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廉亚明:宋元明时期中国和波斯湾的海上关系

学术   2024-10-31 20:45   北京  
2024年10月28日下午,历史学院邀请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廉亚明(Ralph Kauz)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宋元明时期中国和波斯湾的海上关系”的学术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讲座并参与讨论。

讲座伊始,李雪涛教授简要介绍了廉亚明教授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廉亚明教授于1994年在德国班贝格大学(Otto-Friedrich-Universität Bamberg)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伊朗学,2003年至2010年任奥地利科学院伊朗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起任德国波恩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 Bonn)汉学系教授、系主任。波恩大学拥有悠久的汉学传统,在著名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等人的努力下,波恩大学在汉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廉亚明教授精通波斯语等语言,专长于中国元-明时代东西交流史与中古时代及前近代伊朗、中亚与中国关系史研究及波斯湾-印度洋政治经济史,代表作有《明与帖木儿王朝的政治经济交往》《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等。

讲座过程中,廉亚明教授以中国文献为中心介绍了从唐朝末年到明朝时期中国与波斯湾之间的海洋关系。廉亚明教授引用《旧唐书》《宋会要辑稿》《岭外代答》《诸藩志》《岛夷志略》等资料,阐明了波斯和/或阿拉伯商人的关系、10世纪之后的印度洋地理位置、基什岛(Kish)与蒙古影响、语言与商人关联、宋代到元代的印度洋发展、明代郑和下西洋与伊朗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大部分时期,中国是亚洲的经济中心,中国产品在其他印度洋地区,当然也在中东地区受到追捧。贸易是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动力。这些商人都是伊朗或阿拉伯人后裔,在中国文献中提及他们时往往很难区分。这种波斯湾地区的相互联系在当代中国也有所体现。虽然这些文献对这些内容的介绍有些模糊,但仍证明了中国地理学家对印度洋西部的巨大了解。最后,廉亚明教授指出,可以肯定地说,印度洋两端的两个地区是紧密相连的,目前的泛亚贸易只是过去情况的延续。

最后,李雪涛教授指出,从唐末到明代,中国与波斯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过。中外交流对于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唐末与西域进行交往,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波斯湾甚至非洲东海岸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而港口城市也正是在中外交流中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转型,形成了与内陆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文化。因此,中外关系史研究意义重大。但中外关系史研究也与外国文学、世界史研究等不同,首先要求研究者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掌握多国语言,可以读懂多国史料;其次要有丰富的历史、地理学等知识,明确在历史上某个地区的名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等;再次,要拓宽研究视野,除了像马克·波罗(Marco Polo)这样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外,也应该将目光投向不同的群体或者个人。                                   
(历史学院博士生杨阳供稿)

北外全球史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包括中国史在内的,超越了国别史的视野,从互动来理解世界变迁的全球史。这里展示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是一段不同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