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当马相伯遇到史量才(作者:陈佩君)

旅行   2024-12-01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震撼,

当 马相伯
遇到 史量才





陈佩君

从9号地铁线泗泾站下来,坐上招手车,一个起步价便来到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剧场,如约一部由艺术总监、中国戏剧文学学会荣誉会长陆军和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肖留合编这部原创话剧《马相伯与史量才》。
马相伯出生在松江泗泾镇,史量才七岁时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南京,来到上海松江泗泾镇,与马相伯所住的地方相距不过数百米。然而,历史上有记载,马相伯与史量才几乎没有交集。生于道光二十年的马相伯,早年接受天主教教育,留过洋,是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的创办人;生于光绪六年的史量才,早年就读于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创办了女子蚕桑学校,后来以12万银元收购申报,从而开创了《申报》的鼎盛时期。
当话剧的帷幕拉开,一位白发苍苍的马相伯与一位穿着青年装的史量才相遇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士对教育与社会改革正在一次灵魂上的对话,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舞台上泗泾古镇徽派白墙黛瓦的建筑和在海上行驶的大船为背景,因故事情节所需而交替。台词里不断地重复“大船”二字,是隐喻,是象征,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借用特定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理,把自己限制在“老宅”,是固步自封,大海的风浪是阻挡前进的障碍。一条大船,如何在浊浪滔滔中砥砺前行,为民族救亡图存奔走呼号,以虚构性的故事,展现从走进老宅到离开老宅,从寻找大船到最后成为了一条大船的坚定信念。
史量才的父亲在泗泾镇开了一家泰和堂中药铺为营生,父亲本想把药铺传给他,但他觉得哥哥比他更适合做生意,便放弃了在泗泾镇发展的想法。剧中有个情节:史量才口里念念有中药名的词,隐隐约约让观众感觉,补气的“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和袪邪的 “羌活”“茯苓”“泽泻”“柴胡”,放在一起是不是成了另一种隐喻呢?身体出现状况,需要先祛邪后补气,老宅的中药铺有救命的药,但没有救国的大船,走出去,寻找求真的大船,以祛邪扶正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运用反衬创作手法,通过将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和鲜明。比如,“影子”和“神父”是阻碍革命前行步伐的象征,将这两个角色在剧中贯穿始终,让观众看到了马相伯和史量才他们面对这些阻碍所展现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抱有爱国主义的情怀。
令观众激情澎湃的是剧中精彩的台词。诗化的语言,其魅力是情感渲染、视觉联想、艺术美感和增加戏剧的张力,通过写意手法,强化了人物艺术的表现力,同时,诗化的台词具有较大的表现空间和创作的自由度,将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等元素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剧情有两处细节,一是用尽一生救国救民的马相伯,到最后却被国人痛骂“卖国贼”“走狗”,沉重的枷锁、耻辱的标签伴随了他的一生;二是当剧情达到高潮,马相伯从幕后,颤颤巍巍走到幕前,仰天道:“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把沉睡的中国叫醒。”两处细节串成一条线的“线索串珠法”,是通过一条主线将多个相对分散的故事细节串成一起的,形成了一个具有立体感的马相伯。其实,据马相伯的孙女马玉章回忆,马相伯滞留越南期间,他的学生纷纷前来探望,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是他一生奋斗却未见成功的抱憾之言。从被人骂“走狗”,到自称是一条“狗”,活了一百岁,叫了一百年,痛与被痛,在舞台时空的跳跃中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从而使剧中人物与观众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饰演马相伯是著名剧作家曹禹先生,他把奉献、坚韧和隐忍的马相伯演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也跟着曹禹先生一起揪心,一起为之鸣不平,被误解为汉奸,饱受屈辱之痛从曹禹先生的眼神、声音、肢体语言中展现出来。与他对手戏的是饰演史量才的青年演员袁超,在时空的错觉里让观众领悟到,他所演绎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种先贤的精神,是贯穿现在与未来的指南,同时让观众感受到演绎本身是一种互动,能够互相照出人性的温暖。
一个行河而桥,一个跨河而桥,一个依河而街,一个因河而镇的泗泾,一个文化与生态兼容的泗泾,记录了它千年岁月的更迭,需要细细品读,需要静心欣赏,不疏忽每个细节,就如同泗泾镇人民政府出品的大型原创剧《马相伯与史量才》,给予泗泾百姓一场视觉的盛宴,怎可轻易错过?

鸣谢:陈佩君女士赐稿分享!



作者简介: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丹飞文学奖首席签约作家。诗、散文、小说见于《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学报》《劳动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出版有诗集《行囊》(中国文联出版社)《魔都咖啡》、长篇小说《无法刹车》(以上文汇出版社)。有诗作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诗歌《永不消失的电波》被中宣部推送。曾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北京文学散文三等奖。


陈佩君热文


散文和随笔

邻居

楼梯的灯还亮着

留在那段岁月的记忆

二十年后再到公寓

我们一起加油


哪天解封哪天来看你

侬是一名共产党员

母亲的家什

落在大观园里的诗

和父亲对话


一座城市的性格

上海是最懂咖啡的城市

老电影咖啡馆

又如初见的召稼楼

状元楼


当走近一位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时


老爸的笔记

   1-2  3  4  5


如何去理解世态下的生存法则——读凌耀芳短篇小说《大红深蓝》

在字里行间遇见上海的味道

书和书橱的命运

父亲的笔记本

再次走进蟠龙


漫步番禺路

万安路

黄芪茶

九江路

杨树浦港


冰箱

女人啊女人

同桌的你

品时光里的简·奥斯丁

繁花里的上海往事


上海人水性特质

亭子间的众生百相

代沟

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


短篇小说:

有事请拷我

三色记

➤异乡人

  (一) (二)

  (三) (四)

当老板坐进班房之后

三个女人•咖啡

租房

挂在衣橱里的旗袍

走出来的人

无字


市井素描:

棋牌室里的女人

扔黑锅

锅里的鸡汤变味了

阿Q

白日梦插上了翅膀

搭伙

倒粪池

修锅摊 弹棉花

➤诗意的女人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上海老洋房:

报业创始人史量才大宅

多伦路250号孔祥熙住宅:穿过时空的记忆

不带走这里的风水:沙船大王与“书隐楼”故事

怎一个“花园”二字了得:叶澄衷与叶家花园

高墙深院挡不住一颗青春的心:宋家三小姐未出阁的住宅


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一幢花园别墅:武康路99号正广和大班住宅

不可一世的海上大亨:桂林路1号黄金荣黄家花园

挥不去心中的忧愁:卢湾区重庆南路169弄8号陈洁如住宅

花园与爱情总相宜:刘吉生与爱情花园故事

静静地看着墙内的岁月:陈桂春与“颍川小筑”


傲然屹立小白楼:华山路978号白杨故居

1920咖啡馆里有故事:多伦路七君子王造时的寓所

用艺术垒成的花园洋房:南阳路贝宅

你我本无缘:皋兰路张学良公馆

临终依然放不下:湖南路262号贺子珍住宅


山阴路,走得悠长悠长:千爱里内山完造住宅、大陆新村鲁迅住宅

一代巨匠陨落于那座花园洋房里:江苏路安定坊5号傅雷住宅

“人死,精神不死”:多伦路志安坊35号陈仪住宅

一生中都在与日本人抗争-化学工业先驱吴蕴初花园洋房

用慧眼识清新中国光明的前途-郭棣活花园住宅


宦海沉浮却赢得一个幸福的家-淮海中路1634号何应钦住宅

丁香般的丁香花园-徐汇区华山路849号

借助一口英语坐上买办交椅-宝庆路3号周宗良住宅

斗转星移,逝水年华-吴国桢花园洋房

一千个春天的奇缘-虹桥路1440号陈香梅住宅


与慈善有缘的大理石大厦-嘉道理公馆

爱钱的宋家大小姐-永嘉路383号孔祥熙旧居

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最后一件作品-铜仁路吴同文住宅

历经一个世纪风雨的花园洋房-淮海中路盛宣怀住宅

梅花诗屋里的琴声去哪儿了-思南路87号梅兰芳公寓


投身革命即为家-余庆路190号陈毅住宅

改变不了席家当年的腔调-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

孙中山先生的唯一子嗣-番禺路60号孙科住宅

旧日的痕迹只道是寻常-愚园路1136弄31号王伯群住宅

世事沉浮人生却无常-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


新华路,那个年代的烙印-新华路329弄36号周均时住宅


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⑥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声


长篇小说:无法刹车

上篇           

                    

中篇           

                    

下篇


相关荐读:

评陈佩君《弄堂深处有人家》的人物归宿(作者:今音)

漂泊的无根与刺激——评陈佩君的中篇小说《异乡人》(作者:今音)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