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

财富   2024-09-06 00:01   湖北  

太极拳等内家拳术,实质上是以内呼吸和养气守神为主要特征的。

只不过太极拳内功是以动而求静,而内丹之体用,是由静而求动,因而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


太极之阴阳,常言静极生动,动极而静,所以内炼之法,无甚大异。

这一阶段是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关键功夫,内丹与太极内功是完全相通的。


拳技内功练到如孙先生所言之小腹坚硬之时,只是筑基小乘(成),还必须进人大小周天的“炼已”之功。已有功底的太极拳内功之练功者会有一定的生理感觉和变化,身体的空灵和真阳的发动,乃是继续深炼之机。


在拳架之中,用意引导真气行周天之功,即法轮之转,配合行架,意注丹田片刻后,提谷道,收阴阳,上移丹田以神用息而转之,从尾闾至夹脊、玉枕,至天顶百会而下,与静坐内丹相同。


如此多时,见火候而达周身融之,四肢空灵,如沐浴之舒适之极,虚空畅快之感觉。此时内脏坚实,而身体抵抗打击的强度增强,已可进入下一层次之修炼。


太极拳通过人体心神的总指挥,动中求静地发挥“中和之气”来,调控元气运行。


太极拳讲究的整体运劲而虚实之分,讲究尺寸、部位,而自然灵活,手足到位的方式,方位、极限(无过不及)保持中庸之平衡的动作和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呼吸自然和协调动作,都是一种“道”,而内丹术也是用静和坐的方式,用意或火候来调控元气的周天运行。


从而达到元气流畅,生命力旺盛的“大道”之效,它们共同的关键,都是神气合一的心意功夫。


太极拳要求用意念配合呼吸和动作,做到意到、神到、气到、力到,凡此皆是意((太极拳经》),凡此皆是道,这是一个“无为之后,继以有为”的过程。


武当内家派太极拳虽然强调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但其实质是在形意达标、神形兼备后,才可以说重意不重形。


为即便是内功静坐,也要调形、正身、松体,何况拳技和内功结合的太极拳,更要调形整架,使走架形式符合要求,达到太极形架之标准后,才能再于神意上多下功夫。


如果太极拳法的外形架子都做不到位,即内部经络不开,气血难通,神意更难达,外观上筋骨没有活动开,空谈神意是不切实际的。


太极拳经上讲先求展开,后求紧凑。

展开的架式,就是把形架拉开,动作运到极点位置,做到标准位置,也就是古传所言“尺寸”。


只有这样,才算打了太极拳之形架基础。

所以重内意必先练外形。


而练外形的初级,又必须同样讲究手眼身法步、肩肘头胯膝,各部的到位和协调,才能达到一动全身都动,整体一致;


只有整体一致,才容易得机得势;也只有这身不散乱的神敛气聚之态,在意之指挥下才能体现太极拳的气势和威力。


武当张三丰太极拳的内气、内劲多含而不吐,有的看似不发内劲,但时时处处均可发内劲。这样就更需要内心活动的意识训练了。


武当三丰太极拳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神气凝聚、性体虚空、心无杂物的行拳境界。即不要想象有气,而是思虑之神只守着体内一处,或腰、或命门、或肾,然后由守一之处带动肢体行拳。

当然这要求拳架相当熟练,进人“有人似无人”之境,心神随时可平静守一。并且还可以什么都不的一种空灵之感。这才是练太极拳的一种高深境界。



武当三丰太极拳是典型的“内家拳"或称“内功拳”。


内功即内气、内劲合出功能之称。


内气、内劲的训练也与形架不可分开,重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拙力。


因为太极拳内功的原理与道家“天人合一”、道教大小周天理论是一致的,人体一小太极内各处穴道和关节相通相合,是体现太极拳内劲的关键。

所以武当三丰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用意念想穴道,打通人体内经脉气穴之通道,催动肢体自动化动作和潜能,久练,期以达到内外合一,以内促外的太极拳最高功态境界。


功夫高手
研究中国武术,推广实战功夫,提高实战能力,广交天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