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至道角度|12月23日-12月29日银行热点快报

文摘   财经   2024-12-29 22:00   上海  


2024年银行业年度画像,十大关键词总结银行业


2024,行将终点。回望这一年,若需一词以形容之,似乎找不到比“不平凡”更贴切的词汇了。

于银行业而言,过往的经营模式可持续性不再。“跑马拉松”“长期主义”已成为银行家们常挂嘴边的比喻,意指在经济换挡期必须摒弃规模情结、速度情结,比拼行稳致远的定力和耐力。拉长视角来看,低利率时代必将催促银行业分化。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提升自身能力的阿尔法,依旧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必答题。
辞旧迎新之际,券商中国记者特以十条主线抬手速描,为银行业“不平凡”的一年立此存照。
关键词一:保卫息差
2024年,银行业再度打响“息差保卫战”。“降幅虽然有所收窄,压力还是很大”“稳息差是重点”……银行家们并不讳言,目标甚至更为现实——“尽量少降”“跑赢大市”频被提及。
关键词二:降本增效
当营业收入增长乏力,“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成为一致选择,也是银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从考核导向上,银行业更加强调提高网点产能和人均效能,从“以完成任务论英雄”向“以创造效益论英雄”转变。风险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逐渐成为银行业务拓展、客户选择的标尺。
关键词三:刀刃向内
在愈发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刀刃向内”贯穿全年,多家银行着手推倒“部门墙”,掀起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覆盖零售、对公、风险、科技等各个板块。其中,通过对原有部门进行整合,缩短决策链条、减少沟通节点、提升整体效率,成为不少银行共同的选择。
关键词四:债市汹涌
这一年,债市收益率演绎了多轮“下探、反弹、再下行”的波动行情,每次阶段性博弈的结果是收益率不断突破前低。作为债市资金大头,银行自营纷纷涌入增持债券创收。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长超两成,成为“保营收”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五:兼并重组
这一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兼并重组浪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其中,银行业的合并重组更显“点多、线长、面广”“减量发展”渐成趋势。
关键词六:人来人往
2024年,银行系统内高管变动依然频繁。年内32家上市银行出现“三长”变动,占A股、H股上市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齐齐迎来新任行长。目前,仍有多家银行关键岗位空缺。新老交替之际,“70后”乃至“80后”已经成为金融系统里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七:涨声一片
2024年,红利低波资产再逢价值重估,上市银行板块也一改过往颓势,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截至12月25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年内累计涨幅超过43%,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
关键词八:房贷调息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在近两年屡登话题榜。国内新增房贷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新老房贷利差再次扩大。
关键词九:“首批” “首单”
10月下旬,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工具,首期额度3000亿元,旨在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各银行迅速启动客户营销储备与对接工作,在争当“首批”“首单”的浓厚氛围下激烈竞争,期望借此争抢高质量上市公司客户,并撬动其他连带业务。
关键词十:30万亿
五年来,银行理财行业历经市场洗礼,从净值波动到“赎回潮”,再到如今企稳回暖,市场规模已稳步站上30万亿大关。


中国票据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中国票据市场2024年回顾:2024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2024年我国票据市场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各项业务增速有所差异,但整体势头稳中向好。票据利率低位运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市场总量稳步增长;2. 服务中小微持续发力;3. 票据助力“五篇大文章”;4. 票据利率持续下行;5. 供应链票据加速发展;6. 票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7. 票据创新不断增强;8. 风险防控有效提升;9. 应用研究积极推进。

中国票据市场2025年展望:预计2025年票据市场将持续稳健发展,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与“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主要展望如下1. 总量增长,结构调整;2. 服务实体与“五篇大文章”取得新进展;3. 利率中枢出现新变化;4. 票据创新呈现新举措;5. 票据解决清欠新起色;6. 风险防控达到新高度;7. 应用研究将有新突破。

多家银行调降美元存款利率

近日,随着美联储的再次降息,江苏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等多家银行纷纷下调了其美元定存产品的利率。

江苏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该行美元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该行最新一期的利率较上一期均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其上一期1万美元起存的3个月、6个月和1年期的定存利率分别为4.45%、4.35%和4.25%。

“相比11月份,12月份我行美元存款利率有所下降,对于2万美元起存的客户,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期的定存利率分别为4%、3.7%、3.5%和2.8%。”汇丰中国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每个月会调整一次利率。

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均表示,尽管银行下调了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但这并未削弱投资者对美元理财产品的投资热情。

某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降息三次,但美元利率仍然处于高位,与之挂钩的相关产品收益仍然较高。

记者注意到,12月份以来仍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上新美元理财产品,且收益率相对较高。例如,12月份,中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均推出固收类美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9%至4.7%和3%至4%。

中小银行密集发行大额存单

临近年末,部分商业银行不仅逆势上调存款利率,还提高部分存款产品利率以提升揽储竞争力。

近日,多家中小银行推出特色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利率多在2%以上。如雅安市商业银行当前20万元起存的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均为2.3%;海南银行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35%。

民营银行方面,新安银行6个月到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在2%以上,分别为6个月2.05%、1年2.25%、2年2.85%、3年3%;锡商银行20万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高达3%;华兴银行20万元起存的“新客专享”大额存单5年期年化利率达2.5%。与此相比,国有大行推出的新一批大额存单整体利率水平较低。如邮储银行发售2024年第166期至第171期个人大额存单,起存金额20万元。其中,1年年利为1.5%,6个月年利1.35%,3个月为1.15%。


10余城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多地分行、金融机构纷纷披露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落地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再贷款政策激励下,目前已有重庆、江苏苏州、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吉林长春、浙江金华、河北保定、四川乐山、安徽合肥等10余个城市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筹集保障性住房上万套。

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随后,多地加大了对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金融支持。


3季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增8%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3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9.15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4.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8.3%。

负债方面,2024年3季度末金融业机构负债为446.51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4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7.2%;证券业机构负债为11.11万亿元,同比增长9.9%;保险业机构负债为3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催收江湖迎变,多家银行自建催收团队


催收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自身催收和委外催收,目前主流是后者。相比自建团队,委外催收成本相对更低,但第三方催收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暴力催收事件频发。2022年起,公安部等部门部署开展了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瞄准“裸聊”敲诈、套路贷、软暴力催收等犯罪活动。

以催收巨头永雄集团为例,该公司于2023年5月被安徽警方查办,26人因涉寻衅滋事罪被移送起诉;2024年5月,永雄集团宣布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这件事对行业影响非常大,各家都更注重合规,也更加谨慎了。”一位资深个贷不良资产业务人士说道。
作为催收的另一个主要手段,法催难度同样上升,立案难也成为了桎梏法催工作的难题。市场格局正在演变,多家银行自建催收团队。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微众银行、三湘银行等银行相继发布关于催收人员的招聘信息,并设有较高的门槛。例如5月29日,微众银行发布一则关于业务运营支持岗位的社招信息,该岗位的日常职责包括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确保委外催收机构不良资产清收资源投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该岗位要求有至少5年委外催收管理或至少3年一线催收相关的工作经验。


资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

往期推荐




【项目回顾】“新银·融未来”公私联动金融服务方案设计训练营成功开展




2025年,中小商业银行往哪里走




第十九届中小银行CEO论坛成功举办

融至道评论
为公为道,致力于中国金融发展。这里是融至道原创观点的汇集,有最靠谱的大势解读、银行业发展分析与转型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