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曾国藩传》(张宏杰版),被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学到了3条人生经验,现分享给大家。
一、踏实稳重,百折不挠
1、
曾国藩是个笨人,连续考秀才6次都没考上,但笨拙的人不能成才吗?非也,笨人也有优势,比如笨拙的人能吃苦,更肯付出超越旁人的努力;笨拙的人总是失败,抗击打能力强,愈挫愈勇;笨拙的人不走捷径,遇到问题总用最稳妥、最踏实的方法。
所以,曾国藩在第6次失败后,总结失败的教训,发现自己的文章缺乏大局观,于是找优秀的文章对比,然后针对性练习,终于第7次考中了秀才,往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考中进士。
2、
曾国藩带兵打仗,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在打仗的时候从来不用阴谋诡计,不贪小便宜,就是稳扎稳打,他知道攻城艰难,于是就在城外挖沟砌墙围城,里面一道沟墙防城内突围,外面一道沟墙防救援队伍,等里面的人把城内的食物吃完,就会出来和他们决战,所以攻城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比如攻下安庆用了1年3个月,攻下南京用了近3年。
这种方法时间虽然久,在战略上却变被动为主动,能最大程度保存有生力量。原来他们是被动的去攻城,处于不利的位置,死伤会很大。通过围城让城内被动出来攻击,他们是主动防御,死伤较少,这样就实现被动和主动的一个转变。
3、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就是说人的能力都是在逆境下被逼出来、被激发出来的,从挫折和屈辱中吸取营养,才会有所成就,如果一直顺风顺水,人难以成长。
曾国藩在领导湘军对抗太平天国时,也是失败了很多次,受了很多屈辱,但失败没有打倒他,他反而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坚持有恒,善于反思
1、
曾国藩的理想就是做圣人,他提出有恒心是成为圣人的基础,做一件事,就要全神贯注,不要做着这件事还想着别的事。
但成为圣人,是反人性的,曾国藩也有熬不下去的时候,他的方法就是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比如,我目前坚持的自律习惯,有时候想想就痛苦,跑步跑到后面也是难受,读书读着读着也是厌烦,不如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影舒服惬意,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是成功的关键。
2、
曾国藩学做圣人采取的行动就是写反思日记,通过写日记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仅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还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的每一个念头。
通过不断地自省,每天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年到老年,一天也没有停止磨砺的脚步,最终他的气质和性格逐渐发生变化,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也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一件事,坚持做一天很简单,坚持做一年很难,每天反思一点,一点一点纠正我们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就产生了复利效应,让你成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自己。
三、内圣外王,和光同尘
1、
曾国藩在青年时期,立志做圣人,就是做到了内圣,什么都以圣人的标准约束自己,不会变通,结果是处处碰壁,他组建的湘军所需的军饷,地方各级官员都不给他筹备。
直到中年,曾国藩才开始转变,悟到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道理,他知道清朝官场的潜规则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掉,必须融入这个群体,该遵守的潜规则去遵守,这样别人才会去听你的,才能干成事,这就是外王。
于是,地方各级官员开始为他筹备军饷,支持他的湘军,这才取得了对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
要将事业做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势力,甚至反对方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气度和手腕,才能成就大业。
2、
在金钱方面,曾国藩有两本账,于私,绝不贪污一分钱,自己的饷银全部记在个人账上,生活支出只花这个钱;于公,灰色收入记在公家账上,需要往上走动时就花这个钱。
曾国藩做到了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像海瑞这样的清官,虽然清可见底,一尘不染,但却被官场排挤,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去办成一些对国家对老百姓真正有益的大事。
只有像曾国藩一样,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关卡,到达胜利的彼岸。
3、
在笼络人才方面,开始时,湘军战斗胜利了,曾国藩向朝廷请功的奏折中,只给少数几个人请功,结果导致没有战功的人,都离曾国藩而去,造成人才流失。
后来,曾国藩看透了人性,看穿了人心,湘军再胜利时,在向朝廷请功的奏折中,把大部分人都加了进去,让他们都升了官,发了财,这些人有了奔头,湘军才有了更大的战斗力。
其实,人与人之间,要靠利益驱动,光讲感情没用。只有给予利益,才能笼络人心。
作者,86年人,38岁开启自律人生,从冥想、运动、养生、写作、阅读习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