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韩宇教授团队应用X-Clip®完成一例极高难度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

学术   2024-11-16 18:59   湖北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韩宇教授团队,成功应用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膜夹系统(X-Clip®),为一位高危患者顺利实施了一台极高难度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此次X-Clip®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该产品在华中地区的注册临床研究顺利启动,并意味着在治疗患者二尖瓣反流上有了新突破、新选择。



患者病史、术前TEE评估


患者是一位71岁老年女性,反复胸闷气促入院,入院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并连枷,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A2、P2、A3、P3区脱垂并连枷(从2区延伸到C2区),脱垂宽度21mm,瓣口面积5.8cm²,平均跨瓣压2mmHg,前叶长度32mm,后叶长度15mm,反流程度4+。


术前2区


术前3区


术前3D


术前肺静脉频谱

术前平均跨瓣压差


瓣叶长度

术前瓣口面积


手术难点和挑战及策略


(1)难点1:二尖瓣反流区域非常广泛,脱垂并连枷累计前叶和后叶,宽度达到21mm,预计至少2个二尖瓣瓣膜夹,也可能需要三个瓣膜夹,且手术操作难度大。


(2)难点2:瓣口面积5.8cm²,脱垂覆盖2区和3区,且延伸到C2区。术后要保证有效开口面积和跨瓣压差难度非常大。


术前策略


韩宇教授团队就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仔细评估和讨论,制定了完善的手术计划。因患者高龄体弱,经团队评估患者外科开胸手术风险较高,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是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考虑到患者病变范围较大,脱垂累计前后叶2区和3区及C2区,而瓣口面积有限,必须尽可能减少瓣膜夹的植入数量。经讨论决定先使用1个短窄的瓣膜夹(有利于灵活选择第二个瓣膜夹的型号),先夹持3区偏内交界瓣叶,减少内侧反流。再根据术中情况决定选择长宽或是长窄的第二枚瓣膜夹,确保解决全部脱垂,并控制跨瓣压差小于5 mmHg。


手术过程


在超声引导下,术者将第一枚短窄X-Clip®瓣膜夹精准调控位置,于11点-5点钟向平稳抓捕3区瓣叶并封闭内交界。食道超声评估表明,第一枚瓣膜夹植入后瓣叶捕获长度足够,组织桥稳定,内侧已基本无反流。考虑到3区及内交界反流已明显改善,遂释放瓣膜夹。


调整钳夹轨迹

确认夹臂方向


捕捞瓣叶

 关闭夹臂


第一枚瓣膜夹植入后跨瓣压差


此时2区仍有大量反流,为进一步解决2区脱垂,且考虑到患者瓣口面积仅有5.8 cm2决定第二枚采用长窄的瓣膜夹。第二枚瓣膜夹的位置要非常靠近第一枚瓣膜夹,以最大程度保留瓣口面积,降低跨瓣压差。


置入第二个瓣膜夹

确认第二枚夹臂方向


第二个瓣膜夹捕捞瓣叶

第二个瓣膜夹关闭夹臂


通过反复调整第二枚瓣膜夹的位置和钟向,于12点-6点钟向抓捕瓣叶并关闭瓣膜夹。第二枚瓣膜夹植入后,超声评估瓣叶捕获长度足够,组织桥稳定。术后反流评级为1+,平均跨瓣压差4mmHg,肺静脉频谱改善明显,手术完美结束。


最终结果


最终平均跨瓣压差


韩宇教授术后Tips

(1)对于广泛脱垂的DMR重度二尖瓣反流病变,建议选择多个小窄夹策略,能术中灵活调整手术策略。


(2)对于瓣口面积不大脱垂区域广的病变,采用弹性瓣膜夹,相对机械锁定瓣膜夹能有效增加术后的瓣口面积。


(3)2个瓣膜夹以上的实施技巧:在左房侧调整好瓣膜夹方向和轨迹,避免进入到左心室后继续转动缠绕腱索或改变方向,扭曲瓣叶造成新的反流。


(4)在DSA图像和TEE图像共同引导下,瓣膜夹尽量靠近,避免二尖瓣狭窄风险。

X-Clip®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


1、更大的夹合面积——夹合面积相对更大,以便适应大量反流的病例,同时兼顾更好的力学效果,植入数量相对更少。


2、更好的适应性——输送系统采用全面优化设计,能够提供更佳的稳定性、扭控性,瓣夹的orientation定位更精准。


3、更低的损伤风险——夹合臂采用柔性材料,Gripper优化设计,能有效缓解瓣叶在心脏舒张期受到的张力,降低对瓣叶的损伤。


4、更低的失效风险——瓣夹具有自锁定功能,能够有效避免机械锁定机构带来的失效。


5、更便捷的操作感受——可视化输送系统,简约的辅助支架,操作更精准实用。


专家简介



韩宇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英国圣托玛斯医院访问学者,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实验室PI,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人民医院第五届、第六届“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省直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河南省首届卫生健康系统”十大杰出青年”。擅长:各类先心病及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PPVI)和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等。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单纯超声引导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多次在国内和国际重要会议直播先心病和瓣膜病微创介入手术。目前独立完成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100余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 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9.3。参与中国最新版先心病介入指南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指南的制定。



孙子瑞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

专业方向: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衰竭、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擅长:常规开展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独立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PPVI);经导管二尖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等;独立完成先心病及心脏瓣膜病微创手术2000余例。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科课题数项,主持新技术新业务2项,发表中华及北大核心论文10余篇,SCI论文数篇。



郎志斌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心胸外科麻醉学组 秘书;河南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分会 围术期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学研究编委;

专业经历:2011年赴德国柏林心脏中心交流学习。从事心胸血管麻醉工作10余年。独立完成心胸血管麻醉12000余例,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

专业方向:心胸血管麻醉,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理,危重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食管超声(TEE)临床应用及培训。

主要研究方向:心胸血管手术麻醉与围术期脏器保护;一作或通讯在中华核心及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主持河南省卫健委共建项目两项,华中阜外医院科研培育项目一项。



延伸阅读

单日两台,试瓣攻倍|广东省人民医院郭惠明团队完成X-Clip®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系统华南首批入组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