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威│东语学院2024迎新会上的发言

学术   2024-09-24 20:24   北京  

编者按:本文转引自2024年9月14日沈国威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在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院新生欢迎大会上的讲话。沈国威教授通过“大学”这一名称的衍变,指出大学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也是培养经世济民人才的重地。他认为,进入科学时代以后,在现代化大学新的知识体系下,同学们不仅要注重学习内容,还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沈国威教授勉励同学们勤勉不辍,深耕专业知识,同时对于新的知识不能画地为牢,要“越界”,跨学科,体验不同学科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他表示,同学们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懈追求技能的提升与精进,真正做到修养的提升和批判性思考。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院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和大家说几句话。首先祝贺大家成为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和研究生,ご入学、ご進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什么是大学?大学过去叫“太学”,是东方国家的最高教育机关。所以东方刚刚有university的时候,比如说日本,他叫”大学东校”“大学南校”。意思就是太学在东京的南边,或东边的一个校区。因为太学只有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大学前面也不需要有修饰成分。后来大学逐渐多起来了,需要加一个限定的词语,于是就变成了“东京大学校”。意思是太学在东京的校区,这样就可以区别京都的大学、名古屋的大学了。韩国的成均馆是明朝建立的,但是后来学习日本也开始使用“大学校”的名称,一直到现在;中国有一段时间叫“大学堂”,比如,“京师大学堂”。后来,日本把“大学校”改成了“大学”,中国也跟着改过来了,但是韩国仍然叫“大学校”。

我们知道了大学是最高的学府,那么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什么?在中国,或者说东方一直有两种学问,一种叫“大学”,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培养经世济民人才的。但是,学习大学需要有基础,这个基础就叫“小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文字学。学好了小学,才能明白四书五经的意思。所以说小学是读经的需要,是大学的附庸。后来大学里有教养部或者基础部,这也是一个打基础的地方。日本的大学现在把教养部取消了,由各个学部负责基础教育,但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

在导入近代知识体系方面,日本明治的思想家西周和中国的严复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周认为新知识的特点,一是有组织成体系,二是分科,就是有专业分工。如果不是你的专业,别人问你,你即使知道,也不应该回答。西周说这叫不越雷池一步。严复认为,一切学习都应该为“大学”,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学”服务。具体地说,就是先学数学和逻辑学,再学物理化学;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掌握经世济民的知识了。所以,上面的四科是重中之重,其他专业有可能了就学一点。西周和严复都非常重视学习外语。西周甚至主张用外文代替日语(1875年);严复也说不会外语就不是一流的人才。

西周和严复所说的都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主张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大学里学什么?我们已经不学四书五经了,学习的内容是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用两个字表达,就是“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具体的内容由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教学大纲规定。这里面有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有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很重要,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学习的方法。英国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写过一本书叫《新工具》(1620),讨论的就是进入科学时代以后,必须建立新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应该知道高中和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想一想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因为我们学的内容是科学,所以我们的学习方法也必须是科学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个不太容易说清楚,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一些不同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不科学的方法,比如说,死记硬背啊、迷信书本、盲从权威、对他人的结论囫囵吞枣,等等都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伟大的先人说过,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记取的。还有一点,学习新的知识不能画地为牢,要“越界”,跨学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总之,在大学里的本科,或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我们除了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今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以上就是我的简短讲话,祝各位同学校园生活愉快!谢谢各位。

北外全球史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包括中国史在内的,超越了国别史的视野,从互动来理解世界变迁的全球史。这里展示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是一段不同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