒长二寸,瓜围六尺,米麦窖地数十年不坏,产胡羊高数尺,尾大如扇,春剖腹取脂数十斤,再缝而活,不取则羊以肥死。其国相传又陆行二百程,日晷长三时。秋月西风忽起,人兽速就水饮乃生,稍迟,以渴死”。

《岭外代答》记载,木兰皮国是个很怪异的地方,这里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瓜,还有尾巴很大、长相奇怪的羊,“直径超过一米的瓜,就是现在我们常吃的南瓜。尾巴很大的羊其实指的是当地的动物羊驼。” 

羊驼也叫美洲驼,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通过这些见闻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确定宋朝商人早在12世纪,就已经到达过南美洲大陆了。

此外《岭外代答》卷三,外国门下还记录了“昆仑层期国”,是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的非洲沿岸。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亦有记载:“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


附录:昆仑可能在非洲 埃及可能是夏朝的一部分

马达加斯加全国人口2800余万,非洲第一大岛屿,拥有着5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比我国内陆大省四省省还要大出许多。这里很多中国人的后代,很多人都是黄皮肤,跟大众印象中的非洲黑人完全不同。根本不像是到了非洲国家,就连总统安德里·尼里纳·拉乔利纳也完全是一副亚洲人面孔。

马达加斯加总统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坚信自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水手后裔,看来至少在宋朝的时候中国就有人到达非洲了。还有一部分“南岛人”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福建省,大约一万年前离开中国大陆,辗转漂流到世界各地,其中就有到这的。

这个“昆仑”层期国,很可能就是唐朝昆仑奴的产地之一,此外还有一点,《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有很多学者认为以前记载的昆仑山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还有三千年前西周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从洛阳出发,西巡三万五千里至昆仑山拜见西王母,这几个“昆仑”极有可能都指向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

“西王母”极有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埃及女王,而埃及以前主要生活的就是黄种人,从雕像就可以看出来,与我们中国人面容高度相似,只不过后来黄种人被替换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刘光保的著作《发现夏朝》。

云居舍
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内在智慧;思索人生意义,探求宇宙真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