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王大德生窑
图片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杨宁波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10月刊
2022—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醴陵窑管理所等单位对醴陵沩山王大德生窑(Y17)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座分室阶级窑、房屋基址及相关的淘洗、配釉作坊遗迹等。
醴陵王大德生窑发掘航拍
Y17残长21.35米,宽3.2—3.92米。窑床共有6个窑室,分为六级,共8个窑门,窑门外有踩踏面。
Y17产品的装烧方法为裸烧,在窑床上保留有窑柱与垫饼。Y17西侧发现一处房屋遗迹F1,有若干间房间,根据房屋内的遗迹和遗物可以大致分为5个供生活起居的房间和周围的厕所、排水沟遗迹。作坊遗迹位于Y17窑尾台地上,主要有C2、C3及相关的排水沟等遗迹。C2整体平面呈长方形,为东北—西南走向,保存情况较好,内有4道隔墙将其分为5个小池,根据池的形状结构和池底残留物推测C2与配制釉料有关。C3位于C2西北侧,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四部分,平面都为长方形,均用窑炉内的圆形垫饼作底,并用三合土作防水层。从这组池的结构、分布以及所处地势的不同,可知其为一组淘洗池。
Y17 窑床
王大德生窑是清代民国时期一处专烧青花土瓷的民窑,主要生产碗、盘、碟、勺等日用器物,居住遗迹中还出土了一两件民国时期釉下五彩瓷,应当是来自醴陵城区窑址的日用器。王大德生窑使用的瓷泥原料开采于窑址后的山坡上,至今留存有露天式和横井式瓷泥矿洞。制作出来的青花胎体胎质灰白,质地坚硬,施青釉,使用的青花料为本地的钴料,呈色发黑发灰,主要纹饰有青花缠枝花卉纹、水波纹等。(杨宁波)
投稿邮箱:dzkaogu@163.com
欢迎订阅2024年《大众考古》每期20元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