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前,股市疯涨,让全民炒股的热情再次点燃,依稀记得和2015年牛市的情况惊人一致,也是全民疯狂炒股,记得当时自己没入市,只是让父亲把之前买亏的基金趁当时大盘好抛了出去,也算挽回了损失,那2024年这轮牛市能持续多久,十一后再进股市晚不晚?说实话我是有点蠢蠢欲动的,这要从自己理财的经历说起。
余额宝刚出来的时候开始理财,一直都是懒人理财,当时没赶上6%、7%的高利率,在5%的时候左右开始买,当时也是怕亏损,先买5000元试试看,后来买到1万元、2万元、5万元。
后来余额宝收益慢慢不行了,开始转投微信理财通,买的还是和余额宝一样的货币资金,虽然收益不高,但好在稳定,2%-3%的收益还能接受,后来货币资金收益率一直降,降到1.5%,感觉有点太少了,于是开始关注收益率较高的债基。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债基,发现风险还是可以承担,就把大部分资金投进去了,因为债基都是封闭3个月,6个月的,流动性较差,所以特地留了几万块钱放在货币基金里面以备生活消费,这两年债基收益率比较稳定,大概3%左右。
这几天,赶上牛市,发现债基反而亏的一塌糊涂,这对于我来说难以理解,后来看了《指数资金投资指南》、《股市投资入门、进阶与实战》等书才明白,股市和债基是负相关的关系,股市涨,债基就跌。看着股市涨的那么好,如果是个长牛,债基要亏不少,于是才开始有了将债基中资金拿出来投资股市的念头。
关于理财的资产配置,《股市投资入门、进阶与实战》书中说,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比例是40%的进攻性资产(股票类收益高的),40%的稳定性资产(债基类有一定风险的),20%的防守性资产(货币资金类基本没风险的)。但是对于处于试水阶段的我来说,还是不敢把40%资产投入股市,先投个10%试试水吧,总结一下经验,即使亏了也能接受,并且股市风险太大,还是以股票类指数基金作为投资方向。
说到指数资金,分为宽基指数基金和行业指数资金。
其中宽基指数基金包括上证50指数(上交所、大型企业、按市值、50家企业)、沪深300指数(上交所和深交所、大型企业、按市值、300家企业)、中证100指数(上交所和深交所、大型企业、按市值、100家企业)、中证500指数(上交所和深交所、中型企业、按市值、500家企业)、中证800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包含的企业)、中证1000指数(排除中证800之外的最大的1000家企业)、创业板指数(深交所、中小型企业)、上证红利指数(上交所、能实现高现金分红的50家企业)、中证红利指数(上交所和深交所、能实现高现金分红的100家企业)、深证红利指数(深交所、能实现高现金分红的40家企业)、红利机会指数(上交所和深交所、能实现高现金分红和盈利好的100家企业)、基本面50指数、恒生指数、H股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指数、40家)、上证50AH优选指数(同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企业)、纳斯达克100指数(美国大型企业100家)、标普500指数(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蓝筹股、共500家)。
其中行业指数资金包括主要消费、医药、可选消费、养老、银行、证券、房地产、军工、环保、白酒、半导体等。
以上指数,我认为可以长期持有的是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红利机会指数、半导体行业。
《指数资金投资指南》这本书中说,最好的投资指数基金的方式就是定投。定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少也要三年。在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坚持每月定投。在指数基金恢复正常估值的时候,坚定持有基金份额。到牛市指数基金高估的时候,分批卖出获利。这也是我目前能掌握到的价值投资的最基本原则,挺符合现在的情况,就拿这轮股市试试手吧。
作者,86年人,38岁开启自律人生,从冥想、运动、养生、写作、阅读习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