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习惯
家境优渥的女性是不是一定全身名牌?是不是一定戴昂贵的首饰,背奢侈品包包,每天高级酒店下午茶?
未必。
有钱人也在淘宝买衣服,也背几十块,百来块的包,也素面朝天等等。
大家都是人,不是说有点钱,生活就都要飘在天上的。
但是,家境优渥的女性,会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对自己的呵护层面。
比如,我见过一些从小家境好的女士,她们对发质的养护非常重视。
除了洗发水,还会用到发膜,护发精油等等,都是非常高品质的东西。
她们甚至会说,平时戴的帽子,以及晚上睡觉用的枕巾都很讲究,枕巾要用真丝,避免和头发过度摩擦,造成伤害。
这种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她们在这方面花钱的大方成都,对我来说是很难想象到的,但对她们来说,是从小到大早就已经培养成的习惯。
对家境优渥的女性来说,钱就是要花在这种时候让自己舒服。
她们花钱,不是花给外人看,给自己撑面子,而是打从心里想要呵护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舒适。
兴趣爱好
大部分普通人的兴趣爱好,都只能停留于浅尝辄止,不是我们不愿意,是生活的压力所迫下,确实没有那个心力。
大部分普通人的时间,往往都是要拿来赚钱谋生的。
我们发展兴趣爱好,最昂贵的都未必是钱的成本,而是时间,精力,好比一个家境普通的小孩,说我想学个乐器,家里人往往就会说,没这个条件让你学。
不仅是学乐器要花钱,而是学了乐器,又花钱又花时间,还可能耽误你正经上学,以后对找工作有没有用?
都是很现实层面的考虑。
而家境优渥的女性,她不太有迫不得已的生存压力,想学乐器也好,摄影也好,各种冷门专业也好,只要你真心喜欢,哪怕世俗层面上“没用”,也容易得到支持。
所以一个这样的人。她们的兴趣爱好,真的可以单纯出于“喜欢”,而不是“谋生”,去投入大量心力深耕。
比尔盖茨对自己女儿的态度就是这样,零花钱可以不给太多,奢侈品也可以不买,但她的兴趣爱好,他必须百分百支持。
他的女儿詹妮弗从小就喜欢马术,6岁开始学习骑马,父母不仅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更是连她每次参加比赛,都尽量到场观看,给她鼓励。
2017年,詹妮弗才21岁就在马术比赛中赢得了10万美元的奖金,现在她个人积累的比赛奖金已经超过百万,完全达到了国家级选手的水平。
社交姿态
社交中高雅得体的风度是什么样的?
简单概括,就是不卑不亢。
不卑,是面对地位更高的人,不谄媚,不露怯。
面对高权重的人,也不会唯唯诺诺。
不亢,则是面对地位更低的人,不会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尤其是面对服务人员,也是平等尊重的,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礼貌平和地提出来,得到对方的服务也会说谢谢。
一方面,这是家庭教养带来的,骨子里的礼仪。
另一方面,自幼家境就优渥,也得到了足够多爱和关注的小孩,她对社交,对外界的状态,就是自信平和的。
没有人欺负她,没有人贬低她,身边的所有人给她的都是尊重和善意,所以她也会默认,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相处的,不管你是什么地位,我们都互相尊重。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家境越好的人,反而越没什么“架子”,表现出谦和有礼,但同时,她身上也有一种气场,就是别人不敢轻易冒犯她。
这就是不卑不亢的表现。
善 良
这个词的准确性我斟酌了很久,首先要声明,我并不是说普通家庭的女孩就不善良,只是在这里,家境优渥的女性表现的“善良”,有一套独特的成因。
我们通常为什么觉得一个人善良?
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她不伤害你,不争夺属于你的东西,甚至可能把她自己的分享给你。
面前只有一个面包,她留给你。
她手里有一个面包,会分一半给你。
这是善良。
对于家境好的人来说,这种善良确实更容易实现。
她不匮乏,无论是钱,爱,其他资源,她不需要靠掠夺,争抢才能获得。
面包给你就给你了,毕竟我自己多的是。
我听过一个案例,两个人约会,女生比较中意这个男的,但男生不太喜欢这个类型,反而表示说可能更喜欢她的好朋友。
女生很大方地接受了,没有纠缠,诋毁他,或者因此嫉妒,伤害好朋友等等。
在我们眼里,这个女生很善良。
但在女生的视角里,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喜欢你,但我不缺爱,我不是没有你就要死要活,所以你不喜欢我,我也没必要非得不择手段把你搞到手,或者非要破坏你的感情。
对她而言,去“争夺”这个男性,不仅没有必要,甚至有点掉自己的身价。
她不愿意,也不必,更不屑去这么做。
是的,这就是家境优渥的女性所呈现出的“善良”,她没有从他人那里去掠夺的意愿,甚至在此之上,还很愿意把自己已经拥有的,不匮乏的那部分分享出去。
所以,普通人当然也可以善良,只不过因为我们相对没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很多时候想要生存,就不得不去竞争,也难免在竞争中伤害到别人。
可以说,普通人的善良,往往门槛更高,需要我们把自己也比较匮乏的东西让渡和分享出去。
家境优渥的女性,则是因为不匮乏而不掠夺,因为不掠夺,而更容易善良。
配得感高
这是和上一条相呼应的,家境优渥的女性不会主动掠夺,但如果机会或者资源放在眼前,给到她手里,她也会很积极地去接受。
因为她知道,自己配得上。
给一个穷人家的女生一份昂贵的礼物,她可能会惶恐,这种惶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个东西超出了她平时的消费水平,她不知道自己接受了这个礼物,该怎么回馈给你。
背后的真实感受就会导向,她觉得自己还“不配”拥有这样的礼物。
但家境优渥的女性身上基本不会存在这种感觉,她当然知道,自己完全配得上这份礼物,因为她日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东西,而且从小到大,身边的人对她都是这么好的。
这就是配得感,最直观的来源——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拥有某一样东西,你拥有它使用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你就会觉得自己配得上,你就会相信自己本来就该拥有它。
而从小被足够的物质和爱包围的女性,看待物质,资源,他人的爱和善意,基本就是这个态度。
不匮乏,一方面导向了她们的慷慨——不会去掠夺,还很愿意分享。
另一方面也导向了她们的配得感——我一直都拥有这些,所以我值得,我配得上,外界再给我更多,我也能开开心心,大大方方地接受。
配得感的背后,其实是长期被充足的爱,资源和关注所滋养出来的,她们对自己很积极的认知。
“我配不上”的潜台词通常是自我贬低,我不够好,所以我不应该拥有好的东西。
反过来说,不缺钱不缺爱的女性,最容易建立的认知,就是我足够好,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对我好,所以,我一定配得上。
她们是真正地,无条件地爱着自己。
——
写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都会问,那我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们大多数人家境都没那么好,看到这部分女性可以活得这么轻松,舒适,松弛自洽,对我们来说不是更残酷吗?
是的,必须承认,这些特性——配得感也好,不卑不亢的平和也好,因为不匮乏而善良和慷慨也好,几乎都需要从小到大,在一个物质和情感都充裕的环境里,才能被建构出来。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普通人当然也可以善良平和,也可以爱自己,但这种长大之后后天“学到”的,和别人从小到大“养成”的,肯定还是有区别。
所以我更多想要表达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那些因为家庭条件好,而从内而外都光彩照人的女性时,也没必要太过于自惭形秽。
她们的光环,是从小到大被培养出来的。
我们去做同样的事,就是会更难一些,但这种“难”,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更不是我们的错。
既然理解了这些光环背后的逻辑,其实也就可以更坦然地接受这个差距,并且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善待自己。
随着我们自己不匮乏,不自卑的时间越长,也就越靠近她们身上这些美好的品格。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如果遇到符合上面这些标准的,家境和教养良好的女性,也可以尽量去和她们成为朋友,从她们身上,去更直观地观察和学习这些品质。
别人先天拥有的,我们可以逐步去靠近。
这大概就是现在很多人都想要实现的,“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 END ~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