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改造
我在很多城市租过房子,几百块到几千块的都有。
一开始也看过那种宣传语,说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会想着哪怕是租来的房子,也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意去改造。
但你后来会发现,绝大多数房东,都不给你改造的机会,需要打孔的硬装肯定是不行,哪怕是墙上贴几幅画,都要说你撕了之后可能留痕迹。
觉得原本家具不喜欢,想自费换新的也不行,旧家具房东不肯回收。
至少我是有过类似的经历,看上一个很喜欢的躺椅,出租屋没地方放,于是作罢。
更进一步说,甚至很多时候出租屋有各种小问题,什么东西不好用了,哪里漏水了,我也没什么耐心去修理。
毕竟不是自己家,能凑合住就行。
但回老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会拥有更多的掌控感,一间房子,从硬装到软装,从整体风格设计到冰箱要不要双开门,都是我能决定的。
我的确会有更强的安定感——这是我自己的房子,我自己的家。
反过来说,我住在这个“完全属于我”的房子里,我心里也会踏实更多,我也更愿意去付出精力来设计,维护我的居住环境。
它不是租来的。
我的生活也不是。
长期主义
另一个细节是,我也的确经常感觉,好像回南昌之后,人和人之间更“热络”一点。
我在楼下的理发店办了卡,没两次理发师就记得我了,能报出我的手机尾号,还记得我习惯用的洗发水牌子,以及喜欢的发型。
我经常去的咖啡馆,老板也知道我喜欢双倍浓缩加糖,有时候试新的豆子,还会送我一小杯手冲尝一尝。
以及我加入这边的车友会之后,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不仅可以一起玩车,也会经常约着去看电影,去酒吧看球赛等等。
这种感受,以前在别的城市基本是没有遇到过的,我们也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大一点的城市,人与人之间就是“冷漠”。
但后来我发现,其实这种所谓的热情和冷漠,背后存在另一个逻辑,叫做“长期主义”。
理发店老板认识我,是因为我办了卡。
我办卡,是因为我知道我会长期base在这里,办卡对我来说更方便。
是因为我知道,南昌是我家,我会在这里“长期生活”,于是我选择更“长期主义”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办卡也好,经常去同一家咖啡馆也好,愿意认真地去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也好,都是这样的。
而我去其他城市,我就不会办卡,因为我不知道明年我还在不在这儿,至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租这个房子。
我也相对不那么容易经常去同一家店,跟老板闲聊两句,不那么容易去发展爱好,认真维系朋友关系。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我不知道我会不会“长期”在这里生活——事实上,大概率不会。
所以我在外地,更容易选择短期主义的生活方式,浅尝辄止,萍水相逢。
那与之相对的,长期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也不会找到我。
就像我自己在南昌,其实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如果我新认识的朋友告诉我,他就是南昌本地人,一直住在这儿,我会更愿意认真地结交他,因为我知道,可能这朋友一交就是十几年,半辈子的交情。
反过来说,如果他说是来玩一段时间,几个月,一年半载,那我也会下意识地想到,没必要处得太深。
这不是我刻意冷漠,这只是长期和短期的区别。
就像大城市的人也未必冷漠,只是我们作为异乡人,还无法触碰到他们互相之间,长久的热络和温情一样。
家庭支援
~ END ~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