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类器官】使用iPSC衍生的血管类器官体外模拟动脉粥样硬化

文摘   2024-12-12 17:01   江苏  


2024年11月,首尔国立大学Kyung-Sun Kang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IF:10.0)在线发表题为:In Vitro Modeling of Atherosclerosis Using iPSC-Derived Blood Vessel Organoids 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建模需要概括与血管系统和免疫细胞的复杂相互作用,因此之前的体外模型由于其3D血管结构不足而存在局限性。然而,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血管类器官(BVO)适用于模拟血管疾病,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自组装成血管结构。
成功开发了具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微环境的动脉粥样硬化BVO,如剪切应力、低密度脂蛋白、促炎细胞因子和单核细胞共培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BVO中,观察到代表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泡沫细胞和纤维斑块的形成,以及斑块的钙化。
为了验证该模型中的药物反应,用临床使用的洛伐他汀治疗,并确认表型衰减。此外,还评估了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由于其抗炎作用,NGO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有效缓解了动脉粥样硬化BVO的病理损伤。


这些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BVO是适用于药物发现和阐明治疗机制的先进体外模型。从精准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使用患者衍生BVO的平台可以在未来进一步用于个性化药物筛选。





创新点




  1. 该研究利用iPSC衍生的BVO来模拟血管疾病,这些BVO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它们自我组装成血管结构。
  2. 成功开发了具有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的微环境的动脉粥样硬化BVO,例如剪切应力、低密度脂蛋白(LDL)、促炎细胞因子和单核细胞共培养。
  3. 在动脉粥样硬化BVO中观察到了代表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泡沫细胞形成、纤维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钙化。
  4. 通过用临床上使用的洛伐他汀处理模型,确认了表型减弱,验证了该模型在药物反应研究中的适用性。
  5. 评估了纳米尺寸的氧化石墨烯(NGO)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发现NGO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有效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BVO中的病理损伤。





文献精读




Q1:iPSC衍生的BVO在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哪些优势?

A:BVO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如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自我组装成血管结构,更接近真实的血管环境。与二维模型相比,BVO提供了一个三维的血管结构,使得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和接近生理状态。BVO能够在病理微环境中表现出疾病表型,如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泡沫细胞形成等。


Q2:在该研究中,如何验证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BVO的影响?

A:将动脉粥样硬化BVO用1μM的洛伐他汀处理。测量洛伐他汀处理后BVO中TNF和IL1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评估炎症反应的变化。通过免疫染色和西方印迹分析洛伐他汀处理后BVO中粘附分子(如ICAM-1和VCAM-1)的表达,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磷酸化水平,来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通过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洛伐他汀处理后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脂质沉积的减少。


Q3:纳米尺寸的氧化石墨烯(NGO)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A:NGO具有抗炎效果,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BVO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如TNF和IL1B。NGO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这是抗炎和组织修复型巨噬细胞,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炎症和坏死核心的形成。NGO能够直接与胆固醇相互作用,可能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排出,减少脂质沉积。NGO具有清除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能力,减少氧化应激,这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结果图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580678/




版权声明


标注‘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本平台转载仅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不希望被转载或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类器官学社
类器官学社长期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群提供类器官研究相关的最新资讯及产业动态,由上海诺致旗下的盛合瑞生物运营。本公司专注于类器官产品研发、生产和药敏检测分析,技术服务涵盖类器官的原代培养、鉴定、病理学分析、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