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视频。事发地,是上海威海路的一家咖啡店。
一个店员,突然泼了顾客一脸咖啡粉,大喊你投诉呀。“你投诉呀”这几个字,随着她的声音逐渐增大,重复了很多遍,其间夹杂着“给你退单了”“不要在这里逼逼叨叨”之类的话语。
最后她也变得歇斯底里。简直是在尖叫着。
这条视频很快就引起了关注。品牌方也很快回应了,五个字——店员已辞退。
这个牌子,我也买过。那个店员可能没有视频里的这么情绪崩溃,但你能明显看出来,她情绪不高。有一次还明显听到她感冒了,说话声音之小,我必须侧耳倾听才听得清她在说,“直接拿就好”。
然后这家店,最多两个人,有时候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又要线下买单,线上订单,又要做咖啡,又要打包。
然后我查了下,这牌子在2023年开始拓店,全国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家。而根据他们咖啡师的爆料,它们的规则,也非常严格——迟到、事假都会扣全勤奖1000元,8小时内,个人出品500杯咖啡,实习期1-2个月,到手4000元……
所以,店员崩溃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她们不会情绪管理,而是觉得不平,被压榨,又没有地方说理。加上又是服务业,被客人一挤兑,就不行了。
谁不想心平气和地就把事情干了呢?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品牌要扩店,又要减少成本,这些人,就是成本。4000块钱,你不干,有人干,形势就是他们的筹码。
出了事情,把人开了就好,自己完美切割。但这样的做法,对于品牌,就是饮鸩止渴。
因为裂缝就是这样产生的。你可以解决一条裂缝,但一条,总会牵扯出很多条。条条裂缝,大厦也就倒了。
一个人的情绪管理,确实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对员工的管理机制,更加重要。
胖东来的员工,情绪都比较稳定。
为什么呢?有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当时南阳有一家企业叫万德隆,老板叫王献忠,做的也是超市生意。万德隆当时有二十多家门店,年利润500万元。王献忠对胖东来经营好早有耳闻,所以就想请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帮他提升一下管理。
于东来没有推辞,不过他提了两个条件:
第一,我给你们每一家企业代管一年,我要当董事长兼总经理,你们全部退出,我制定的任何管理规章制度都不许改;第二,如果这一年出现亏损,亏多少钱,我赔多少钱。
于东来到了万德隆,第一件事就是涨工资,怎么涨的呢?
理货员:月薪600元涨到900元,涨幅达50%。
中层干部:月薪2000元涨到5000元,涨幅达150%。
店长:月薪5000元涨到年薪20万,涨幅达230%。
另外,于东来给20个店长一人买了一辆车,并规定只要干满6年,离职以后可以把车带走。
王献忠当时人在外地,店里的高管给他打电话,通报了于东来的做法。王献忠嘴上说着坚决支持,其实心里也没底。他私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这种方法涨工资,人力成本大涨,照着去年的盈利水平,估计要亏1000万元。
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万德隆当月销售提升了40%。一年下来,不仅没有亏掉1000万元,反而挣了1000万元,比起去年500万元的利润,翻了个倍。而在王献忠看来:“可不是多赚了500万元那么简单!这一正一负加起来可有将近2000万元!谁也想不到这个结果。”
当然,就更不用说胖东来人尽皆知的受委屈奖金跟不开心奖金了。
就是这样。
作为企业,只要你管理好预期,管理好分配,让员工有真正的获得感,才不需要寄望员工去管理情绪。
真的需要督促他们去管理情绪了,这企业也就没啥意思了。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意思的企业,多得是。
贝塔说
我吐槽,我赞美,我认真吐槽与赞美。
我活着,我呼吸,我呼吸自由的空气。
你可能不爱看。
但我有我的坚持。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