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至道角度|12月9日-12月15日银行热点快报

文摘   财经   2024-12-15 22:00   上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适时降准降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会议主要政策如下:

一、提高赤字、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此次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政策时称,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三、明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四、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16条,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意见》,到2028年,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和业态逐步丰富,养老金融意识普遍形成,养老金融供给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进。到2035年,各类养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显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养老资金投资管理更加成熟稳健,基本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次《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多项重点举措。
具体来看,《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提到增强年轻群体备老意识;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针对农村养老需求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
《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加大对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强化货币政策、保险监管、融资配套、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支持,强化统计监测和效果评估。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养老金融工作落实机制,紧紧围绕《意见》要求,全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助力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6家中小银行“拒赎”二级资本债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梳理,今年以来,共有6家银行公告不行使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这些银行多为农商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包括营口银行、湖北孝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榆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宁晋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总体来看,这些银行均为地方性中小银行,且以农商行为主,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多为2019年发行的10年期(5+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且银行均在第5年末选择不赎回。经营状况方面,这些银行大多近年来盈利能力有所下滑,资产质量承压,信用评级不高,且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

银行年末密集发售大额存单 利率最高达3%

目前国有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已进入“1”字头时代。不过,近期部分地方性银行发售的大额存单利率仍达2%以上,甚至有产品年利率高达3%。

例如,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月6日在官方微信号发布信息显示,该行旗下一款年利率达3%的三年期大额存单明星产品正在发售中,持有365天后可以转让。该行还表示“额度告急,即将售罄,欲购从速”。

据记者梳理,11月份以来,潍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农商行均上架了大额存单。

除地方性银行密集推出大额存单外,部分城商行的分支机构也在年末节点推出大额存单产品。例如,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分行同样推出大额存单,其中三年期年利率达2.45%。

除发售大额存单外,还有部分中小银行在年末逆势上调存款利率。比如,河南荥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自12月7日起,该行存款利率全线上调,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定期整存整取最新执行利率分别为1.15%、1.35%、1.8%、1.8%、2.05%,较原有同期限存款挂牌利率高出20个基点至50个基点不等。


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个贷不良,AMC扮演通道角色

AMC赚取通道费,处置机构赚取超额收益,通常在年化8%~10%。

伴随着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不良零售信贷资产,个贷不良资产市场规模逐渐壮大,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公告多达数百条,涉及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

为提升处置个贷不良资产质效,银行也相应加速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配备,摒弃过去简单对接资产管理公司(AMC)的模式,选择主动推介不良资产以连接行业上下游,以提升个贷不良资产的转让效率。

进入12月,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公告多达数百条,涉及交通银行(7.450, 0.12, 1.64%)、建设银行(8.310, 0.10, 1.22%)等国有行,也有中信银行(6.930, -0.01, -0.14%)、兴业银行(18.750, 0.20, 1.08%)、平安银行(11.850, 0.12, 1.02%)、广发银行等股份行,此外,南京银行(10.620, 0.10, 0.95%)、江苏银行(9.320, 0.15, 1.64%)、兰州农商行等城农商行也加快转让步伐。


8家私行资管逾万亿元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4)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私人银行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4.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11%,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8家银行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已超万亿元。

《报告》显示,私人银行作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依托强大的零售客户资源,覆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对公业务的广泛业务组合,打造出有别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的独特竞争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资私人银行客户数增至177万人,同比增长率12.07%,行业发展持续稳健。

与往年不同的是,当前高净值人群对资产选择更趋稳健。《报告》认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频发、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因素都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借助资产配置平滑组合波动的投资理念更加认可,多元化资产配置方案更受青睐。

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绝大多数受访高净值人群增配了银行理财、银行存款、保险、信托等,并提升了对黄金等资产类别的关注度。因2023年权益市场波动,部分受访高净值人群在短期减少了对资本市场产品及私募股权的配置,并通过金融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此外,一些受访高净值人群减少了对投资性不动产的配置。在跨境配置方面,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版本升级、香港互认基金制度优化等因素,香港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关注新加坡的高净值人群比例较往年降低。

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被否 国债收益率续创新低

截至12月11日16:2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下行突破1.82%关口,续创新低至1.819%。 

近期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模型”的尝试引发市场关注,这是机构应对净值跃动恐慌、防止大幅赎回的创新一招。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部分理财子公司收到监管通知要求,不应通过违规手段,如收盘价调整、平滑估值或自行构建估值模型等,来减少产品净值的波动。多位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监管已明确不能使用既定体系之外的估值方法。

此次通知要求理财子公司应当使用中债、中证和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当日估值数据,同时资产管理计划需要实施穿透式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产品在估值原则、政策、技术和方法上与公司对同类型资产的估值保持一致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举体现出监管的意图较为明确,要求理财子走净值化道路。


多家银行提醒消费者:“贷款业务不和任何机构合作”

“近期,我行发现有中介机构或个人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协助办理我行个人经营及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利用客户资金周转紧张、迫切获取贷款的心理向客户索取高额手续费。”临近年关,多家银行公告称,为防范非法中介和个人以本行名义对外宣传该行贷款业务,谋取非法利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郑重声明从未和任何中介机构或者个人开展贷款业务,提醒广大客户提高警惕。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自11月下旬以来,已有山西、山东、江苏、天津、云南、广东等超10个地区,包括国有大行分支行在内,超30多家银行机构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

“年底年初市场主体有较多融资需求,也是银行贷款业务发展的旺季,在这个时点进行公告提醒,不仅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梳理公告,多家银行机构在声明中明确表示不会收取除约定利息之外的费用,如阳泉农商银行、太原农商银行等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在该行办理贷款除收取合同约定的贷款利息以外,无须支付“中介费”“介绍费”“手续费”“包过费”“代办费”等任何费用。

同时,多家银行表示将对不法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比如,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表示,如有第三方冒充该行名义通过微信、互联网站、各类非官方APP、电话、短信等渠道实施虚假宣传、提供信贷咨询及业务办理,从中收取中介费等不法行为,该行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资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

往期推荐




年卡预售!融至道2024年商业银行公开课重磅推出




【邀请函】如何当好支行行长:卓越领导力提升研修班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银行如何打造穿越周期的韧性”巡回讲座在河南开讲

融至道评论
为公为道,致力于中国金融发展。这里是融至道原创观点的汇集,有最靠谱的大势解读、银行业发展分析与转型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