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液的重要性
恢复循环容量基础地位
脓毒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使得血液在血管内的分布范围扩大,相对减少了有效循环血量;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进一步降低循环血容量。
及时、充分的补液可以纠正这种低血容量状态,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改善组织灌注的基础。例如,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可以快速补充血管内的液体丢失,增加心脏前负荷,从而提升心输出量。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在休克早期积极进行液体复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优化血流动力学作用
合理的补液有助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使心脏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适当的液体复苏还可以改善微循环,确保血液能够顺利到达各个组织器官,如保证肾脏的灌注以维持正常的尿量,以及保障大脑的血液供应以维持意识状态。
当液体复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因为血管内有足够的液体量后,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提升血压、改善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
二、血管活性药物的重要性
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即使进行了充分的补液,部分患者仍可能存在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状态。这是因为脓毒症除了导致血容量问题外,还会引起心肌抑制和血管麻痹。血管活性药物此时就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是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它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 α - 受体,能够收缩外周血管,快速提升血压,保证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灌注压。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避免患者因严重低血压而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维持器官灌注压的重要手段
当患者的心脏功能受到脓毒症影响而不能有效泵血,或者血管扩张过于严重时,仅靠补液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如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却不能有效提升血压和组织灌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张力,维持适当的器官灌注压。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存在心功能不全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在提升血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部分血管活性药物有此功能),帮助心脏更好地泵血,维持循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