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精神病院”四个字,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或许是一排排铁栅栏,或许是几个行为古怪的“疯子”。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疾病始终是个禁忌的话题,令人望而却步。
但有这么一家医院,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变着这一切。它就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坐落于宛平南路600号。
10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B站宣布与这家“网红”精神病院推出国内首部心理情绪医疗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时,一个信号被传递出来:精神疾病,不再是一个需要遮遮掩掩的秘密。
宛平南路600号是如何成为
不同人群心中的“心灵驿站”?
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宛平南路600号有着85年的历史。但与其他同类机构不同的是,近年来,宛平南路600号凭借独特的“网红”运作,成为无数年轻人的精神家园。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故事?
用“Z世代语言”打开话题,专业不再“高冷”
翻开宛平南路600号的B站账号,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亲切而有趣的视频标题:“抑郁症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解析躁郁症,和情绪过山车说再见”......
点开视频,你会发现,主讲的医生没有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配合当下流行的表情包,把抑郁、焦虑等“高深”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弹幕上,“欢迎回家”、“这里是疗愈的天堂”的评论此起彼伏,医患之间无形的壁垒,被一点点打破。通过“把论文写在B站”的方式,宛平南路600号实现了和年轻人的无缝链接。
制造“出圈”事件,让严肃话题“破圈”
每逢佳节倍思亲,宛平南路600号总会搞点“出圈”的操作,比如:
- 定制印有医院logo的中秋月饼,引得网友疯狂打call“精神内核”;
- 为住院患者办画展,用艺术为他们发声;
- 推出医院文创周边,把“社恐”“强迫症”印在T恤上......
通过这些“不务正业”的跨界,宛平南路600号将原本冷硬的话题裹上一层亲和力,让普通大众可以跳脱出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用更轻松的方式去认识这个领域。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
宛平南路600号和B站合作
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当代社会高压、快节奏,抑郁和焦虑似乎成了每个人的“标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B站选择和宛平南路600号合作推出纪录片,其中有何深意?
冲破偏见的樊篱,真正走近患者的内心
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以5位抑郁症患者为主角,记录下他们的治疗过程和心路历程。镜头下,他们脆弱而真实的一面,撕开了“抑郁症患者”这一标签背后的面纱。
观众惊讶地发现,患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异类”。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在努力生活。只是内心的“小黑屋”太过强大,需要更多人去理解和支持。
通过纪录片这一媒介,B站和宛平南路600号共同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召唤所有人放下成见,去倾听每一个被偏见束缚的灵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筑起一个更包容、更温暖的世界。
谈论“心事”不再是禁忌,求助渠道需要更加多元
在传统观念中,谈论心理问题往往被视为禁忌,许多人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愿意去寻求帮助。但随着B站、宛平南路600号等平台的努力,这种“谈抑郁色变”的现象正在改变。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次次坦诚的对话,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一个信号:承认自己的脆弱,并不可耻。求助是面对问题的第一步,而不是逃避的表现。
但现实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渠道仍然短缺,许多人求助无门。B站这样的社区,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专业机构,但对“疏导情绪、发现问题”有着独特作用。
在“谈疾色变”的土壤中,
宛平南路600号的突围给行业
带来哪些启发?
在公众视角,精神疾病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话题。与之相关的机构,也往往笼罩着神秘甚至负面的色彩。宛平南路600号的“逆袭”,有何借鉴意义?
变革思路:主动拥抱新媒体,找到和年轻人的共鸣点
宛平南路600号并非一开始就是“网红”。多年来,它也曾是一家“严肃”的精神病院,循规蹈矩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能。转折点出现在近几年。
院方意识到,单纯的“坐诊”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为了让更多人敞开心扉,医院需要走出“象牙塔”,主动拥抱新媒体,用年轻人的语言去讲述精神疾病。
这一思路转变,激发了宛平南路600号一系列开创性的举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海报>>>
入驻B站,用“弹幕式”科普,消解专业壁垒;
推出医院周边,让“抑郁”、“焦虑”成为潮流;
举办各类线下活动,用文艺的方式抚慰心灵。
这些尝试,让宛平南路600号实现了和Z世代的“破壁联通”。它昭示着,任何行业,只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用心去挖掘和受众的共鸣点,就一定能唤起情感共振。
价值引领:用专业视角参与讨论,推动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共识
宛平南路600号的成功,不仅在于形式的创新,更在于内容的深度。作为专业机构,它没有止步于浅层的科普,而是用医学视角参与到社会讨论中,努力推动心理健康成为全民共识。
在B站,宛平南路600号的视频始终秉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它不会为了迎合年轻人,就对疾病轻描淡写,而是时刻强调科学诊疗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走下神坛,并不意味着放低专业性。宛平南路600号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我们有责任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坚守专业操守,以equilibristic的视角去引导讨论,才能真正唤起社会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
结语:当我们都不完美,世界会好吗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e kind, always.”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为外人道的困顿和挣扎。我们都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善意去对待彼此、点亮彼此。
B站和宛平南路600号的合作,正是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束光。它召唤人们放下偏见的有色眼镜,去倾听每一个被误解的心声。
当judgmental的目光变成理解的注视,当assessment标准变成accepting attitude,当批评指责变成同理鼓励,我们就能携手走出阴霾,共同创造一个没有偏见、充满爱的世界。
那时,精神疾病不再是禁忌,心理求助不再让人“丢脸”,每一个脆弱的灵魂,都能在温暖中重焕新生。
“Whatever you are going through, you are not alone.”
这,就是宛平南路600号想要传递给每一个人的力量。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侵则删
近期爆文
天水麻辣烫,大力没有出奇迹
这款汽水喝一口能把人送走,为何却年销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