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9天的赛程,囊括32个大项、329个小项,巴黎奥运会预计将迎来1500万游客的到访。开幕式直播的收视人数有望突破1亿大关,而总观赛人次更是将以10亿量级的惊人规模,刷新体育赛事的传播纪录。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基数,商业世界又怎能按捺得住蠢蠢欲动的心?
在当今这个“流量即金钱”的时代,巴黎奥运会所吸引的海量目光,犹如一块巨型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各路品牌的目光。他们深知,这是一个向全球消费者展示自我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为了在奥运舞台上肆意绽放,各大品牌正在蓄势待发,将最为前沿的创意灵感与技术实力倾囊相授,力求在万众瞩目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4年,创意与技术的火花在广告领域激荡碰撞,燃烧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巴黎奥运会的召开,无疑为这股创意热潮又添了一把柴火。
耐克:胜利从来不属于大多数人
巴黎奥运在即,耐克发布全新主题广告《Winning Isn't For Everyone》。这部1分30秒的影片汇聚了体坛巨星:篮球领域的詹姆斯、安特托昆博、温班亚马,网球明星郑钦文,足坛传奇C罗、姆巴佩,以及马拉松好手基普乔格等。
影片因运动员眼中的坚毅光芒而震撼人心。从蓝眼睛的小女孩,到残疾摔跤选手,再到姆巴佩、詹姆斯,他们眼神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当詹姆斯在比赛最后0.6秒接球砸筐怒吼,那记毫无必要却震撼全场的暴扣,正是好胜心的体现。
而科比,更是好胜心的化身。他在片中七次出镜,或紧咬牙关,或怒吼绝杀,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斗志。这份斗志,在詹姆斯、安特托昆博、温班亚马等新星身上得以传承。
篮球之外,欧美洲杯上从C罗到维尼修斯再到姆巴佩,冠军接力棒传递不息。片中的女性运动员们,也展现出同样令人敬佩的拼搏精神。
“Winning isn't for everyone”,这句广告语道出残酷而励志的真相:胜利从来不是大多数人的囊中之物,它属于那些怀揣最强烈的求胜欲、付出最顽强努力的人。唯有如此,方能登上奥林匹斯之巅,与神祇、英雄为伍。
欧米茄:当超现实主义遇上奥林匹克
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欧米茄作为官方指定计时,推出了一则令人耳目一新的宣传片。这则广告以超现实手法将巴黎地标性建筑幻化为梦幻竞技场,在法国说唱歌手SDM的励志新曲《天生传奇》的节奏中,12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运动员挑战自我,向金牌发起冲击。
自1932年首次担任奥运会计时以来,欧米茄几乎每届都承担着这一光荣使命。今年是品牌第31次受委指定计时,凭借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可靠的计时设备,欧米茄将忠实记录下运动员们最闪耀的时刻。
这则长达一分钟的广告片彰显了创意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实力。摄制团队先是在巴黎实地取景,定格下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而后辗转多伦多、上海、巴塞罗那等地,邀请体坛明星们进行绿幕拍摄。广告中的运动员不仅代表着欧米茄对精准与卓越的不懈追求,更象征着无数为梦想奋斗的奥运健儿。
在影片中,卢浮宫画框内上演网球赛点对决;香榭丽舍大道尽头的凯旋门化身跳高横杆;挂满情人锁的巴黎艺术桥摇身变成攀岩新路线;就连横跨塞纳河的铁桥也被乒乓球巨星马龙当作球桌,上演正反手对攻好戏。运动员们幻化成不同尺度,将巴黎地标变成挑战体能极限的竞技场,令人目不暇接。
背景音乐融入了法语独有的浑厚元音,伴以进行曲般的打击乐和推进感十足的弦乐,渲染出紧迫氛围,最后由一个清澈女声推向激昂的高潮。整则广告贴合人们对奥运会的传统印象——激烈、拼搏、永不言弃。
LVMH:奢侈品巨头的高光时刻
离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仅剩不到百日之际,赞助商LVMH(路易威登集团)发布了由Louis de Caunes执导的“The Rooftops”系列广告大片。
在这组广告中,LVMH旗下的运动员们纷纷登上巴黎的高楼屋顶,聚精会神,调整状态,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做最后的准备。他们眺望着法兰西首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思索着未来的挑战,期许自己能在这座城市实现梦想,让“光明之都”在奥运的舞台上绽放前所未有的璀璨。
这组诗意盎然的广告片以五位杰出运动员为主角:游泳健将Léon Marchand(莱昂·马尔尚)、击剑好手Enzo Lefort(恩佐·勒福特)、轮椅网球冠军Pauline Déroulède(宝琳·德鲁莱德)、橄榄球明星Antoine Dupont(安托万·杜邦)和体操天才Mélanie De Jesus Dos Santos(梅拉妮·德·赫苏斯·多斯桑托斯)。镜头分别捕捉到他们凝视巴黎地标性建筑的身影: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圣心大教堂、万神殿、蒙马特、路易威登基金会......仿佛在这些古老建筑的见证下,他们正蓄势待发,要在奥运赛场上创造令人难忘的伟业,为法兰西的荣光谱写新篇。
在名为“La Mission”的广告中,镜头带我们走进LVMH的成衣、珠宝、皮具工坊,技艺精湛的匠人们似乎被某种声响吸引,循声望去,发现一封朴素的信笺,上书“业务约定”。顿时,他们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为这场盛事做起准备。
这两则广告无不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主人翁态度,仿佛整个巴黎都成了LVMH设下的迎宾大厅。工匠们给人的感觉如同备菜的星级厨师,运动员们则像是整装待发的贵客。
异于一般奥运广告中的汗水淋漓、喘息声起,LVMH将运动员们安置于高处,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地标并列呈现。静止发光的建筑与阴影中热身备战的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时空倒错般的悬念感——作为过客的运动员似乎反倒成了配角,而那个本该承载竞技梦想的巴黎,此刻却成为了永恒优雅的主角。
Airbnb:告别传统,拥抱多元
Airbnb作为巴黎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其广告竟然没有聚焦奥运元素,而是像一次悠闲的旅行般,娓娓道来其民宿业务的特色,不得不说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做法。
这则30秒的粘土动画短片,以一个黑人家庭的巴黎之旅为线索,旁白用美式幽默调侃道:既然都来到巴黎了,为什么还要局限于旅游景点周边的酒店?何不探寻那些更“地道”的巴黎风情?动画场景巧妙切换,路过的法国女孩骑着自行车,冲黑人小哥抛出一记飞吻,这俏皮的画面令人会心一笑。最后,Airbnb的标识悄然出现,却连巴黎奥运会的Logo都未见踪影,颇有一种“欲扬先抑”的意味。
令人玩味的是,这则广告只是Airbnb为期一年整体宣传计划的冰山一角。在此之前,他们以一两个月为周期,持续推出类似的粘土定格动画,向观众传递Airbnb在满足差异化住宿需求方面的独特优势,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带宠物旅行,总能找到契合的选择。
BBC:爱与梦想的盛宴
BBC作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官方转播商,在开幕前夕推出了一支60秒的动画短片,邀请全球观众共赴这场体育盛宴。这部名为《Welcome to the city of love》的影片由Nexus Studios制作,Fx Goby执导,选用了法国经典情歌Hymne A L'Amour(爱的赞美诗)作为配乐,巧妙地将运动员对运动的热爱比作浪漫的爱情,描绘了他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最终在赛场上收获的纯粹喜悦。
影片带领观众穿梭于巴黎的地标建筑之间:圣心大教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解说员用诗意的语言,描述着“体育爱情”的种种症状:“爱,让你做出疯狂的举动;爱,让你头晕目眩;爱,让你心跳加速;爱,让你屏住呼吸。当你坠入爱河;你会摔得很重。”随着“体育爱情”的场景不断切换,影片渐入高潮。当我们见证运动员们的成功时刻,终于理解了他们对运动的炽热感情,因为那就是——爱。
影片中共出现了36位运动员,他们在58个镜头中展现了多样的运动项目。动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捕捉到了运动员们表情与动作的微妙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家公共媒体,BBC的这则广告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巴黎的传统印象。它借用了“爱之城”这一巴黎的古老昵称,巧妙地将爱的具象表达与运动元素融合在一起。载着女孩驶过街头的摩托车,下一秒就变成了赛道上奔驰的自行车;看似在草坪上缠绵的恋人,转眼间就化作了柔道场上激烈搏斗的选手;宛如在握着情人双手起舞的女孩,却突然甩出了铅球......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组连贯的视觉隐喻。
爱,就像运动一样,让人心潮澎湃,也让人遍体鳞伤。配合着源自巴黎的浪漫香颂,这支广告片仿佛是一部动画版的《巴黎,我爱你》或《爱在日落黄昏时》。它所展现的巴黎形象,固然不乏陈词滥调,但如果我们承认,浪漫与爱也是巴黎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特质,那么在众多2024巴黎奥运宣传片中,BBC的这支动画堪称展现这一主题的典范。
携程:“体育文化旅游”新玩法
携程推出的这则奥运公益广告,以简洁而动人的三幕剧形式,讲述了三位中国年轻运动员备战奥运的故事。游泳小将潘展乐、体操新星张博恒、羽毛球双打组合王昶/梁伟铿,他们都是首次踏上奥运赛场的“新人”。
广告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备战奥运的点点滴滴:汗湿的训练服、深夜无人的场馆、独自坚持的身影......镜头没有回避他们面对梦想时的迟疑、犹豫、彷徨,而是坦诚地记录下了追梦路上的酸甜苦辣。但正是在这些脆弱而真实的时刻,四面八方的加油声响起。那是来自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来自追梦伙伴的真挚鼓励,更来自万千国民的深情祝福。
这则广告别出心裁地打破了传统奥运广告的叙事套路。镜头不仅聚焦运动员,还捕捉到了江西龙舟队的激情、佛山醒狮队的喜庆、成都跑者的潇洒、贵州大娄山村民的淳朴......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奥运健儿加油,成为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啦啦队。而运动员的形象,也从赛场上的超人回归日常,回到了无人注视的训练场、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种叙事方式的突破,传递出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奥运精神走下神坛,融入寻常百姓;奖牌不再是唯一标准,拼搏奋斗的过程更值得尊重;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感悟其中。
安踏:谁说吉祥物只属于动画片
说起2024年巴黎奥运会,你印象最深刻的会是什么?或许,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身披法国国旗、戴着贝雷帽的公鸡形象吧。没错,这就是本届奥运会的官方吉祥物“弗里热”(The Phryges)。在奥运会开幕前夕,它早已凭借其独特的法式风情和可爱的卡通形象,俘获了全球粉丝的心。
而在中国,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奥运萌物,当属安踏体育的品牌吉祥物“安踏灵龙”。这条通体披覆着红色龙鳞、长着白色须眉,还有一条可卷成弹簧样式尾巴的大龙,近日亮相安踏发布的奥运助威广告中,与同样被卡通化的中国游泳名将覃海洋、张雨霏,乒乓球星樊振东,篮球选手王思雨等一起,在运动场上嬉闹玩耍,共享奥运狂欢。最令人惊喜的是,这条灵龙最后化身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领奖服,寓意着与中国健儿一起向着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发起冲击、圆梦奥运。
作为中国奥委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安踏在过去十六年间一直在为中国奥运军团提供各类专业运动装备。此次,他们将以龙为灵感设计的领奖服形象具像化,打造出萌力十足的“安踏灵龙”,堪称跨界营销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奥运舞台上,这条“中国龙”与“法国公鸡”遥相呼应,演绎出一段有趣的跨文化对话。
伊利:鲁豫即奥运
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一则“鲁豫撞脸奥运会徽”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央视著名主持人鲁豫与奥运会徽相似的创意脑洞,竟意外成为了品牌借势营销的灵感源泉。作为202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乳制品赞助商,伊利乳业抓住机遇,巧妙将这一社交话题转化为品牌传播的利器。
伊利先是大胆启用鲁豫担任其“巴黎观赛大使”,又推出了一支洗脑神曲,将“鲁豫即奥运”的概念推向高潮。MV中,鲁豫华丽变身奥运会徽,与品牌形象完美融合。歌词更是直击人心:“劝你别一直盯着我,伊利带你一起去巴黎”。这样另类而富有冲击力的跨界碰撞,令观者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此番营销出圈的背后,是其对互联网梗文化和年轻群体心理的精准洞察。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网友集体狂欢的创意火花,并迅速做出反应,用官方IP赋予段子以现实意义。这种“从网友脑洞到品牌接梗”的神操作,无疑为伊利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感。
事实上,将体育赛事IP与品牌跨界联动,已是屡试不爽的营销利器。纵观历届奥运会赞助商,不乏各种匠心独具的借势之作。伊利此番“鲁豫化身奥运”的创意,既延续了这一传统,又彰显了品牌年轻化、平民化的调性。通过将体育精神与网络流行文化相结合,伊利巧妙地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树立了积极向上又不失幽默感的品牌形象。
可口可乐:情感共鸣的奥运营销
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一个拥抱点燃了可口可乐的创意火花。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上,南非选手肖恩梅克以2分18秒95的世界纪录夺冠,在狂喜之中与其他三位选手紧紧相拥。这一幕,让可口可乐看到了超越竞争和国界的人性之光。
由此,一支名为“世界走到一起就是奇迹”的广告应运而生。镜头下,久别重逢的恋人、争执的老人、剑拔弩张的厨师、劳作的海员、看台上的观众和小贩、甚至宇宙空间站外的宇航员,都在肖恩梅克夺冠的那一刻拥抱在一起。
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复兴奥运会的倡导者顾拜旦的理想:“国际主义是一股潮流,源自人类心灵深处对和平与博爱的渴望。”早在1894年,法国体育协会联合会就满怀期待地写道:“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复兴奥运,将使世界各国代表四年一度共聚一堂。奥林匹克和平勇武的竞技精神,将成就国际主义的旷世之举。”
然而,站在2024年的今天回望,现实的残酷似乎让可口可乐的天真带上了讽刺的色彩。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冲突的时代:意识形态的、身份政治的、地缘的、理念的......冲突的烈度,或许正抵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奥运会与奥运精神更显珍贵。它代表着一种超越个人生命尺度的长久理想,昭示着和平共处的希望之光。
————
纵观巴黎奥运会各大品牌的广告,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内核,而非仅仅停留于“更高、更快、更强”的表象。通过大胆跨界,这些品牌将体育竞技与时尚、艺术、人文等元素巧妙融合,演绎出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奥运故事。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深刻的诠释,也昭示着“文化+体育”营销时代的来临。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在于推崇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和平、友谊、进步等普世理念。体育,只是这种理念的载体;而文化,才是其灵魂所在。品牌们洞悉了这一点,纷纷将奥运IP打造成了文化符号,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透过他们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的交织,看到了人性光辉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品牌赞助商的创意角力绝非一场视觉盛宴那么简单,它更是一场思想的交流、价值观的碰撞。这些广告,用最鲜活的语言诉说着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图景。
近期爆文
天水麻辣烫,大力没有出奇迹
这款汽水喝一口能把人送走,为何却年销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