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BRAF V600E突变,共话mCRC治疗进展”

学术   2024-10-01 12:13   上海  

作为肿瘤学研究的核心,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焦点。本次会议汇聚了国际肿瘤学专家,共同探讨mCRC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进展,尤其关注BRAFV600E突变的重要议题。会议不仅展示了该领域内前沿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还为mCRC的未来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和指导,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进步。


开场致辞

沈琳教授

  •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 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 北京学者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沈琳教授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沈琳教授致开幕词。她指出,Pierre Fabre公司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致力于将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患者的实际益处,从而推动肿瘤学的发展,并为全球癌症患者预后的改善作出贡献。她强调,本次会议是一个汇聚中外专家智慧的珍贵平台,期待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为mCRC领域的研究与治疗贡献力量。


NG Tian Wee 黄田伟 先生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区总裁


Pierre Fabre制药中国区总裁NG TIAN WEE黄田伟先生对与会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深切的感谢。他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肿瘤学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表示会议将聚焦BRAF突变mCRC患者的治疗挑战与最新进展,分享经验,探讨前沿科技,共同寻求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专题演讲


BRAFV600E突变型mCRC管理——Julien TAIEB教授


BRAF突变型mCRC具有独特特征,约占mCRC病例的8%-12%,其中95%为V600E突变1。这类患者的预后通常最差,整体总生存期(OS)仅为7 ~ 13个月2。国际多种治疗指南均指出,BRAF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更为不良。研究已证实,BRAF突变会显著影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OS3。因此,在诊断mCRC时,确认BRAF突变状态,对于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至关重要。

针对BRAFV600E突变型mCRC,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三联疗法。研究数据表明,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4。此外,BRAF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联合使用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BEACON研究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恩考芬尼(Encorafenib)+比美替尼(Binimetinib)+西妥昔单抗三药联合还是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两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均能观察到肿瘤的缩小,并且这些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良好5

针对BRAFV600E突变型mCRC,恩考芬尼(Encorafenib)联合西妥昔单抗在延长PFS和OS方面展现出色效果5。对于免疫治疗不敏感的BRAFV600E突变型患者,应尽早开始BRAF抑制剂治疗,并持续治疗以使患者得到最好的疗效6。为了能给患者及时提供最佳治疗手段,应尽早利用基因检测等手段识别出此类患者。当前,针对BRAFV600E突变型mCRC的多项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旨在为探索更多治疗选项, 延长患者生存。



香港经验:治疗BRAF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一例——Kelvin YAN教授


BRAFV600E突变在mCRC中具有重要影响,关乎患者预后7。治疗可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等策略,并重视早期检测、个性化方案及持续治疗,以优化预后并提高生存率。深入了解BRAF突变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对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来自香港的39岁男性乙状结肠癌患者,携带BRAFV600E突变,属微卫星稳定(MSS)型,临床分期T4N2M0,伴多处淋巴结转移。一线采用FOLFOXIRI+贝伐珠单抗治疗,病情缓解。维持治疗后病情进展,二线改用恩考芬尼(Encorafenib)联合西妥昔单抗,并行肝切除手术。术后三线治疗为恩考芬尼、比美替尼与西妥昔单抗三药联合,病情稳定六七个月后复发。医生决定重新启用之前有效的治疗方案重新启用之前有效的治疗方案(恩考芬尼+比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并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认识到BRAFV600E突变型mCRC治疗的挑战性和复杂性。此病例凸显了特定药物应用、临床试验参与及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基因检测能全面提供基因状态信息,帮助识别预后不良标志物,并指导优化治疗方案。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增多,结直肠癌治疗日益接近肺癌诊疗模式,但目前合理选择基因检测方法以指导治疗仍面临各种挑战。期待未来开展更多如ctDNA等液体检测方式的无创检测,惠及更多患者。


讨论环节

邓艳红教授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肿瘤科学科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 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秘书长

  • 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学会副会长


演讲结束后,主持嘉宾邓艳红教授携手两位演讲嘉宾及数位讨论嘉宾,就以下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  

问题一:您所在国家/地区CRC BRAF检测的现状,包括患者覆盖比例、检测方法、报销情况等。

曲秀娟教授:晚期患者标准检测流程涵盖KRAS、NRAS、BRAF、HER2及PD-L1,对于三期及以上可手术患者强烈推荐进行检测。目标是确保至少98%的患者接受检测。我们提供两种检测方法:ARMS法,专门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突变;以及NGS法(二代测序),该方法全面且精确,更适合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

Julien TAIEB教授:在法国,基因检测已成为技术上可行患者的常规项目,并已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采用包含24个基因的NGS panel来检测BRAF、KRAS等多个基因及其突变,能够在七天内出具检测结果。为了确保个性化治疗,所有患者在制定一线治疗方案前均会接受基因检测。

Kelvin YAN教授:采用包含50个基因的panel进行基因检测,重点检测BRAF、KRAS等重要基因以及HER2的突变位点。这些基因位点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全面的基因检测,我们能够精确了解患者的基因状态,从而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问题二:什么时候应该对CRC患者进行BRAF检测?

王居峰教授:目前晚期患者接受姑息治疗前需进行KRAS、BRAF和NRAS基因检测,这对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而早期检测对患者更为有利,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会尽量在更早的阶段进行检测。

Julien TAIEB教授:在决定一线治疗方案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尽早获取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有助于我们及时为患者制定包括针对BRAF等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在内的相关治疗方案。

  //  

问题三:BRAF抑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靳水玲教授:尽管BRAF抑制剂被视为二线标准治疗,但其药物可及性较差。对于体能状态较好的患者,更早地使用BRAF抑制剂可能会带来更好的预后。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精准的检测和治疗选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Julien TAIEB教授:最新数据与临床实践显示,尽早采用BRAF抑制剂可能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缓解效果,但这一观点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撑。化疗与BRAF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在一线治疗中具有潜力,并需通过三期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明确优势。未来,我们将依据科学研究和临床数据,对BRAF突变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曲秀娟教授:BRAF抑制剂在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尽管多项研究证实了其在肠癌中的有效性,但一线治疗仍缺乏三期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联合用药可能提高疗效,但同时也可能增加毒性,因此需要权衡疗效与毒性的平衡。在我国,BRAF抑制剂的可及性受到医保政策的限制。科室会尽力为BRAF突变患者提供使用机会,推荐他们参加临床试验。

  //  

问题四:对于MSI-H/BRAFV600E突变的mCRC患者,如何选择序贯治疗?

Julien TAIEB教授:ESMO年会上的数据显示,在二线治疗中加入PD-1抑制剂可能具有一定效果。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MSI-H特别是BRAF突变的患者,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以寻找更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问题。

曲秀娟教授:研究表明,对于MSI-H患者,无论BRAF是否突变,PD-1单抗治疗均能带来益处,被视为一线治疗的优选。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后疾病进展时,BRAF抑制剂仍能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免疫治疗后,BRAF抑制剂与化疗仍有联合应用的空间。然而,目前缺乏三期临床试验证据支持这些治疗方案。因此,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以提供患者更精确有效的治疗选择。

王居峰教授:在结直肠癌中,MSI-H被单独划分为一型,无论是否合并BRAFV600E突变,免疫治疗都能带来显著获益。联合化疗存在争议,可能提高疗效但增加毒性。当前治疗指南未对合并突变患者进一步分层,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和临床研究制定个性化方案。患者应积极考虑参加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前沿、个性化治疗选择。

  //  

问题五:同样是BRAF抑制剂,在机制上和临床应用中有什么区别?

靳水玲教授:BRAF抑制剂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恩考芬尼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和疗效。但需注意,不同BRAF抑制剂可能引发不同不良反应,如腹泻等,可能与药物机制、个体差异及代谢有关。医生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及时报告不适或异常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曲秀娟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恩考芬尼作为一种新型的BRAF抑制剂,其疗效与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不同的BRAF抑制剂,它的半衰期、IC50值都不相同,这也可能导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我们最关注的是如何有效控制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此,我们严格遵循处理规范,基于坚实的科学证据,选择那些在相应疾病领域有足够证据和适应症的药物,以提供最优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数据,及时调整并优化治疗方案。

邓艳红教授:在mCRC的管理中,针对一线治疗患者进行BRAF基因检测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对于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检测的必要性和时机尚需更多验证,当前建议可优先考虑对一线治疗患者进行检测。临床实践中,治疗决策通常与基因检测同步进行,三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是常用方案。特别地,对于MSI-H患者,免疫单药治疗或联合CTLA-4抑制剂可能更为适宜。此外,恩考芬尼(Encorafenib)作为一种BRAF抑制剂,在安全性及后线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可作为临床中不错的选择。

    

闭幕致辞

徐瑞华教授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 Cancer Communications IF 16.2主编

徐瑞华教授在闭幕致辞时强调,BRAF是重要靶点,带来挑战和机遇。BRAF突变患者占比不高但危害大,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和肿瘤转移。幸运的是,有新治疗措施和BRAF抑制剂的好消息,为肠癌病人带来新希望。但目前对BRAF认知有限,疗效有提升空间。组织学术研讨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入认识BRAF,探索更有效治疗方法,优化药物使用,提高疗效。

李进教授

  •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终身教授  

  •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 CSCO基金会理事长

  •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进教授指出BRAFV600E突变是肠癌治疗领域中的一大挑战,当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因此,迫切需要新型BRAF抑制剂药物来提供支持。他诚挚邀请Pierre Fabre公司在中国,共同开展与肠癌相关的临床研究。李进教授呼吁所有相关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BRAFV600E突变患者寻找更优越的治疗方案,以期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 Taieb J et al Ann Oncol 2017

2. Modest DP, et al. Ann Oncol 2016;27 (9):1746–53.

3. Taieb J,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6 Dec 31;109(5):djw272.

4. Stintzing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2021; June 3-7; Chicago, IL. Abstract 3502.

5. Scott Kopetz, et al.,ASCO 2020, abstract 4001

6. Asselain B, et al. Ann Oncol 2021;32(Suppl_5): abstract 438P (presented at ESMO 2021).

7. Cremolini C et al. Lancet Oncol. 2015 Oct;16(13):1306-15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