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yond, 17创不凡|全国首批植入——张鸿祺教授团队应用WEB™17治疗动脉瘤3例

健康   2024-11-11 18:40   北京  

点击进入TERUMO NEURO品牌专区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及临床应用案例

 专栏导读 



在过去几年中,瘤内扰流装置WEB™的出现为国内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并且在全球神介术者的不断探索下,WEB™在更多复杂动脉瘤中也得以应用。过去由于输送导管较硬和型号限制的问题,限制了WEB™的应用范围,而今WEB™17系统再度升级而来,适用于3-6mm动脉瘤的治疗,其中2mm高度型号适用于宽而扁的动脉瘤治疗。同时,VIA™17微导管新增预塑型型号,便于术中适用。卒中视界平台联合TERUMO NEURO公司焕新推出“WEB™eyond 17创不凡”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瘤内扰流装置WEB™17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李桂林教授、何川教授带来的WEB™17瘤内扰流装置治疗动脉瘤三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术者寄语

本期病例一

术者:张鸿祺

01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7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头颅CTA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拟“颅内动脉瘤”收治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

02

术前影像

术前DS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

动脉瘤测量: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载瘤动脉近端中度狭窄,约50%。动脉瘤呈囊状。

瘤体平均宽度:4.0mm,最小高度:4.8mm,载瘤动脉直径:1.6mm

03

手术方案

经DSA评估,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瘤体长轴与血流入射角度成角较小,破裂风险较高。动脉瘤同时累及上下干,若使用Y型支架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且患者高龄,对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不高。最终决定采用瘤内扰流装置WEB™17系列 SL 6mm×2mm进行栓塞治疗。

04

手术材料

  • 瘤内扰流装置 WEB™17系列 SL 6mm×2mm

  • VIA™ 17微导管

05

手术经过

工作角度下送入导引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VIA™ 17微导管通过微导丝引导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内。

缓慢推送WEB™17至微导管顶端。

缓慢推出WEB™17至种子、萌芽状态、开花间状态,将WEB™17向瘤腔内远端缓慢推送,推送至瘤顶位置,稳定WEB™17在瘤内的位置,回撤VIA™ 17微导管,完成WEB™17完全释放。

种子

萌芽

开花

完全释放

回撤VIA™ 17微导管距离WEB™17近端Marker点2mm,实现减张。

解脱前造影及CT重建,确认WEB™17在动脉瘤内位置,确认装置受到侧向挤压力,贴紧瘤壁,充分覆盖瘤颈,没有疝出,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透视下解脱WEB™17

再次可见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Dyna CT观察可见:WEB™17完全封闭瘤颈,未影响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

06

术后情况

Dyna CT未见颅内出血异常,术毕患者全麻苏醒,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安返病房。

点击查看手术视频


术后体会

WEB™17的到来确实使WEB™的治疗更加扩广了一些。

小一些的动脉瘤或者是角度非常刁钻的动脉瘤都有可能用WEB™17来治疗。

这样就使得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有三个主要的治疗方式:一个是传统的弹簧圈囊内栓塞,不管是有没有支架辅助或者球囊辅助;第二个是就是瘤内扰流装置,以WEB™为代表的这类栓塞材料;第三个是血流导向装置。

不论是WEB™17还是其他WEB™型号,选择合适的型号再加上一定的经验,治疗起来非常便捷,使一个动脉瘤的治疗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

WEB™17还有一些优越性,比如对于导管的移位变得非常小,另外输送过程非常稳定。

WEB™17使动脉瘤的治疗更加简单,更为普及,也更加安全。

本期病例二

术者:李桂林

01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70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3月余。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左侧脑梗死”就诊于外院,于当地医院头颅CT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能。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拟“颅内动脉瘤”收治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右膝关节置换术后。

02

术前影像

动脉瘤测量:动脉瘤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不规则,伴有子囊,瘤体朝上。

瘤体平均宽度:2.3mm,最小高度:2.1mm

03

手术方案

经测量后评估,使用瘤内扰流装置WEB™17系列 SL 4mm×2mm进行栓塞治疗。

04

手术材料

  • 瘤内扰流装置 WEB™17系列 SL 4mm×2mm

  • VIA™ 17 微导管

05

手术经过

工作角度下送入导引导管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塑形后的VIA™ 17微导管经微导丝超选置入瘤腔内。

WEB™17经微导管置于瘤腔,缓慢推送至微导管顶端。

WEB™17到位,缓慢推出WEB™17种子、萌芽状态、萌芽至开花间状态,将WEB™17向瘤腔内远端缓慢推送,推送至瘤顶位置,稳定WEB™17在瘤内的位置,回撤VIA™ 17微导管,完成WEB™17完全释放。

种子

萌芽

开花

完全释放

回撤微导管,实现减张。WEB™17造影,确认装置贴紧瘤壁,充分覆盖瘤颈,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透视下解脱WEB™17

再次造影可见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Dyna CT观察可见:WEB™17完全封闭瘤颈,对于大脑中动脉上干、下干的保护良好。

06

术后情况

Dyna CT未见颅内出血异常,术毕患者全麻苏醒,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安返病房。

点击查看手术视频


术后体会

从2016年中国第一个WEB™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释放,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八年,WEB™也从21的系统,现在已经升级到17的系统。

WEB™17推送更加顺滑,微导管头端更加稳定,同时型号更加全面。特别是高度为2的WEB™的推出,可以更加优化小动脉瘤的治疗。

本期病例三

术者:何川

01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2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2月余。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头颅CTA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拟“颅内动脉瘤”收治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子宫次全切术后。

02

术前影像

术前DS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测量: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宽颈,呈囊状。

瘤体平均宽度:3.8mm,最小高度:2.1mm

03

手术方案

经DSA评估,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瘤颈与上干关系更为密切。且M1段与上干拐角较大,传统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复杂难度大。综合考虑决定使用瘤内扰流装置WEB™17系列 SL 4mm×2mm进行栓塞治疗。

04

手术材料

  • 瘤内扰流装置 WEB™17系列 SL 4mm×2mm

  • VIA™ 17微导管

05

手术经过

工作角度下送入导引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颈段,VIA™ 17微导管经微导丝超选置入瘤腔内1/2处。

WEB™17经微导管置于瘤腔,缓慢推送至微导管顶端,暂停,WEB™17和微导管的推送力与回弹力达到平衡后,重新路图。

WEB™17到位,缓慢推出WEB™17至种子、萌芽状态、萌芽至开花间状态,将WEB™17向瘤腔内远端缓慢推送,推送至瘤顶位置,稳定WEB™17在瘤内的位置,回撤微导管,完成WEB™17完全释放。

种子

萌芽

开花

完全释放

回撤微导管,实现减张。WEB™17造影,确认装置贴紧瘤壁,充分覆盖瘤颈,没有疝出,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透视下解脱WEB™17

再次造影可见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Dyna CT观察可见:WEB™17完全封闭瘤颈,对于大脑中动脉上干的保护良好。

06

术后情况

Dyna CT未见颅内出血异常,术毕患者全麻苏醒,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安返病房。

点击查看手术视频


术后体会

三年前WEB™在中国成功上市标志着动脉瘤治疗进入血流导向后的时代,它将血流导向治疗从动脉瘤的血管内转移到动脉瘤囊内,实现治疗方式的创新。

作为自膨胀设计的瘤内支撑网状结构,WEB™可以实现瘤颈口的覆盖,同时不影响载瘤动脉,在不使用支架系统的情况下,对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有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如今WEB™17已经问世,它不仅增加了WEB™小型号的选择,而且使治疗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配合VIA™17微导管系统使得输送更加顺畅,增加了微导管头端的稳定性和塑形能力,能够更好地让分叉部动脉瘤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

WEB™17的推出是对动脉瘤治疗既往技术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宽颈动脉瘤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展望,我们非常期待通过WEB™17更好地造福我们临床的患者。

专家简介

张鸿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目前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审稿专家、《JNIS》中文版主编。

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是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神经外科专家,将二者相互融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脊髓血管病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库。在脊髓血管的发生发展、临床解剖;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治疗技术、自然史和长期随访;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李桂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学科骨干,北京市科技新星

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协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卒中协会复合手术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市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何川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范围为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和脊髓血管病,擅长脑血管病和脊髓血管病的开刀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年均主刀和合作完成各类开刀和介入治疗450余台,其中包括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术,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和开颅切除术,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栓塞和开刀切除术。

*点击下方卡片查看器械详解

器械宝典2.0|TERUMO NEURO 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

© 版权声明

严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本文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特别说明

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个“在看”呗

卒中视界
以卒中防控为主导,汇聚脑血管内科,外科,介入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健康界人士,打造中国脑血管病医生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参与全球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脑血管病医教研防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