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实战教学视频

财富   2024-09-13 00:00   湖北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步,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拳术,它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巧”字,而“攻守抢中线”便已将这个“巧”字发挥到了极限,即便是一个体形瘦小的人,倘能在搏击中有效击中对手的“中线要害”的话,亦能迅速制敌。


咏春拳法无花招,无巧势,强调直接明了,以最简单的方法、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攻击效果,给对手以最严厉的打击。太极拳采用快摔,运用螺旋劲将对方摔倒,摔打过程中不能用蛮力。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桩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连消带打、以短搏长、以巧胜拙、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中线原理是咏春拳的一大特点。

每个人都会有一条从正面百会穴笔直下行至人中、咽喉、心窝、丹田,直至地面的中心线,简称之为“中线”。


人体大多数的要害部位都集中在“中线”上,所以有效地打击对手的“中线要害”,也是击倒或击败对手的捷径。


当然,正因为攻击对手“中线部位”可轻易将敌击倒或击伤,那么,在攻击敌方中线要害的同时更要注意守护好自己的“中线要害”处,这也就是咏春拳中的“守中用中”,也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核心指导理论。



咏春拳和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在拳理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在身法上,太极拳有掤、捋、挤、按、採、肘、靠、进退顾盼定,而咏春拳的身法则有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挂、漏、甩手直冲、以桥占桥等。


咏春拳对每个动作姿势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求达到动作规格,又要求符合实战要求,尤其注重攻防练习中的基本姿势。


一般以“二桥上势”为摆桩姿势,此桩势是咏春拳的典型桩势,也是实战练习的基本姿势。一手上拦,一手下按,两肘夹紧护肋部。


上拦截手掌心向上,属于阳;下按手掌心向下,属于阴。

阳上下相会,应于咏春拳“正面八门”的攻防战略。


“三式六力”是咏春拳在实战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防守练习方法和发力形式。“三式”指在攻防实践中,对方的每一攻击动作,即便目标相同、力度相等,但其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不尽相同,若只用一种方法、一种用力顺序去防守,往往会力不从心。


因此,在练习时,必须具备应变不同方向力变化的能力,正所谓“水无常形、法贵应变”。


咏春拳的身法、手法和步法,是十分适合女子的生理特点,再结合蛇鹤搏斗时的缠绕、吞吐、拨、挑、闪的变化,以手腕、肘、肩部的快速灵活变换的动作为基础,并以“二字钳阳马”步为进退,以上肢动作为主要手法,采取中线(子午线)的攻击,严密保护上身及连削带打,一定的出拳术的攻防核心,对于一切跳跃、腾挪的身形、步法和腿法给予屏除或少用。


咏春拳法总结了以“来留去送”来以静制动,柔化刚发,甩手直冲,上引下取,下来上攻,刚柔并用,“四两拨千斤”等搏击理论。


在实战中这种拳术不是以力取胜,而是以巧取胜。

根据长桥能运气,短桥能自保的原理,咏春拳运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腕指、掌为六大类型的手形和身法;

以搭、截、沉、标、吞、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咏春拳法的“六力”是指出手发力时,要以腰、胯、踝、肩、肘、腕六个部位同时用力,而产生一种聚周身力为一体的合力。


双方交手时自身所处的角度得当,便可发出最大的打击力,有效地制住对方,反之则受制于人。


但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运动的双方改变而改变,因此要求能够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抢占有利角度和位置。


咏春拳在双方拼斗搏力时,讲究占取有利于自己发力的“支点”,做到适时加长力臂,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咏春拳的招式主张排外而不排内,将对方的攻击点排斥在自己的防守圈外;但如果攻打对手时就要抢进对方的防守圈内,让对方的防守在顷刻间瓦解。


“来留去送”为咏春拳的又一特点。

“来留”是指吞其来势,牵其来力,引劲落空,使对方处于不利的位置,留而待毙;“去送”是指当对方抽手逃脱时,顺势而人。

擒头翘尾,擒尾翘头,擒中间飘膀起,这是咏春拳的化解方法。


以手腕为头,肘为尾,腕肘之间为中。

如对方按压腕部,则抬起肘部,顺势而卸;如按肘部,前臂上翘,沉肘向下,引力向后;如按中间,则要屈肘向上,吊膀竖手,以卸来势。


拳语中“一手对两手”,就是指上述的化力方法,不顶不硬,以巧力化千斤。咏春拳重防守,求速度,由粘桥而入封手,贴身靠打。

其拳理特点为含胸、拔背、合肘、束肋、扣膝钳裆,起脚必配手,发腿不露形,出手不离中。



功夫高手
研究中国武术,推广实战功夫,提高实战能力,广交天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