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至道角度|9月2日-9月8日银行热点快报

文摘   财经   2024-09-08 22:00   上海  


42家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披露完毕:社保基金二季度重仓8只银行股

整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42家上市银行中,34家流通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下滑(“A+H”两地上市的银行股仅统计A股股东总数),占比超八成。其中,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沪农商行、常熟银行、南京银行的流通股股东户数降幅居前,分别下降17.24%、15.61%、14.91%、13.94%和13.62%。

股权集中度方面,过半数上市银行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末上升。其中,瑞丰银行、齐鲁银行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增幅显著,分别上升32.39个百分点、20.72个百分点至44.24%、63.39%。

社保基金、险资两大长线资金的动向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重仓8只银行股,分别为常熟银行、成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苏农银行、无锡银行。其中,社保基金组合加仓常熟银行、邮储银行。具体来看,常熟银行获社保基金110组合、社保基金16042组合、社保基金413组合、社保基金401组合增持,增持数量分别为908.08万股、746.87万股、400.68万股、340.97万股。同时,社保基金108组合增持邮储银行500万股。

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组合合计持有常熟银行2.90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9.97%;持有邮储银行1.42亿股,占流通股比例较一季度末增加0.01个百分点至0.21%。

国有六大行“鏖战”移动端:上半年手机银行生态优化迭代提速

在科技浪潮效应叠加之下,智能化、数字化、无人银行等热词在银行体系中越发凸显,商业银行正在互联网渠道移动化上持续发力。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顺应客户线上化、数字化趋势,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日常服务主阵地。据该行半年报,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与活跃度保持同业第一。

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达2.83亿万户;邮储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则达到3.70亿户;建设银行手机银行有资产客户4.1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04%。

月活和日活客户数方面,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8986万户,该行在半年报中提到,手机银行已成为该行活跃客户最多的交易渠道。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达4522.17万户,同比增幅4.96%。工商银行日活客户峰值突破4300万户。

与此同时,国有大行加速移动端科技与零售的融合,其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持续走高。如农业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到,今年上半年,该行手机银行日交易量峰值达13.84亿笔,创历史新高。

另外在手机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增强客户黏性方面,多家国有大行也投入较大笔墨。如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推出手机银行2024版,对注册、登录、转账、消息等核心功能进行优化。该行手机银行创新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型交互形式,为用户提供全新交互体验。适配华为HarmonyOS NEXT系统,将金融服务嵌入鸿蒙系统级场景,通过“小艺语音”唤起账务变动信息实时提醒等功能,实现无需打开手机银行即可获得金融服务。

央行8月净买入千亿元国债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一栏中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8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就在两天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刚刚“上新”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页面。

从政策效果来看,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买卖国债落地,有助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间的配合,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其中,8月净买入债券1000亿元,相当于净投放流动性1000亿元,此举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净买入国债,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性,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表示,在未进行“降准”的情况下,将中国人民银行买入国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具有积极意义,传递出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国债买卖属于常规货币政策范畴,并非在货币政策空间不足下的量化宽松。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演进,MLF货币投放作用正逐步淡化。以国债净买入替代MLF,也可以起到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的作用。

上市银行科技金融“中考”交卷:主打“技术流” 多方位推进体系化建设

经梳理,多家上市银行对科技金融着墨颇多,个别银行在业绩报中提及“科技金融”达30次。综合看,围绕“科技金融”大文章,上市银行正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贷款规模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均已超过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工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1万亿元;建设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31%;中国银行共为8.35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71万亿元授信支持。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创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63万亿元;交通银行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6.0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5.89%、37.87%和8.51%;邮储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近8万户,融资余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

股份行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普遍超千亿元。比如,招商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5829.97亿元,较年初增长8.35%;浦发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中信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330.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9%;光大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10.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8.09亿元,增长31.36%;民生银行对以“专精特新”客群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4000亿元。

在上市城农商行中,北京银行、上海银行表现颇为亮眼。例如,报告期内,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余额3378.95亿元,较年初增长786.59亿元,增速30.34%;上海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535.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1%。

“从各银行半年报来看,在科技金融领域,银行机构均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增速显著增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科技金融已成为提升银行经营竞争力的重要赛道,主动赋能科技金融改革升级和落地实践已成为银行机构的“必修课”。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与质量,有助于缓解金融科技创新融资难题,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多轮支持性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介绍,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一次性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25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以此带动1年期、5年期以上LPR各下降0.1个百分点。

谈及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取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着眼于总量、利率和结构。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表示,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他称,在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座谈会举行

据悉,本次会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而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我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基础扎实、客户资源丰富、风险识别能力较强、产品体系相对完善等优势,促进资金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流动。要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助力科技创新路径,着力畅通“资金—资本—资产”循环。要指导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练好内功、强化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专业水平。要健全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风控有效性。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做好优质项目储备,按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要求,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争取更多项目尽快落地,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在首都取得新突破。

会议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健全多层次科创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多维度科创金融支撑体系,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基础扎实、优势突出。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持续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因地制宜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为下一步在全国扩大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资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

往期推荐




年卡预售!融至道2024年商业银行公开课重磅推出




如何当好支行行长:卓越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圆满结束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银行如何打造穿越周期的韧性”巡回讲座在河南开讲

融至道评论
为公为道,致力于中国金融发展。这里是融至道原创观点的汇集,有最靠谱的大势解读、银行业发展分析与转型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