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习:急性肺栓塞综述(JAMA)

学术   2024-11-10 00:01   广东  

重要性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因血栓阻塞肺动脉血流所引发的急性病症。大多数血栓起源于下肢静脉,形成深静脉血栓并脱落进入肺动脉。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PE,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60到120例。PE患者常表现为胸痛、呼吸急促和晕厥,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致命性并发症。

临床观察

对于出现急性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的患者,应考虑PE的可能性。诊断通常依赖于胸部影像检查。对于血压≥90 mmHg的患者,可通过以下三步流程评估PE的可能性:

  1. 评估PE的临床可能性

  2. 如有必要,进行D-二聚体检测

  3. 如有指征,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对于低临床可能性(即<15%)的患者,如果D-二聚体检测结果<500 ng/mL,则无需影像检查即可排除PE。对于临床概率较高(>40%)的患者,应直接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无需进行D-二聚体检测。

在治疗方面,对于血压正常的PE患者,首选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如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优于传统的低分子肝素(LMWH)与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联合治疗,且DOAC的出血风险更低。对于收缩压低于90 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系统性溶栓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背景与方法

PE定义为肺动脉血流因血栓阻塞而受限,通常源自下肢深静脉血栓。PE在西方国家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60至120例,院内死亡率为14%,90天死亡率高达20%。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PE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本综述涵盖了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间的文献,重点包括PE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共筛选出85篇文章,包括国际指南、随机临床试验、大型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评价。

流行病学

随着CT肺动脉造影(CTPA)的应用,PE在美国的诊断率从1998年的每10万人62例增加到2016年的120例。这一增加可能与小血栓的诊断率上升有关,而这些小血栓对生命威胁较小。年龄越大,PE的发病率越高,75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高达每10万人350例。

发病机制

PE通常由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导致,约70%-80%的PE来自于下肢静脉血栓,6%来自于上肢静脉血栓。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包括静脉淤滞、局部高凝状态和内皮损伤(Virchow三联征)。其他诱发因素包括感染、静脉外部压迫、静脉导管、设备使用或创伤。PE的风险因素分为非可控因素(如年龄、血栓倾向、家族史)和暂时性因素(如长期卧床、癌症、雌激素避孕药使用、妊娠和产后状态)。

临床表现

PE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大约5%-10%的急诊患者以胸痛或呼吸急促为主诉就诊。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也应考虑PE的可能性。研究显示,晕厥患者中30天内的PE发生率为0.6%到2.2%。另外,PE也可在无特定症状患者的常规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

诊断策略

D-二聚体是血栓溶解过程中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500 ng/mL为标准阈值,该检测在排除PE时具有97%-100%的阴性预测值。具体诊断策略包括:

  1. 评估临床概率:分为低、中和高三类;

  2. 在适用情况下进行D-二聚体检测

  3. 如有指征,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对于低临床可能性患者(即<15%)且D-二聚体<500 ng/mL的,可无需影像检查排除PE。在符合PE排除标准(PERC)且无其他症状的患者,不需要进行D-二聚体或影像检查。CTPA是诊断PE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高诊断性能,并可发现其他潜在疾病(如肺炎)。

在孕妇中,建议首先进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避免胎儿暴露于辐射。通过采用1000 ng/mL的D-二聚体阈值,可在无胸部影像的情况下排除39%的孕妇PE病例。

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

PE患者的治疗应根据院内死亡风险分层。**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 sPESI)**用于识别低死亡风险患者。评分如下:

  • 年龄 >80 岁

  • 病史:癌症或慢性心肺疾病

  • 心率 >109 次/分钟

  • 收缩压 <100 mmHg

  • 室内空气下脉搏血氧饱和度 <90%

每项符合的指标得1分,评分范围为0到6分:

  • sPESI=0表示低风险,其静脉血栓栓塞复发风险为1.5%,30天死亡风险为1.1%。

  • sPESI>0表示中等或高风险,30天死亡风险为10%。

治疗策略

对于sPESI评分为0的低风险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或达比加群已被证实疗效不劣于低分子肝素与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联合治疗,且出血风险更低。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肝素联合VKA的治疗相比,DOAC用药未显现显著差异,且大出血风险降低(绝对风险差异:−0.6%,95% CI, −1.0%至−0.3%)。

对于sPESI评分为1且收缩压≥90 mmHg的中度风险患者,尽管DO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特定研究,但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其风险收益比可能优于LMWH。一项对2411名PE患者的试验显示,在72小时后处方DOAC的患者30天死亡或休克风险为9%,而在72小时内处方DOAC的患者风险为4.8%。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即收缩压<90 mmHg且持续15分钟以上或伴有终末器官低灌注),30天死亡风险为20%。在这些高风险患者中,推荐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溶栓治疗可将30天死亡率降低1.6%(2.3% vs 3.9%),但伴随出血风险增加1.4%(1.7% vs 0.3%)。因此,溶栓治疗推荐用于无禁忌症的高风险PE患者。

对抗凝禁忌或PE复发患者,可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滤器),但研究显示此举对死亡率无显著改善。

治疗时间

对PE患者的抗凝治疗时长尚无定论。研究显示,3个月和6个月的抗凝治疗在24个月的PE复发率上无显著差异。对于存在持久风险因素的患者(如血栓倾向、癌症、家族史),建议延长抗凝治疗时间。DOAC在超过6个月的治疗中显示效果更佳,且出血风险更低。

特殊人群

对于癌症患者,PE治疗通常需长期抗凝,首选DOAC。对于孕期的PE患者,首选低分子肝素(LMWH),因DOAC和华法林均可引发胎儿畸形。LMWH治疗期间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约为1%,若发生则需停止使用肝素。

门诊管理

对于sPESI评分为0的低风险患者,门诊管理是可行的。多项研究表明,低风险PE患者的出院死亡率和复发率均较低,约为0.7%-1.4%。

预后

sPESI评分为0的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小于1%,评分为1的患者死亡风险为5%-10%。长期并发症包括PE后综合征(运动耐力降低和生活质量下降),最严重的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其发病率为1%-4%。未治疗的CTEPH患者在3年内死亡率高达25%-30%。

结论

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罹患PE,致死率高达6至10万人。首选治疗为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则优先选择溶栓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6942


博翼深蓝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