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HOK创始人余奥拓|“我要做广告行业里的泥石流”

职场   2024-10-24 20:36   上海  


在这个曾盛产大师的广告创意世界里,我们常常将他人的经历视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余奥拓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为独具一格。


HOK创始人 余奥拓



在北京一家充满极简风的咖啡馆里,我遇见了余奥拓,这也是他的办公室所在地。这个地方似乎是刻意为那些渴望灵感的创意人准备的——办公室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附近,白色的背景旁陈列着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机器人,身体是由大大小小的屏幕构成的,每隔几秒屏幕上的文案便会更替出现新的文字,每句话你这一生中只能看到一次,它是由AI机器人创造的。AI大量学习了科幻、哲学、人文书籍,将里面的高频词提取出来,用自然语序的方式生成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的句子。看似一句句天马行空的哲学,实则一款优秀的灵感源泉。


HOK入口处藏品:阿格尼斯之歌




奥拓的办公室位于二层,不大但很丰富,印象最深的是墙壁上贴满了北野武的海报,他告诉我他有三位偶像分别是北野武、苏东坡和毛泽东。


奥拓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搞钱”为红制作创始人BOBO所题

 

余奥拓选择在这里见面,或许正是一种无声的宣言——他的职业生涯,就如同这个空间一样,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创作。


16年前,他骑着单车环游东南亚,在琅布拉邦街头做过Free Hugs(自由拥抱)。曾经被广告巨头奥美拒之门外,却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常人需要五到八年才能达到的职场高度。创业第一年就赚得人生第一个100万,五年后营收过亿。他戏称自己是"广告圈的杨天真"。


每次采访,我都会努力清空自己的思绪,以最大的包容性去倾听受访者的观点。然而,在与余奥拓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观点不仅涵盖了多个行业的巨大变革,更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采访伊始,余奥拓在朋友圈就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不变态的公司最终会被淘汰。"这句话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当今这个开始式微的广告行业里,"变态"似乎已经成为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奥拓发布观点的朋友圈截图





“泥石流,才是我”



当我请余奥拓详细解释"变态"的概念时,他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我是主动选择去“变态”,我把它当做一种褒奖。


更具体地说,我们需要跳出固化的思维惯性和习以为常的作业模式。


有点意思是奥拓创业的第一个厂牌,最开始叫Digital Z,后来因为遇到客户知乎,从一家望京地下室名不见经传的制作作坊,成长为了营收过3千万的创意热店


往往创意热店老板都是这家公司专业能力最强的人,几乎无一例外。而我不是,专业能力差很远,资历关系更拼不过,不变态怎么赢。所以当大家都在拼专业拼资源的时候,我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再定位自己是一家广告公司,而是一家帮广告人开公司的公司。我是广告人里最懂经营的,又是生意人里最热爱内容的。所以我用经营能力去帮助那些我欣赏的、相信的优秀广告人成功,也正是这个模式的变化,我们2年内从3千万的单一热店增长了4倍,到20年营收就破亿了。



奥拓创业不同阶段的变化


我不混圈,也混不进去。广告圈太过精致。发个朋友圈,每张图片都要精心拍摄,文案也要搭配得当。我是个懒人,比起精致体面,我更在乎真实。做个泥石流,即便泥沙俱下,但真实有力。




“不变态就会被淘汰”



邀请广告鬼才叶明桂帮助HOK梳理品牌


他说,"我们公司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转型。从之前的创意厂牌集合店,到现在定位为Web 3.0广告公司,广告人的MCN公司。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调整,更是对整个行业未来的一种预判。"


这个解释让我想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自然界中,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同样,在商业世界中,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余奥拓继续解释道:"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你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保持原本的状态可能会被淘汰,适应新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在侏罗纪时期,强大如霸王龙也没能生存下来,而不断进化的蟑螂却生存到了现在。变态就是根据外部环境不断调整自身状态。


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趋势是“广告人的IP化”:


现在的广告人已经不再稀缺了,很多CD、VCD、DVD都很难找到工作。自媒体博主和网红报价越来越低了,因为百万粉丝的博主太多了。未来什么样的人有价值?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同时还有自媒体影响力的人。比如华与华、金枪大叔、小马宋,都是很好的标杆。这几年有个叫舒老师的人,之前在广告行业估计你都没听说过他,但通过在抖音自媒体,获得了近百万的粉丝。对了,他最近还买了一辆法拉利,真让人羡慕。


广告人只有成为IP,才能脱离靠比稿获取生意的内卷,从游商变坐商。


舒老师的黑色法拉利




“拿奖的时代,已经过时了”



当谈到当前广告行业的状况时,余奥拓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说实话,情况并不乐观。"他坦言,"我身边有多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广告公司老板如今已成为'老赖',欠债数千万。我们公司上半年完成项目数量两百多个,比去年增加了20%,但利润却降低了30%。这种趋势说明,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残酷的优胜劣汰。"


这些真实案例让我意识到,行业的寒冬远比想象中更加严酷。工作量增加,收入却在下降,这种趋势似乎在暗示,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残酷的淘汰赛。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我不禁追问:"在你看来,广告行业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余奥拓说:“广告行业存在着一个根源性问题,广告好谁说了算。在4A的黄金年代,小圈子里的认可(获得戛纳、金投赏等奖项),客户会慕名而来,甚至我听说有公司拿奖后的股价都会往上涨一涨。而当下的情况是,行业里的奖项可能比报奖的公司都要多,每个机构都想在这个生意里捞一把。而部分缓过神的甲方也发现拿奖没啥用了,那广告好到底谁说了算呢?


广告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推广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但是我看到的很多广告都是为了推广广告本身。比如,有些客户花费了两三百万制作了一部非常精美的TVC,想方设法让更多人观看这个广告而去投放媒体资源。甚至担心没有评论需要大量采买水军。这不是很可笑吗?


某行业头部媒体的红包推广


我们正处于一个去中心化、碎片化粉尘化的乌卡媒体世代。过去的小圈子游戏已经无法继续,而建立在中心化媒体传播方法论早已失效。我认为这个问题在于行业偏离了其应有的价值。大量的广告成了“窄告“。


广告不应该是推广的过程,拍一支片子,做个海报就叫广告,广告是广而告之的结果。


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近年来屡屡引发热议的"现象级广告"。它们确实吸引了大量眼球,但究竟为品牌带来了多少实际效益?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广告人深思。




“未来广告行业的模样”



面对行业的种种问题,余奥拓谈到未来广告行业的模样时眼神里充满了肯定。"我认为,未来的广告不应该是单向输出,而应该是一个让用户参与其中的互动过程。"他说,"我们需要创造'参与感'和'流量池'。比如说,'跳海'这个品牌就让用户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共创者,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


他进一步解释道:"今年上半年,胖东来发布了一则企业公告,宣布将开始实施“不开心假”,在每位员工现有的假期上,再增加10天“不开心假”,管理层不能不批那种。这难道不是一个具有穿透性和传播力的内容吗?有多少人在制作短视频,有多少报纸在报道此事,为这个企业的雇主品牌传播做出贡献呢?我认为,过去我们定义的策略和创意会被颠覆。例如,策略是指我们要传达什么信息,what to say;而创意则是如何有效地传达这些信息,how to say。


比起what to say、how to say更厉害的是what to do,胖东来制定了一项名为“不开心假”的政策。这是一个行为,能够传达很多信息,就像一块石头投入舆论场中,会引起许多反响。我认为这种传播方式非常有效。”


过去中心化媒体环境下,讲究的是找到对的人,我说,你听;而当下只有我做、你说,他转,事情才能走得出去。我们老祖宗说,行胜于言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还有一个例子,叫做“跳海”。跳海是一个让用户参与其中的品牌,包括店员和打酒师等都是由用户自己参与的。过去的品牌是单向固态的,而现在是我们的品牌是我们共同的参与者,我们一起构建流量,每个人都将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共创者。而在跳海中,许多内容活动都是由用户自行发起的,而平台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的指引。


图为HOK定期组织的社区活动“搞钱大会”,不同合作伙伴之间互通有无,促进交流与合作


在我看来,这个企业打破了传统的边界,用户在这个品牌建设和参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可以自己决定酒吧播放的音乐。我们是一家做Web 3.0广告的公司,底层也是一个逻辑。来到HOK,你不是单纯的打工者,而是系统的贡献者。HOK的所有合伙人都会亲自关注每个项目,因此客户感知更好。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新方向。



“一块广告牌”


在谈到未来计划时,余奥拓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概念:“目前我正在进行一些尝试,比如去年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叫做“一块广告牌”,现在已经卖出了100多万元。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这个项目中。


我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访100个朋友,向他们推销这块广告牌。我的新方法是从十个朋友开始,请他们帮我推荐周围的人,看看谁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然后再去拜访。因此,我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最终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会写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不知道这块广告牌会把我带去哪里”。这个过程将通过纪录片和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开启我真正的自媒体尝试和探索。


广告人需要从'游变坐商',做好自我营销。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种趋势反映了行业的一个重要变化:从单纯的内容创作者,到全方位的个人IP。广告人不再只是躲在幕后为客户服务的无名英雄,而是要学会在前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这种转变不仅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也能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是INTJ”



“个人IP并不是在IP本身,而是探索作为人的新的可能性。比如我在九月份拜访了100位企业家,这些都是与我个人相关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并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不是为了IP而做,而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而IP。


我认为一号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和责任,需要做好。但这件事情与我的性格完全相反,非常有趣。


因为我是INTJ,所以更舒适的方式是不张扬自己,而是躲在系统背后工作。这符合我的性格。现在我的工作需要我去探索作为人的新可能性,因为MBTI也在不断变化。我认为人是流动的,所以我也在通过这个IP来探索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我可以尝试表达、影响他人,甚至做一些组织工作。反正我可以试错,没有太多负担,不需要用体面来束缚自己。”






1、平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喜欢做什么?


答:足疗和按摩


2、推荐三本书。


答:

——邹振东《弱传播》

——小马宋《营销笔记》

——金枪大叔《借势》


3、推荐下一位受访者。


答:

文字科学 舒老师





近期爆文

天水麻辣烫,大力没有出奇迹

这款汽水喝一口能把人送走,为何却年销过亿?

大创意
优质营销人创意人社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