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上,女子单打决赛,孙颖莎对陈梦。
中国队提前锁定了前两名,本来谁得冠军都可以。但很多人并不这么想。
现场报道里,是这样写的——
比赛过程中,大量粉丝举着“孙颖莎加油”等牌子为喜欢的球星呐喊助威。为孙颖莎加油的声音震天动地,为陈梦加油的声量则小了很多,乃至陈梦失误时竟有人叫好,陈梦得分时竟有人喝倒彩。
最后,陈梦发挥得更好,得了冠军。现场就有人为孙颖莎鸣不平,而陈梦上台领奖,看台上人们都在高喊孙颖莎。把冠军弄得挺尴尬。
这个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但又妥妥地吸引眼球,同期进行的的网球选手郑钦文争冠赛,也被这个热搜盖过。
媒体抨击,说这是“饭圈”的恶臭文化侵蚀了体育圈。但问题是,为啥乒乓球、跳水这些项目受到了特别关注?郑钦文打比赛的时候,没看粉丝堆满了看台给姐姐打call举灯牌?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为啥要有“饭圈”。
饭圈这个词,当然是借自娱乐圈。明星们混娱乐圈,他们的粉丝混饭圈。粉丝们喜欢这个人,然后去买他的作品,远远地看着ta,那不叫追星,那叫观星。
只有星星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明知道遥不可及,但就是要接近再接近,虽不在同一片云彩里,但永远争取在一片天空下,这才叫追。把这件事做成一个成建制,成体系的工作,就有了饭圈这种组织。
所以,光支持作品是不够的,还要“养号”“控评”“打投”“买商务”……而这些,已经是当代娱乐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明星们也许不喜欢饭圈的一些做法,但没有了粉丝们的信仰充值,显然会影响他们的人气。
我去参加过一些明星的活动,你会发现明星们对于粉丝们的一些“非理性”还是很受用的。现场不准大声喧哗,但一个粉丝高喊“xx我爱你”,能很好地显示他的受欢迎程度。他不会觉得自己粉丝的素质低,而是内心暗爽。
所以,久而久之,饭圈也变成了跟明星互相成就。明星们的诉求是,我需要你的时候,来之能战,战而能胜。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保持理智,保持清醒,该干嘛干嘛。
饭圈中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工具理性,来实现偶像的价值理性。但在这个场域里,他们目的明确,整齐划一,万众一心,永不言退。
体育跟娱乐,不一样的点在于,它没有那么玄学。竞技体育尤其如此,有规则,有定律,赢了就是赢了。不像演技这种东西,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但体育跟娱乐,又有一些很相似的点。比如,都需要人气,需要市场,需要关注度。
而乒乓球、跳水、羽毛球这种项目,其实很尴尬。不像足球篮球,有很强的市场性,也不像滑板街舞这种,有很强的青少年基础。
一个体育项目能够流行,靠的无外乎是大赛、联赛、明星球员和群众基础,这些中国垄断的强项目,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多少人关注,在国内也属于小众。
奥运会4年一届,大满贯赛事也不是天天有,群众基础,你去社区乒乓球台看看就知道都是哪些人在打球。
所以,要保持热度,也就只有明星球员了。你说不要把饭圈文化带进来,但饭圈文化,不过是“明星球员”制带来的必然。你不能只要它的好,出了问题,反手就是一个“恶臭”。
一枚硬币,注定是有人头又有字的。
你不能又要粉丝接你的机,又说,你们别挡住我的路。
你不能又要粉丝买你的专辑,又说,稍微买点就行了,别买那么多。
你不能让粉丝给你爱,又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你不能让粉丝给你打投,投到第一名了,说,其实我不太需要这些。
你不能一边呼唤粉丝理智,一边说,你们别不理我哈。
那粉丝只能告诉你,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郑钦文不需要粉丝举灯牌现场拉踩打call,你有答案了吗?
贝塔说
我吐槽,我赞美,我认真吐槽与赞美。
我活着,我呼吸,我呼吸自由的空气。
你可能不爱看。
但我有我的坚持。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