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榜单
原创推文TOP 10
在忙碌与奔波中,我们常常忘记驻足与回望。今天,我们暂时放慢脚步,点亮那些曾经闪耀的瞬间,回顾2024年的点滴收获与感动。让我们一起回顾vision麻醉眼界订阅号所分享的精彩内容,感恩每一次陪伴与成长。
2024年,vision麻醉眼界订阅号全年共计发布推文423篇,原创内容304篇。做到了每日更新,其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专家述评类文章共发布91篇,每一篇都获得了大量的转发。
在本年度高阅读量的学术中
我们精心盘点TOP 10原创文章
以飨各位读者
👇👇👇
TOP 1:分娩镇痛
CSA 2024知识更新|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的麻醉管理
黄绍强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精彩提炼:麻醉方式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剖宫产的紧急程度。对于大多数的非紧急手术的产妇,在事先留置了硬膜外导管的情况下硬膜外麻醉便是首选方案,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髓麻醉)和全身麻醉则可以作为备选方案来应对其他特殊情况。对于紧急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仍是首选,而且关键在于麻醉管理。
TOP 2:文献解读
静脉利多卡因临床应用新进展
上官王宁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精彩提炼: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在血液吸收后或通过静脉给药时,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双相作用,既能引起兴奋,且是无先驱的兴奋,也能导致抑制作用。当血药浓度较低时,利多卡因会产生镇痛和嗜睡的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痛阈。然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利多卡因的作用和毒性都会显著增强。在亚中毒水平时,它具有抗惊厥的作用,而当血药浓度超过5mg/ml时,患者可能会发生惊厥。
TOP 3:心血管麻醉
重新认识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曹学照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彩提炼:血流动力学管理是麻醉科医师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对组织灌注、细胞氧供造成的危害,更甚于低血压和高血压,因此,笔者对于血流动力学管理秉承的是“三不原则”——不完美原则、不伤害原则、维持原样原则。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血管活性药物并不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而是最后一道,这是因为血管活性药物往往会增加心肌氧耗。
TOP 4:心血管麻醉
相逢总在离别时——浅谈胸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麻醉管理
李偲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精彩提炼:突发、撕裂样的胸痛,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反流,心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晕厥,截瘫、声嘶等神经系统症状,肠系膜缺血,肾衰等都是主动脉夹层常见的临床表现。由于上述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因此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和漏诊率都较高。
TOP 5:气道管理
快速和延迟序贯麻醉诱导(RSI与DSI)
薛富善教授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精彩提炼:麻醉科医师在手术中的重要职责不言而喻,气道管理不仅是麻醉科医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更是核心任务之一。气道管理的目的主要为三方面:①保证通气和氧合;②保护气道,防止误吸;③改善手术条件。例如,在进行胸科手术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气道管理,以及单肺通气技术,许多高难度手术或者一些特殊的气道重建将变得极为困难。目前气道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禁食禁饮的相关问题也不存在较大的争议。
TOP 6:气道管理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
高昌俊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精彩提炼:在不同研究中,哮喘患者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各不相同(0.17%~4.2%),支气管痉挛所导致的麻醉相关死亡占到7%。麻醉科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哮喘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尽量避免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哮喘患者如果处于控制期,他们一般能够很好地耐受手术和麻醉,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很低;如果哮喘患者处于部分控制期,他们接受大型手术,尤其是胸部、腹部手术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果患者处于哮喘未控制期,则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痰栓堵塞、肺不张、气道感染、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择期手术应在哮喘控制期实施。
TOP 7:心血管麻醉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邹小华教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精彩提炼:尽管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但是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尽管有研究表明,肝叶切除术中维持CVP≤5cmH2O可以有效减少出血,但是将CVP降低到什么程度减少出血最有效,尚没有定论。部分研究者推荐在肝脏手术中将CVP降低至4cmH2O,从而减少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也有研究结果表明,CVP与术中失血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CVP<3cmH2O不能降低术中失血量,也不能缩短住院周期。
TOP 8:小儿麻醉
新生儿和婴儿气道管理指南解读
徐颖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精彩提炼:该指南建议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预测新生儿和婴儿的气道管理难度(推荐级别:1C)。但是尚缺乏证据支持或反对通过体格检查预测新生儿、婴儿困难气道,也没有前瞻性研究结果可以评估哪些体征可用于预测新生儿和婴儿的困难气道。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成人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①基于成人的困难气道预测计算方法未在儿童中得到验证;②低龄儿及新生儿无法配合马氏评分检查;③新生儿及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变化大,缺乏正常参考值。
TOP 9: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究竟是保护脑,还是损害脑?
徐军美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彩提炼:基于吸入麻醉药对脑的保护和损害机制,笔者有一些想法:①在临床工作中,无法排除诸多混杂因素而单独探讨吸入麻醉药对脑组织的影响,因此,研究者们只能求助动物实验;②我们都知道,不同种族存在差异性,研究者们在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可否直接指导临床工作,这要打一个问号;③现有的关于吸入麻醉药物脏器保护作用的证据较弱,关于其神经损害作用的证据则不足。
TOP 10:学科建设
CSA 2024知识更新|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的麻醉管理
王天龙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精彩提炼:核心技术是指在产品生产中起核心作用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技术,一般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继围手术期医学后,现又提出围麻醉期医学,是指采用麻醉药物、麻醉技术开展的外科手术、介入诊疗、舒适化医疗麻醉、麻醉重症与急救、急慢性疼痛诊治、麻醉治疗、安宁疗护等医疗活动的临床医学范畴。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
持续关注与支持
每一次的互动、每一次的分享
都是对Vision麻醉眼界的肯定与激励
让我们不断前行
探索更深的学术世界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携手共进
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并肩前
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期待2025年继续双向奔赴
To be continued...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