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日产90周年;Apple×黑灯;汾酒x贾樟柯;联想集团40周年;高德地图广告牌丨上周最好的五个案例Vol.150

职场   2024-09-06 20:48   北京  


💡


在这个似乎已经失去惊喜能力的世界里,创意仍然是打开人心的钥匙。


过去的一周,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品牌人和广告人的执着与智慧。五个案例,五个不同的故事,却都在诉说着相同的主题:如何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用独特的方式传递品牌的声音。有的温柔细腻,有的大胆前卫,有的则以一种近乎顽皮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认知边界。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广告,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欲望、焦虑与希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创意,感受它们背后的思考,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NISSAN日产

「Nissan Love Story」

AGENCY:待领取



PITCHINA 精选

这则日产90周年品牌片展现了高水准的战略性品牌传播。广告巧妙运用叙事性手法和情感营销理论,通过跨越70年的爱情故事构建了"陪伴者"的品牌原型。采用跨代际营销策略,平衡了品牌传承与创新。广告还运用文化编码理论,通过不同时代的符号反映社会变迁,强化了日产的文化底蕴。在视听语言上,创造了沉浸式体验。整体而言,广告通过多维度策略重新定义了日产的品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了差异化定位,有助于提升品牌韧性和长期竞争优势。




日产汽车用一支跨越七十载的爱情故事,为我们铺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这部90周年品牌片宛如一首优雅的视听交响曲,以两位00后新星真荣田乡敦和见上爱为主角,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爱情与时代的脉动。



故事始于1950年代的一间古朴茶馆,一见钟情的瞬间如蝴蝶扇动翅膀,掀起了一段跨越岁月的情感旅程。随着镜头的推移,我们仿佛搭乘时光机,与主角一同经历了爱情的酸甜苦辣。


男孩在楼下痴痴等候的身影,海边浪漫约会的欢声笑语,汽车影院里暧昧的氛围,郊外迷人风景中的甜蜜时光,每一帧画面都是青春的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当甜蜜褪去,我们看到了爱情中难以避免的疏离与别离,但岁月并未磨灭记忆的芬芳。多年后的重逢,虽然两人驶向不同方向,却在彼此眼中看到了释然与祝福。


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由37款日产经典车型串联而成。从传奇的Skyline Hardtop 2000GT KGC110,到代表未来的Ariya B9 e-4ORCE FE0,每一款车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日本社会的变迁与进步。


影片巧妙地将不同年代的文化符号融入其中:茶馆的古韵悠长,汽车影院的别样浪漫,迪斯科舞厅的闪亮霓虹。这些元素不仅还原了各个时期的风貌,更勾勒出了一代代人的青春记忆。从复古到现代的发型、服饰变迁,无声地诉说着时尚潮流的演变。


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胜过千言万语。なとり和imase创作的主题曲《メロドラマ》如一条丝线,将零散的记忆珠串串联。复古怀旧的曲风与影片基调完美融合,为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朦胧美。



日产90周年品牌片展现了深远的品牌战略思维。在汽车行业面临新能源转型之际,日产通过回溯历史,重新定义了品牌核心价值,将"陪伴"和"进化"作为核心信息传递。


创意上,广告运用叙事性手法和情感营销理论,通过70年的爱情故事构建了"陪伴者"的品牌原型,深化了品牌联想。采用跨代际营销策略,平衡了怀旧情感与年轻化传播,实现了品牌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产品展示方面,37款车型自然融入叙事,避免了硬广告模式,提高了广告说服力。文化共鸣层面,巧妙运用文化编码理论,通过不同时代的符号反映社会变迁,强化了日产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定位。


视听语言上,无对白设计配合精选音乐,创造了沉浸式体验,潜移默化地加深品牌印象。从传播学角度,广告运用符号学理论,构建了复杂的符号系统,传递品牌演变和社会进步。


叙事结构采用开放式结局,体现后现代主义特征,引发深度思考。消费者心理学角度,广告触发了集体无意识,唤起过往记忆,建立情感联系。



Apple × 黑灯

「Apple辅助功能」

AGENCY:待领取


PITCHINA 精选

Apple这则广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展示了科技与人性的深度融合。通过视障脱口秀演员的视角,Apple巧妙地将产品功能转化为生活体验的延伸。这不仅仅是一则广告,更是对现代社会中技术与人文关系的重新审视。

在追求普惠科技的同时,Apple也在探索品牌定位的新边界。这种尝试,折射出当代商业文明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忘初心,持续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这则广告,或许预示着一个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科技时代的到来。





这则广告创意巧妙地利用了脱口秀这一轻松幽默的形式,将Apple的无障碍功能融入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广告以视障脱口秀演员黑灯的真实经历为主线,通过两段微专场脱口秀片段,生动展示了Apple各种无障碍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创意亮点在于将产品功能与有趣的生活片段相结合。比如,黑灯用四倍速屏幕朗读功能"硬控"全场,以及用八倍速"看完"剧本让剧本杀老板惊呆的故事,既展示了产品性能,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广告还巧妙地展示了Apple设备如何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与世界互动。旁白功能帮助黑灯"看到"粉丝留言,语音交互让Siri成为贴心助手,这些细节既突出了产品优势,又传达了温暖人心的信息。


最后,通过黑灯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广告含蓄地传达了一个更深层的信息:Apple不仅仅是在销售产品,更是在推动整个行业重视无障碍设计。这个呼吁既体现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又巧妙地强调了Apple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Apple这则广告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找了个视障脱口秀演员来代言,这招很妙。不是那种常见的明星站台,而是用真实用户的故事来打动人心。细细品味,你会发现Apple在玩一个很高级的品牌游戏。他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塑造形象。"嘿,看看我们多么关心弱势群体"——这种暗示显而易见,但又不显得做作。


创意上,融入脱口秀元素是个聪明的选择。既幽默又不失严肃,让沉重的话题变得容易接受。这种平衡掌握得很好,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拿残疾开玩笑。



Apple巧妙地避开了科技产品常见的俗套。没有夸张的功能展示,没有生硬的数据对比。他们选择了讲故事,而且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做法让产品特性变成了情感共鸣的载体。从市场角度看,这个广告其实是在开拓新的蓝海。大多数科技公司都在争夺主流市场,Apple却瞄准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这不仅体现了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精明的商业策略。


有趣的是,Apple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他们展示的是如何让生活变得更便利,而不是彻底改变生活。这种克制让广告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社交媒体的运用也很高明。利用代言人的个人影响力,让广告内容实现了病毒式传播。这比单纯的付费投放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更具真实性。



不过,这则广告也暴露了一个有趣的矛盾:Apple一直标榜自己是高端品牌,现在却在强调普惠科技。这种转变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品牌定位?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山西汾酒 x 贾樟柯

「我与汾酒」

AGENCY:待领取


PITCHINA 精选

山西汾酒与贾樟柯合作的中秋节广告巧妙运用了多种创意策略。通过品牌重新定位、情感诉求、英雄之旅叙事、心理分层定位和文化编码等方法,将汾酒塑造为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广告融合了贾樟柯的个人经历、家乡情怀和汾酒的品牌价值,成功建立了与文化、艺术的联系,提升了品牌形象。这种多策略融合的approach不仅突破了传统白酒广告模式,也为品牌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展现了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创意实力。




山西汾酒选择与知名导演贾樟柯合作,推出了这则以"我与汾酒"为主题的中秋节广告片。这不仅是一次品牌营销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符号的重构。贾樟柯,这位来自山西汾阳的国际知名导演,其作品常以故乡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中国社会变迁。而汾酒,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一直在寻求在新时代重新定义自己的方式。这两个看似不同领域的文化符号,在这次合作中找到了共鸣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首先,从品牌定位策略来看,这则广告巧妙地将汾酒重新定义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传统上,白酒品牌常常强调其独特的酿造工艺或悠久历史。然而,这则广告跳出了这个框架,通过与贾樟柯的个人经历相融合,塑造了一个更具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的品牌形象。这种定位策略的创新,使得汾酒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找到了独特的位置。


其次,从情感诉求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则广告成功地将汾酒与家乡情怀、成长记忆等情感元素联系在一起。通过贾樟柯的个人叙事,广告唤起了观众对家乡、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建立了汾酒与这些美好情感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品牌的情感维度,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


在叙事策略上,广告运用了"英雄之旅"的创意方法。贾樟柯从小镇走向世界,又在精神上回归故土的过程,恰好符合这一经典叙事模式。汾酒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类似"精神导师"的角色,成为贾樟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陪伴。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强了广告的戏剧性,也使得消费者更容易将自己代入其中。


从目标受众定位策略来看,这则广告采用了"心理分层"的方法。它不仅仅针对特定年龄或收入群体,而是瞄准了那些重视文化、追求精神满足的消费者。这种定位方式拓宽了汾酒的潜在市场,使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白酒消费群体。


在创意表现策略上,广告运用了"反差"的技巧。贾樟柯的国际导演身份与汾阳这个小城形成鲜明对比,汾酒的古老历史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都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和概念冲突。这种反差不仅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也暗示了汾酒品牌的多面性和包容性。



从品牌联想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则广告成功地将汾酒与"文化""艺术""国际视野"等高端概念建立了联系。这种联想大大提升了汾酒的品牌形象,使其从一个地方性白酒品牌跃升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国际化品牌。


广告采用了"故事营销"的方法。通过贾樟柯的个人经历,广告不动声色地传达了汾酒的品牌价值和产品特性。这种软性的信息传递方式比直接的产品宣传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记忆。


此外,这则广告还运用了"文化编码"的创意策略。通过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家乡情结等文化元素,广告成功地触动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神经。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广告的本土亲和力,也为汾酒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最后,从品牌延伸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则广告为汾酒未来的市场拓展和产品线丰富化埋下了伏笔。通过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汾酒为自己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可能会推出针对不同场景和消费群体的系列产品。




联想集团

「40周年追梦三部曲」

AGENCY:Pre.1极昼广告


PITCHINA 精选

联想40周年品牌片通过三个平凡人的故事诠释了"全心全意、无怨无悔"的精神。70岁自行车玩家、山区篮球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的故事展现了坚持和热爱。创意细节丰富,如低角度拍摄、山景与比赛画面结合、残疾人运动员的特写等。文案克制有力,音乐选择恰到好处。这次传播体现了联想对品牌历史和当下环境的洞察,成功实现了品牌形象升华,为广告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案例。




在联想集团迎来40周年之际,他们推出了一部饱含深意的品牌纪念片。这部作品通过三个平凡人的故事,巧妙地诠释了"全心全意、无怨无悔"的品牌精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传播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口号喊叫。联想选择以三部纪录短片诉说品牌精神,这种方式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日产汽车在面临严峻市场挑战时所做出的选择。彼时的日产,也是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重新定义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联想此次的创意策略,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奥运这个全民狂欢的舞台上,他们没有选择追逐热点,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社会的基层。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恰恰体现了一个成熟品牌的自信和远见。


纵观这三部短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联想试图构建的品牌叙事: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通过真实故事来传递"全心全意、无怨无悔"的精神内核。这种做法,在当下这个真实性备受推崇的时代,无疑是一剂良方。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三部短片的创意细节。第一部《因为这一刻 · 大鹏展翅》中,70岁的周长春爷爷骑着二八大杠在街头表演的画面,既富有年代感,又充满活力。镜头语言的运用尤为巧妙,低角度拍摄不仅突出了自行车的动态美,也象征性地展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部《因为这一刻 · 下一场》中,贵州山区的篮球赛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导演巧妙地将壮丽的山景与激烈的比赛画面相结合,既展现了"村BA"的独特魅力,也暗喻了欧明辉等人的远大志向。特别是那些从山路跋涉到球场的镜头,既是对"下一场"主题的直观呈现,也隐喻了联想品牌不断前行的精神。



第三部《因为这一刻 · 训练日》更是令人动容。残疾人运动员们的训练场景被拍摄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导演没有过多聚焦于他们的身体缺陷,而是通过细腻的特写镜头,捕捉到了他们眼中的坚毅和对胜利的渴望。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也巧妙地呼应了联想40年来坚持创新的精神。


联想选择的三个故事主角——70岁的自行车玩家、大山里的篮球运动员、默默无闻的残疾人运动员,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坚持和热爱,与联想40年来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共鸣。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叙事策略,不仅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也巧妙地避开了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中容易陷入的"技术至上"的窠臼。


从文案风格来看,联想选择了克制而有力的表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


联想选择在品牌4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样的传播,也体现了其对品牌历史和当下环境的深刻洞察。在科技行业风云变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申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通过这三个普通人的故事,联想巧妙地将自身40年的发展历程与每个人的人生旅途联系起来,让品牌精神更加亲民化、生活化。


总的来说,这次联想的品牌传播,是一次成功的"去广告化"尝试。它不再局限于产品功能的宣传,而是着眼于品牌精神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联想成功地将自身与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升华。


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广告行业的一种趋势:即从单纯的销售导向,转向更加注重品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传播。在这个意义上,联想的这次尝试,无疑给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真实、朴素的情感传递,或许才是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



高德地图

「孤独的广告牌」

AGENCY:待领取


PITCHINA 精选

高德地图的"孤独的广告牌"创意巧妙融合了艺术与科技,将导航和求救功能置于荒漠,形成强烈反差。借助2023年"一块广告牌"项目的文化影响力,高德超越了简单的功能宣传,将品牌与生命安全主题关联。冷静的叙事风格与荒凉环境呼应,暗含人文关怀。这则广告不仅宣传产品,更反思了广告本质,将高德塑造为生命"守护者",展现了科技公司"向善"的深刻诠释。




高德地图的这则广告,乍看之下似乎是一次普通的公益营销,但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首先,让我们聊聊这个"孤独的广告牌"。在茫茫戈壁上竖立一块广告牌,这个想法本身就带着一丝荒诞。它像是一个隐喻,暗示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如同荒漠中的绿洲,稀缺而珍贵。高德选择将自己的核心功能—导航与求救—放置在这样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方,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其次,高德巧妙地借用了"一块广告牌"这个艺术项目的影响力。2023年,当这个项目首次亮相时,它引发了关于孤独、交流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度讨论。高德将自己的品牌主张嫁接到这个具有文化影响力的项目上,不仅赋予了广告更深的文化内涵,也巧妙地避开了直白的商业宣传。


再来看看时机的选择。在户外探险热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高德选择此时推出这则广告,可以说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功能宣传,而是通过这种近乎艺术装置的方式,将品牌与"生命安全"这个更宏大的主题关联起来。这种格局,远远超出了一般科技公司的视野。


文案风格上,高德采用了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叙述。没有煽情,没有说教,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简洁的功能介绍。这种风格与广告所处的荒凉环境形成呼应,却又在这种克制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这则广告的"元广告"性质。它不仅在宣传产品,更是在讨论"广告"这个概念本身。在一个几乎没有人的地方做广告,这本身就是对传统广告模式的一种颠覆和反思。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海报>>>


总的来说,这则广告体现了高德对品牌定位的深度思考。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导航工具,而是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生命的"守护者"。这种定位的提升,不仅拓展了品牌的内涵,也为未来的产品开发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人人都在喊"科技向善"的时代,高德用一种近乎无声的方式,诠释了科技公司应该如何真正地"向善"。这,或许才是这则广告最引人深思的地方。





近期爆文

天水麻辣烫,大力没有出奇迹

这款汽水喝一口能把人送走,为何却年销过亿?



大创意
优质营销人创意人社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