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有我,舒适同行”|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高光回顾——亚军篇

健康   2025-01-23 07:03   上海  

“无痛有我,舒适同行”

 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

高光回顾——亚军篇






2025年1月1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办,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中国医师协会“无痛有我,舒适同行”——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于上海市成功举办。该比赛以加强麻醉学科建设、增进麻醉医师学术交流为目的,致力于促进麻醉学科的发展和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


此次采访特别邀请到了荣获中国医师协会“无痛有我,舒适同行”——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全国冠亚军的三位参赛选手及其指导老师,深入探讨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成功心得,以及他们如何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调整心态、执行策略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最终脱颖而出。



 完整采访视频 


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01

首先恭喜您在此次“无痛有我,舒适同行”——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顾本次比赛,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参赛内容的?是否遇到过棘手的挑战或困难?



黄勇医师:“在准备过程中,我最初的选择是一例食管癌患者。而在全国总决赛前不久,我与导师顶住压力,将病例替换为一名急性心梗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需进行全胃切除术的麻醉患者。”


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在“无痛有我,舒适同行”——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第二名的成绩。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荣誉,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我要特别感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与我的导师张晓光教授的培养,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使我能够有能力在比赛舞台上展示自己,展示我们医院的病例。导师在背后默默给予了我极大地支持,不仅在病例选择、PPT制作和演讲技巧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还帮助我在病例的凝练和展示过程中提升了思考的深度。


在准备过程中,我最初的选择是一例食管癌患者,然而在全国总决赛前不久,我临时决定更换病例,将食管癌病例替换为一名急性心梗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需进行全胃切除术的麻醉患者。这需要极大地勇气与支持,在与导师的再三探讨下,一致决定更换病例,而该病例也更贴合“无痛有我,舒适同行”的参赛主题。当然,该患者的麻醉手术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使出浑身解数化险为夷;在后期的病例讨论制作也遇到了不少难点。在导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完整而真实地呈现这个存在瑕疵的病例,并将我们的思考与体会展现给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02

在您汇报的病例中,您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了阿芬太尼持续泵注,原因是什么?



黄勇医师:“阿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速效、短效、强效的特点,是手术麻醉、短小诊疗操作以及日间手术麻醉主要选择。”


阿芬太尼的输注即时半衰期(CSHT)减弱速度较慢,阿芬太尼在停药后的作用时间稍长,从术中转向术后镇痛时,可避免患者经历疼痛,给手术医生更多的准备时间。因此,在本病例的手术过程中,我们选择使用阿芬太尼进行持续泵注。阿芬太尼的镇痛效应强,能够很好地满足术中镇痛的需求,并确保患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03

2025年“无痛有我,舒适同行”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即将到来。您认为参加这样的比赛对青年医师的职业发展有何帮助?



黄勇医师:“我建议青年麻醉医师们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比赛。我在一次次地收集病例资料与学习体会中对麻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我的临床工作帮助极大。”


比赛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指出了我在病例汇报中的优缺点,也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这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其他选手的参赛病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例如一例巨大的多囊肝行肝移植的手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在我院也会经常遇到肝移植患者,但像这样的特殊病例却较为少见。通过了解这位参赛选手的病例,我开始思考,如果自己也遇到类似的患者,我该如何处理?这位选手展示了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她在复杂病例中的处理方式和专业态度,时刻提醒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导师点评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假期,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以去看地肤草染红大地,粉黛为河畔“上妆”,或是去聆听天高云淡,湖光山色,一切的美好故事,都在这个温柔的季节里发生着。



04

在本次“无痛有我,舒适同行”病例大赛的准备过程中,您有没有针对性地帮助选手提升案例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




张晓光教授:“在整个病例准备的过程中,我与黄勇医师进行了多次探讨。想要做到“安全、舒适、无痛”并非易事,因此我希望在指导他处理病例的同时,将我的临床思维传递给他,再由他通过病例讨论传递给广大麻醉医生。”


此次我们选择的病例是一位急性心梗后三天,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和心房颤动的患者,因胃癌出血需要紧急或限期进行胃癌根治术。各位麻醉医生都知道,这类病例非常棘手,尤其是当可选的监测手段有限时,麻醉管理的难度更大。我们原本计划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行监测,然而外科医生仍认为会影响手术操作,我们便放弃了TEE监测。且患者合并房颤,基于外周动脉波形的容量反应性监测的准确性同样受限,因此我们调整思路,根据患者的夹杂症及病理生理变化来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和应急管理策略,最终也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


“安全、舒适、无痛”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但成功实施的背后需要年轻麻醉医生的去不断学习、如履薄冰的实践和对每一个病例的深刻反思。我希望能够将这种责任心与思维方式传递给年轻的麻醉同行们。以上就是我和黄勇医师共同准备病例过程中的一些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医师简介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假期,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以去看地肤草染红大地,粉黛为河畔“上妆”,或是去聆听天高云淡,湖光山色,一切的美好故事,都在这个温柔的季节里发生着。





导师简介


张晓光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78期7年制,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学博士学位。


目前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教学主任、矫形外科麻醉亚专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系秘书。2014年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研修8个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区域麻醉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麻醉学杂志》第十届编委会通讯编委。



选手简介


黄勇医师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9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擅长危重病人的麻醉管理,长期从事肌松药与面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著5篇,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曾获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论文大赛二等奖。2022年作为上海市首批抗疫医务工作者进驻定点医院ICU,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

vision麻醉眼界
分享学术荣誉,共享思想果实,为中国医生提供学术氧气,打造至臻,持之以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