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藏的10余万件藏品中,有一件珍贵的“大块头”藏品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时使用的第一块招牌。这块招牌长435厘米、宽69厘米、厚5厘米,以白漆作底色,中间用黑漆书写着“上海市人民政府”7个大字。这块看似普通的招牌,却承载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荣耀,像一座里程碑般铭刻着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诉说着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与喜悦。
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块招牌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
书写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招牌的人,正是武中奇。
武中奇
武中奇,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长清县崮山镇后大彦村,自幼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家境贫寒,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坚持自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以青麻作笔、清水代墨、方砖当纸,在无数个日夜勤奋临摹,不断汲取艺术养分,书法技艺日益精湛。同时,他积极参与进步活动,并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武中奇毫不犹豫地投身全民族抗战的浪潮。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十足的勇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担任过团长、支队司令、中共济南工委委员、历城县县长等职。他率领部队转战沂蒙山区,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其英勇的事迹威震敌胆。日寇曾悬赏缉拿“赤匪武老二”,他却毫不畏惧,始终坚守在抗日第一线,为抗击外敌、保卫祖国而置生死于度外。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虽然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但对书法的热爱从未消减。哪怕是在战斗间隙,他也会以木棍划地、以指书膝,不断揣摩和研究书法艺术,这种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武中奇所在部队积极参与到解放上海的战役中。部队渡江南下后,在镇江、丹阳一带开始着手准备接管上海的各项工作。其间,他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管所需的封条、大印等物品都是由他精心准备的。此时,他不仅是一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为新政权建立贡献力量的幕后英雄。
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前夕,书写并制作一块庄重威严的政府招牌被提上日程。陈毅对此事高度重视,最初曾考虑请社会名流来书写,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果断决定:“我们共产党人也有会写字的,就让武中奇同志来写吧。”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他对武中奇坚若磐石的革命信仰的肯定和书法才华的认可。
接到陈毅的指示后,武中奇深感责任重大。他提起斗笔,郑重地写下“上海市人民政府”7个大字。每一笔都彰显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新政权的期待与祝福。其书法风格刚劲有力,与新生的人民政府的威严形象相得益彰。不久,这块精心制作的市府招牌赶制完成。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陈毅任市长,曾山、潘汉年任副市长,这块承载着历史使命的招牌高高悬挂在江西中路21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大门口。它向世人宣告着上海新政权的诞生,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从此,人民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
上海市人民政府旧址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块招牌历经变迁。1955年2月,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上海市人民政府改称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而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木牌则由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保管。1959年,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建制撤销,它又被调拨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如今,这块招牌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政权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将永远铭刻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
武中奇在书写完上海市人民政府招牌后,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等职务。他在书法艺术上不断创新,将人生经历和革命情怀融于笔端,形成了气势浑厚、挺拔苍劲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书法展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赞誉。
武中奇晚年书法作品
武中奇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既是战场上的英雄,又是书法界的大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奋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则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1月29日 总第4219期 第二版
来源:中国档案报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