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案例库19|媒介伦理与法规案例合集来啦

教育   2024-12-02 17:02   中国  


作者 | 雨上

编辑 | 阿铎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媒介伦理专题,主要以媒介伦理失范现象为主,给大家列举违背媒介伦理的典型负面案例,媒介伦理又包括媒介审判、媒体失语、媒介寻租、新闻洗稿、标题党等现象,大家可以和新闻职业道德放在一起记忆。


同时,在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媒介伦理也在不断地变革,向新。对此,智能时代媒介伦理同时值得积累。


要注意的是,媒介伦理的论述主体是媒体,其所对应的是媒体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所以案例的主体大家也要注意一下,要和舆论审判尤其是公众舆论审判、舆论监督区别开来哦。


一、失范案例


01
假新闻


定义:假新闻”就是以不实“新闻事实”为依据而报道出来的“新闻”,即新闻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或者说,以虚构出的“新闻事实“为本源的”新闻“就是假新闻。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假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源”或“新闻根据”的虚假性。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


简介:2024215日,千万粉丝视频博主Thurman猫一杯(以下简称“猫一杯”)发布视频称在巴黎捡到秦朗小朋友的寒假作业,要将作业带回国交给小朋友,视频引发热议;219日,猫一杯再次发布视频称目前已联系上秦朗母亲,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但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表示,经过筛查并没有符合相关秦朗小学生出境的情况,该条视频涉嫌网络造谣;412日,警方通报该事件系脚本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对猫一杯及编导作出行政处罚,当晚猫一杯在社交平台发布道歉视频;413Thurman猫一杯被全网封号。



解读:作为博主策划的短视频内容,“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引起了诸多媒体不加核实的转载与报道,造成了虚假新闻的生成与传播,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正常信息传播秩序。


“云南山体滑坡致8人遇难”事件


简介:2024年1月23日,有网民在某平台发布文章称:“云南山体滑坡灾害 已致8人遇难”。事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和社会恐慌。


但经查,违法行为人杨某某为获取流量牟利,搜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后,利用AI软件生成了“云南山体滑坡灾害 已致8人遇难”的虚假新闻信息,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四川广元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杨某某进行行政处罚。


解读:如今,在技术的赋权之下,部分博主为追求流量价值,肆意避免AI炮制虚假新闻,经平台助推之后,也有媒体加入议程设置,造成了AI假新闻的广泛传播,“云南山体滑坡致8人遇难”事件便是典型的AI假新闻。作为AI炮制的假新闻,该事件具有典型的新闻事实源虚假性。


02
媒介审判


定义:媒介审判是指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以及申诉败诉的结论。例如在鲍毓明事件中,就存在大量的媒介审判现象。


黑龙江14岁女生弑母藏尸案


简介:2021312日,巴彦县公安局兴隆镇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刘某财报警,称其儿媳庄某在家中被杀。警方经工作确认,刘某某(女,14周岁)有重大作案嫌疑。313日零时许,警方将其抓获。经审,刘某某对与其母亲庄某发生矛盾,将其杀害的事实供认不讳。嫌疑人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发报道《黑龙江15岁女中学生弑母藏尸冷库,三个月后被抓获》,后不少媒体针对该女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进行了故事化的渲染,发布《15岁女生弑母藏尸冷库,学校:因上学问题与母亲发生矛盾》、《可怕!15岁女孩儿弑母藏尸冷库!是什么让她对母亲下此毒手?》等报道,过度挖掘犯罪人的隐私。



解读:在黑龙江14岁女生弑母藏尸案相关报道中,不少媒体过度挖掘女儿的身份,将其进行故事化描述,甚至渲染其成长环境,已然超越了对犯罪事实和成因的讨论,滑向了故事化和标签化的描述,不仅违反了新闻规律,更越过了媒体社会责任的底线。并且,在此案件中,自媒体介入程度高于主流媒体,一些“警惕你身边的天生犯罪者”、“恶魔不分年龄”等对案件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可能会对法院判决产生一定影响。


于欢案


简介:2016414日,山东民营小企业家苏银霞、于欢母子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遭到恶意讨债,在母亲受到讨债人“极端手段侮辱”、“出警警察借故离开”的情况下,于欢拿起水果刀刺伤四人,其中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但因失血过多在医院死亡。聊城中院于20172月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事件发生后,《南方周末》发布的《刺死辱母者》引发轰动,上门逼债者采用“极端手段侮辱”、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凌辱”……罔顾人伦的“辱母”细节迅速激起民愤,挑动了网友的神经,点燃了舆论,甚至形成了舆论一边倒的强烈共识,质疑着法律与司法的权威。


解读:作为典型的媒介审判的案例,于欢案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也成为了一个被载入法治进程的案例,于欢最终改判为五年有期徒刑二审改判事由于考虑到自卫行为,但大家要注意的事,这件事情本身存在争议,通过此次事件,不少人认为“媒介审判”未必有碍司法公正,司法有其自身独立的天枰,“媒体失语”远比“媒介审判”可怕,媒介要遵循新闻自由的一般规范,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司法活动进行客观报道和评论,关于媒介审判的争议大家可以另作专题总结哦~


“隔离宠物狗被扑杀”事件


简介:2021年11月12日,有微博网友发文称,信州区金凤花园小区一住户在酒店隔离期间,其所养的小狗在家中遭身穿防护服的人员持铁棍敲打头部,疑似被扑杀。


11月13日,信州区政府对该事进行了处理,并发布官方通报。通报称,经核实,该网民所在小区为防疫封控区,需对居家环境进行全面消杀。社区要求居民前往集中隔离点时不锁门,当防疫人员上门消杀时,发现其家门已锁。工作人员随即联系辖区民警,在民警的见证下,开门进行消杀。但现场工作人员在未与该网民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将宠物狗进行了无害化处置。目前西市街道办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调离相应岗位,并责令向当事人诚恳道歉,已取得该网民谅解,同时,该群众对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表示理解。


“无害化处置”“已取得该网友谅解”等言论遭到广泛的不满与批评。网络舆论不断质疑上饶政府抗疫过程中部分行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1月15日,在舆情不断发酵的情况下,央视网在官方微博发布《“隔离宠物狗被扑杀”:别拿别人的宠物当畜生》一文,对“隔离宠物被扑杀”一事进行点评和定性,也确定了主流媒体对该事后续的报道基调,基本消解了舆情走向进一步极端的可能。


央视发文“下场”后,东方网、新京报、北京头条等主流媒体纷纷跟进,转载文章。评论区的责问趋向平缓和理智,信州区的防疫工作也不再受网路舆论压力注视的影响。



解读:在本案例中,央视一方面对事件进行定性,以缓和信州政府的舆论压力,一方面又以建议与期望的口吻呼吁抗议工作的改善,以媒体的视角对信州区政府提出批评与鼓励。结合央视发文行为的媒介审判特征,可以说,央视部分的履行了媒介审判的职能。


在我国,媒体是政府的“耳目喉舌”,针对相关舆论的评论引导是其主要职责之一。在本案例中,正是央视接替“民间舆论场”主导的媒介审判,让网上舆情没有脱离科学理性讨论和批判事件本身的范畴,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和质疑政府整体的程度,没有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一起社会舆论事件,央视并没有干预司法的独立审判,也没有形成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意识到媒介审判也存在积极作用。


鲍毓明案


简介:2020年4月9日,“南风窗”官博一篇长文《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引起广泛关注,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各家主流媒体、自媒体都对“鲍毓明事件”展开报道,并显示出不同的立场。其中财新一篇《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特稿引发了巨大争议。诸如此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表的带有倾向性与引导性的文章,无一不带动着媒介审判,影响着案件的公正审理,也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更是新闻人媒介素养的缺失。



解读:南风窗于2000年4月9日发布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是一篇对“四十多岁高管性侵十四岁少女”的指控。对于专业媒体而言,南风窗的报道存在主观倾向明显的失范行为,通过“未成年”“少女”“强奸”“自杀”等词语,引起了公众对弱者的同情心理,但依然在无形之中做了原告方的“新闻发言人”,在定案前进行了媒介审判。


一般情况下,媒介审判的围观者和参与者较多,而受众分辨信息能力差,稍被媒体暗示就会形成舆论风暴,最后群众审判和媒介审判形成合力,共同给给司法判决带来不良影响。


而财新发布的特稿《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更是引发了巨大争议。其最为严重的失范行为是文章在导语部分直接讲案件定性为“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这等同于在为鲍某一方进行脱罪。作为新闻媒体,这种“未审先判”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媒体公正审判的原则:在案件进行司法判决前,新闻媒体不做定性或定罪的报道,不做任何一方的新闻发言人。


03
媒介歧视、媒介暴力、媒介逼视


定义:媒介歧视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因利益、权利、技术、文化等因素而出现的媒介资源分布不均衡、媒介话语内容不平等、媒介责任意识不清晰、媒介社会公器弱化等问题,由此造成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偏见和不公正待遇、媒介话语的不平等、媒介利益的失衡等现象。


媒介暴力,从构成形式及其影响效果来看,现代社会中的媒介暴力基本包含三大内容:①大众媒介所传播的暴力内容,可简称为“媒介化的暴力”;②大众媒介作为实施者所施加的暴力行为,可简称为“暴力化的媒介”;③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媒介所搭建的虚拟世界中的游戏化暴力,简称为“虚拟化暴力”。


媒介逼视,2006年学者陈力丹在《“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一文中公开提出的,指的是新闻媒介在进行报道时过度进占私人领域的行为。


万州公交坠江案


简介:2018年,重庆万州一大巴车坠毁,事故当天下午13点40分,《新京报》发布简讯,表明事故原因为“女车主驾车逆行导致”。随后,腾讯新闻、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环球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同样发出了明确归责。三小时后@平安万州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紧急辟谣:“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



解读:作为经典的后真相新闻案例,万州公交坠江案报道中也彰显了媒体的性别歧视的失范行为。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未证实消息而发布的虚假信息,其舆论审判的对象是充斥着刻板印象的”女司机“,随意归因使得女司机成为热词,这个事件既可以作为媒介审判的案例,也可以作为新闻反转、刻板印象的案例。


全红婵家被媒体围堵


简介:“全红婵戴劳力士网友质疑太奢侈”“全红婵给了奶奶一沓钱”“全红婵带满满几箱小乌龟回家”,中秋节前回乡探亲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一天也没从“热搜”上下来过。从奥运会归来,全红婵已然从公域进入私域,但聚光灯的照射却一刻不停。



解读:自媒体疯狂蹭热度、博流量,对全红婵全网围堵,后续也不乏一些专业媒体的报道跟进。这种流量的倾注与唤起公众的关注,无疑在进一步助推自媒体的拍摄行为。

新闻工作者干涉他人的生活行为和生活自由,侵犯私人空间与私密信息,忽略报道的公开化尺度,轻视公民的合法人格权,造成公民精神和心理的痛苦,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


杭州女童失踪事件


简介:据@象山警方在线2019年7月13日公布的消息,经刑侦技术鉴定,当天下午在象山县石浦海域发现的女孩遗体,确认系杭州市淳安县失联女孩章子欣。相关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章子欣,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村人,9岁,7月4日被两名租客从其爷爷奶奶处骗走。带走章子欣的两名租客梁某华(男、43岁)、谢某芳(女、46岁)7月8日已在浙江宁波东钱湖风景区自杀。


据章子欣的奶奶回忆,今年6月起,自称在淳安游玩的广东省化州市人梁某华、谢某芳常来光顾自己的水果摊。6月29日,二人以“酒店较贵”为由租住其家,其间未有异常表现,并与孙女熟络起来。


这次的杭州女童失联事件从曝光初始,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网友在梁某华的QQ相册里发现,他曾发布大量宗教相关图片,其中不少是潮汕本土神祗“三山国王”。更戏剧的是,租客自杀的时间,和女童父母离婚为同一天。事件涉及到的当事人的家庭关系和行动轨迹,以及租客的作案动机,都给这起案件增加了复杂性和戏剧性,引发网民“脑洞”出各种宗教说和阴谋论。在跟进报道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各自利用自己的权力,用所谓的新闻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强制章子欣的亲属在接受孩子离开的悲痛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媒体的暴力。


解读:法国哲学家福柯曾经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概念,这一概念揭示了话语权掌握者的实在的现实影响力。在我国,传统媒体一度霸占着传播资源,被赋予了极高的权力优势。近些年,自媒体发展火热,抢夺了不少的注意力资源,但同时又形成了另外一种流量垄断的局面。媒体暴力包含显性暴力和隐形暴力两种形式,“媒体行为本身的暴力”其实就是媒体利用自身的话语权优势,对报道对象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此间,不少媒体利用媒体的话语身份,强势介入,强行介入采访,不仅大量曝光章子欣的爷爷奶奶,生活环境,甚至其父母的私人感情也被挖出,章子欣生前与游客拍摄的未打码的小短片在网络上大量传阅,去世后,更有不少媒体全程守在殡仪馆进行直播,这极大地侵犯了章子欣及其家人的生活隐私。将他们的一切生活置于镜头之下的报道行为也给他们招来了许多莫须有的网络暴力。


04
新闻敲诈、新闻寻租、有偿新闻


定义: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采访报道权力来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新闻敲诈的主要是一些假记者、野记者和少数主流媒体的黑心记者。


新闻寻租来源于经济学、政治学的权力寻租这一概念,是指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手中的新闻权转移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有偿新闻是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并且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陈杰人敲诈案


简介:资深媒体人陈杰人,曾任2004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主编,兼任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主编。2004年成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主编,兼任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主编。2018年7月7日,湖南公安机关就对陈杰人涉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罪立案侦查。据公安机关调查发现,陈杰人先后注册建立21个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账号,发表炒作、攻击、揭露等各类负面文章3000余篇,炮制各类负面舆情200余起,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大肆进行非法活动,几年时间敛财数千万元。



中国工业报社因“有偿新闻”被罚


简介:2022年一季度,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中国工业报社、消费日报社两家新闻单位,以及一名消费日报社江西记者站人员。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国家新闻出版署对两家新闻单位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同时对消费日报社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消费日报社撤销江西记者站的处罚。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查明,中国工业报社以提供“新闻宣传服务”“软文宣传”“专题版面”等形式与3家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合同”“广告合同”,借此开展有偿新闻和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



解读:《中国工业报》以提供“新闻宣传服务”等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而被惩罚就是有偿新闻典型案例。对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有偿新闻破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损害媒体公信力,腐蚀新闻报道队伍并影响社会风气。


05
新闻娱乐化


定义:新闻娱乐化:随着报纸大众化兴起,该现象的解释可迫溯于名词“娱信”的提出,其英文表述是infotainment,由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两个词合并而成,指的是媒介用娱乐方式提供信息和制造新闻,昭示信息与娱乐合流的新闻现象,并且具有在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和形式上强调吸引力三个特征,学界把infotainment一词所反映的在新闻领域中新闻与娱乐信息相融合的趋向称为“新闻娱乐化”。


郑州遭遇特大暴雨 

河南广播电视台《今天带你,郑州看海》



简介:2021年7月21,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在相关报道中,河南广播电视台发布了标题为的新闻,某新闻标题更取名“暴雨很大,你忍一下”。



解读:部分媒体的悲歌高唱,用娱乐化方式报道,把灾难当成景观,用娱乐猎奇的心态去消费灾难。在这个案例中,不合时宜的表述引起了观众的不满。该媒体罔顾了灾难报道的准则和人文主义关怀,将严肃新闻娱乐化,将硬新闻“软新闻化”,对灾难的调侃无疑是对受灾群众的不尊重。


06
隐性采访


定义: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指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中央电视台1994年对河北省无极县的无极假阿胶的卧底采访,是新中国以来首次真正意义的隐性采访,开隐性采访之先河,也是我国采用暗访进行舆论监督较早的一个成功案例。


四川台

《女儿“工作”的那条街:记者加入调查涉黄按摩店》



简介:2019年7月27日,四川台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节目播出暗访报道,电视台的本意是对按摩店存在色情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曝光。然而,在暗访画面中“记者”的下体部位直接暴露在电视屏幕上,并且没有进行马赛克处理。


7月29日,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微博发表《致广大网友及观众的道歉信》,道歉信中称,由于编审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审核不严,导致当时并未发现节目中的不当画面。



解读:四川电视台在道歉信中说,暗访调查的初衷是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但由于麻痹大意,把关不严、责任心缺失,导致了不当画面的播出对于由此造成的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但此次暗访是直接体验了“正规按摩”,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没有道德的嫖客”。这种隐性采访本身就显得本末倒置,并使公众对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能存疑。


因隐性采访引发的伦理事件不在少数,从记者假冒医护人员偷拍去世明星遗体,到南都记者以替考身份卧底高考乱象,再到此次的川台事件,都体现出记者追求“眼球效益”,而忽视最基本的新闻伦理。


07
算法伦理


定义:算法伦理是算法技术涉及的社会与传播伦理问题。大数据时代,算法在成为社会中新的权力中间人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具体表现在算法歧视、对人主体性的削弱、隐私侵犯以及算法黑箱等。在算法伦理中,保持人的独特性是首要问题,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观。


元宇宙“性侵”


简介:2022年5月,非盈利组织SumOfUs发布的报告称,在meta虚拟实境游戏Horizon Worlds中,一名研究员在以21岁的有色女性角色进入游戏后遭到“性侵”。在平台上,研究员被强制取消了安全泡泡(safety bubble),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位研究员被带到一个家庭聚会上的私人房间,在那里“她”遭到性侵犯,且有旁观者目睹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名研究员手部的控制器会产生震动的触觉反馈,这是“一次迷惑而又不知所措的经历”。


该报告提到了多起元宇宙中的“性侵”事件,分别发生在Horizon Worlds和Ehco中。受害者A在进入Horizon Worlds后不到一分钟就遭遇了三名男性虚拟人物的“性骚扰”,也有用户表示,在游戏中每周都能目睹超过3次“性骚扰”。



解读:一般来说,强奸罪一般要符合三个条件:行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行为人必须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受害人与施害人有实际的性交或其余身体接触。此案例中,两者并没有实际的身体接触,则不满足条件,现存的法律条例,无法定义元宇宙虚拟空间中所发生的侵犯事件。


但虚拟“性侵”带来的伤害是真实的,虚拟“性侵”可以通过技术中介给用户带来生理、心理的双重侵犯和伤害,在虚拟空间中二次传播影响范围则对当事人造成多次伤害。


“虚拟世界同样需要遵循规则秩序,如果虚拟化身不受规则约束,则有可能暴露人性中的丑恶面,导致不可估量的伦理与道德危机。呼唤科技伦理和平台责任是有正向意义的,平台有义务在数据算法设计中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认为,虚拟“性侵”的背后,动机和行为都是来源于人,这些人明确有侮辱和伤害的“企图”,长远来看,现实世界中的视觉等感觉都将被复刻,未来随着元宇宙不断发展,现实与虚拟必将深度融合,“虚拟性侵”则会变得十分真实。由此,虚拟世界中的性侵犯可能变得非常严峻。


08
媒介后真相


定义:牛津词典把“后真相”(post-truth)评比为2016年度词汇,抓住了时代精神。所谓后真相被用来描划“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


重庆“胖猫”跳江自杀事件


简介:5月19日,重庆警方针对近期网络上热议的“胖猫事件”公布调查结果,回应了公众关心的“胖猫”跳江身亡事件的细节。经依法调查,谭某和“胖猫”存在真实恋爱关系,经济上互有往来,不构成诈骗犯罪;“胖猫”姐姐刘某因曝光谭某个人隐私、导致谭某被网民攻击、辱骂并受到人身威胁,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进一步调查。


今年4月11日,一位网名叫“胖猫”的男子因感情问题在重庆跳江身亡,该事件随后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言论层出不穷,而“胖猫”的女友谭某被视为利用感情骗取钱财,与此同时网上出现大量针对谭某的人肉搜索、造谣、谩骂等行为。



解读:相比于事件本身的真相,不少网友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立场与片面事实的契合,这也将社交媒体时代的后真相症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乱象也极力在本事件中露头。


从一边倒的谩骂与网络暴力,到警方通报的反转,网民在舆论失焦中进行着自己的观点输出与审判。身处这样的后真相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在事情“反转”之后的变脸与感慨,而是需要在面对事情发生时的情感冲击保持理性态度,静待真相。


二、法规案例


1、《记者行为原则宣言》

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指出记者必须遵守的两条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和“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将保守职业秘密”。


2、《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其中提到“明确科技伦理原则”,强调尊重生命权利,“科技活动应最大限度避免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或潜在威胁,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保障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





往期回顾


新传案例库01|“舆论引导”近两年的重点案例都在这里!

新传案例库02|今年“舆论监督”最有可能用的案例来啦!

新传案例库03|最新反转新闻案例详解

新传案例库04 | 一文速览最新火热的智媒技术案例

新传案例库05|媒介与社会发展案例

新传案例库06|媒体融合战略实施十周年!最新最全最经典的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7|互联网治理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8 | 互联网治理案例(下):算法治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网络直播……

新传案例库09 | News Will Never Die!一篇搞定本年度新闻专业主义案例总结!

新传案例库10 | 亚文化热门考点及案例分析,一文掌握

新传案例库11 | 今年“受众”话题总结:从用户身份主体蜕变到主体价值的质疑

新传案例库12|计算传播与政治传播案例

新传案例库13|你绝对不能错过的五大新闻范式及新闻案例分析

新传案例库14|国际传播案例一文全搞懂!

新传案例库15 | 新闻舆论思想金句,让答案妙笔生花!

新传案例库16|新媒体环境下经典理论嬗变

新传案例库17|2024年社会化媒体的最新变迁与实践

新传案例库18|2024年短视频案例,从现象出发让你论述更有亮点!


END


冲刺复习没方向?

以热点为导向,带你拆解200+道题目的思路

精准狙击,冲刺上岸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

拖鞋哥新传考研
“技术流”新闻传播学考研公号,为你解读考研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种纯粹“技术流”的视角,还原考研真相。新浪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