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别的机构越做越好,而自己的机构却在往下坡路走时,是否有这样的反思:大家都一样,无论是教学模式,运营方式,或者招生流程都差不多,为什么生源就是上不来?这篇文章我没有按传统的写作方式来写,也就是没有做主题拆解,一定是一口气看完或者重复看才有感觉。
培训行业的运营模式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点,大部分外出学习的老师都在点上琢磨,试图通过某个节点的调整来改变现有状况。就好比前几天的双十一,我相信很多机构都策划了活动,但是大概率是一般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无一例外就是在事上优化,而不是在目标上做运营调整。在事上调整,尤其是外出学习了新模式后的情况下做出的调整,大概率是会遇到环境和人等因素不匹配,导致方法失效。那么目标上做运营调整则是从实际角度出发,重新去做人和环境的匹配。我经常遇到越学越迷糊的机构负责人,经历过多次学习成果的无效落地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惊人的相似:被割韭菜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转化能力不够,或者不是你的强项,那么你可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错才能有所感悟。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还真没什么捷径,而在这之前如何避免这个问题重复发生,就需要从目标导向出发,这也是最快能让一个机构产生变化的方式。一般一个机构有了目标,那么他的运营方式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而这个变化最终会体现在生源的增长上。就拿招生来说,常用方式无非就3种:
区域市场做周边地推,线上市场做矩阵曝光,老客户做口碑运营。
对于渠道来说,大部分机构可以忽略,原因也很简单,没有足够的利益去驱动参与者。还是拿双十一来说,为什么很多机构年年做,年年没效果,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客户数据少,而客户数据来源于平时的积累,但大部分机构忙于后端教学的消化,前端是等客上门。双十一的本质是消库存,所以降价是标配,在这样的消费日,去跟大行业去竞争消费者口袋里的钱,这里就不占优势,如果加上自己没客户(潜在意向客户),那么大概率就是与现有客户群体自嗨。很多机构到现在都是老板自己一个微信号或者之前有很多员工,但是账号没有管理好,人一走客户数据直接带走。如果说生源卡住上不去,这个就是第一个原因,所以第一个变强的迹象就是增加自己机构的客户数据。现在很多机构在做环创,我想说的是,环创一定是锦上添花,也就是在教学这一基础标准上做才是有效,如果基础标准达不到,那就是在宣传负面口碑,就像餐饮一样,来消费的客户多少是口味决定,而不是环境决定。证明一家机构是否务实,与其说一次变化到位,我个人更喜欢有计划地调整,让客户持续不断地看到机构往有实力方向发展。这一点无论是教学还是环创都是一个道理,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发现一家机构务实比喊口号重要太多。就拿环创来说,很多机构做完就结束,自己员工可能都做不到,却在要求家长或者学员(比如家长公约)。稳步上升才能惊喜不断,向上的势能就是持续优化,第二个变强的迹象就是务实不假大空,一步一个脚印且站稳。那么什么是第三个迹象,我一直强调,培训行业是人在传递产品,老师在教学员,负责人在带团队做事,如果人的观念不改变,只是去跑流程,那么结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事在人为,如果只靠流程就能拿到结果,我相信你可能就不会进培训行业了,毕竟比培训行业赚钱和实现价值的行业太多。
培训行业也好,还是其他行业也好,大部分管理者都喜欢定目标,但不拆解目标,喜欢要结果,但不盯过程。
“我只要结果,其他我不管”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句话,或者自己也曾说过。
还有一点就是对员工能力不了解,做不到合理的调配,目标没达到失败多了,团队势能也就没了。
所以第三点就是改变观念,跳出以前的运营方式,毕竟老的方式只能拿到老的结果,你都熬了那么多年了,就别做等风来的事。
调整运营方式,就从定目标开始,定目标的核心就是每次多一点点,做踮起脚尖能做到的事就行,通过时间慢慢就翻倍了。
那么能不能干翻倍或者翻几倍的事,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得做充足的准备,就拿双十一来说,想干个翻倍以上业绩,最好就是7-8月就开始做意向客户的储备。
这三点就是你跟其他机构能拉开距离的动作,也是你跟其他机构的差别。
用最短的时间
教你成为“高阶签单高手”
一个销售业绩好不好
就看这他是否具备这5种能力
(扫码试听 立即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