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价值形成或增殖过程相区别的)劳动过程体现的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定义什么是原料?什么是劳动资料?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半成品或中间成品?什么是生产消费?
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过程的劳动过程和一般劳动过程相比存在什么特殊现象?
资本家在生产产品时关心的是什么?
劳动的二重性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如何对应的?
马克思反驳了哪些用来解释剩余价值来源的理由?
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秘密是什么?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描述为这些简单抽象要素的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一般的劳动过程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里无需考虑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为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
马克思定义什么是原料?什么是劳动资料?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半成品或中间成品?什么是生产消费?
已经被以前的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和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相区别。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
从结果或产品的角度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者表现为生产资料。
半成品或中间成品是指具有只能再作原料用的形式的劳动产品。
劳动过程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因而可以看作是消费过程,是生产消费。
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过程的劳动过程和一般劳动过程相比存在什么特殊现象?
首先,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的劳动形式和劳动内容受到资本家的控制,而不是由自己掌控,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使用。
其次,“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
资本家在生产产品时关心的是什么?
资本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而制造皮靴”,他关心使用价值,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他真正关心的是,第一,生产出的使用价值要具有交换价值,要生产可以出售的物品即商品;第二,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要大于他预付生产的价值总和。“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商品生产过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过程,而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的二重性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如何对应的?
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的特殊形式的有用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创造价值。前者和作为劳动过程的商品生产相对应,而后者和作为价值形成过程的商品生产相对应。“劳动过程的实质在于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在这里,运动只是从质的方面来考察,从它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从目的和内容方面来考察。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同一劳动过程只是表现出它的量的方面。所涉及的只是劳动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只是劳动力被有用地消耗的时间长度。在这里,进入劳动过程的商品,已经不再作为在劳动力有目的地发挥作用时执行一定职能的物质因素了。它们只是作为一定量的对象化劳动来计算。”
马克思反驳了哪些用来解释剩余价值来源的理由?
这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无论是理论意义还是文学性都相当强,不如完整摘录如下:
“熟悉庸俗政治经济学的资本家也许会说:他预付自己货币的意图是要由此生出更多的货币。但是,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意图铺成的,他不进行生产,也同样可以有赚钱的意图。他进行威胁。他说人们再也抓不住他的把柄了。以后他要在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品,不再自己制造。但是,如果他的所有资本家弟兄都这样做,他又怎能在市场上找到商品呢?而他又不能拿货币当饭吃。他进行说教。要人们想到他的节欲。他本来可以把他的15先令挥霍掉。他没有这样做,他生产地消费它们,把它们制成了棉纱。确实如此。可是他为此得到的是棉纱而不是后悔。他决不应该再去当货币贮藏者,后者已经向我们表明,禁欲会得到什么结果。而且,在一无所有的地方,皇帝也会丧失他的权力。不管他禁欲的功劳有多大,也没有东西可以用来付给禁欲以额外的报偿,因为退出生产过程的产品的价值只等于投入生产过程的各商品价值的总和。他应该以“德有德报”来安慰自己。然而资本家不这样,他纠缠不休。说什么棉纱对他没有用处。他生产棉纱是为了出售。好,那就让他出售吧!或者更简单一些,让他以后只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吧,——这是他的家庭医生麦克库洛赫早已给他开好的药方,作为防止生产过剩这种流行病的灵丹妙药。他强硬起来。难道工人光用一双手就能凭空创造产品,生产商品吗?难道不是他给工人材料,工人才能用这些材料并在这些材料之中来体现自己的劳动吗?社会上大多数人一贫如洗,他不是用自己的生产资料,棉花和纱锭,对社会和对由他供给生活资料的工人本身进行了莫大的服务吗?难道他的服务不应该得到报酬吗?但是,工人把棉花和纱锭转化为棉纱,不也就是为他服务了吗?而且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服务。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然而这里谈的是交换价值。他付给工人三先令价值。工人还给他一个完全相当的等价物,即加在棉花上的三先令价值,工人以价值偿还了价值。我们这位朋友刚才还以资本自傲,现在却突然采取像自己的工人那样的谦逊态度了。难道他自己没有劳动吗?难道他没有从事监视和监督纺纱工人的劳动吗?他的这种劳动不也形成价值吗?但是,他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而他得意地笑了笑,又恢复了他原来的面孔。他用一大套冗长无味的空话愚弄了我们。为此他不费一文钱。他把这一类虚伪的遁词和空话都交给他为此目的雇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们去讲。他自己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对于业务范围之外所说的话,虽然并不总是深思熟虑,但对于业务范围之内所做的事,他始终是一清二楚的。”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定离不开生产领域,同时又要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而且前者更加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谈剩余价值,而考察剩余劳动,那么即使不通过流通领域也存在剩余劳动产品及其占有。因此,所有脱离生产领域去谈剩余价值形成的理论都是存在问题的,这一点马克思的强调非常准确。马克思所批评的节欲论等理论,的确不能解释剩余价值的来源,但它们似乎更多是用来解释剩余价值的分配或者对于剩余价值的占有。
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秘密是什么?
在于劳动力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货币占有者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即一天的劳动就归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发挥作用或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
资本家在使用劳动力商品即工人劳动的过程中,工人发挥劳动的时间从而为他凝结的劳动量进而创造的价值要超出他为劳动力商品支付的价值即维系工人在这一段劳动时间内的劳动能力的各种必要生活资料中所凝结的劳动量。超出的这一部分劳动形成了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基于对资本的所有权和进一步的对劳动的支配权所拿去了,变成了无酬劳动。因此,“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这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是一种事实判断(尽管是一种多次假设后的演绎事实),而不构成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否应当的价值判断。
七日谈读书计划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一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年朋友组织成立。阅读领域主要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国学、历史、艺术、宗教神话等内容。我们的宗旨是“阅读、思考、分享、交流”。欢迎来自各个高校的渴望知识、愿意思考、接受交流、善于坚持的青年朋友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