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至道角度|9月23日-9月29日银行热点快报

文摘   财经   2024-09-29 22:00   上海  


六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厚” 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近期对促进大型银行稳健经营会采取何种措施”的提问时表示,资本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本钱”,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屏障。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国内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相比较高。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8.31%;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5.43%。截至2024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分别为13.84%、11.13%、12.03%、14.01%、9.28%、10.30%,均高于监管要求。

在此背景下,为何要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多位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因此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受银行为服务实体经济降费让利力度加大,银行业净息差有所承压,利润增速逐步放缓,内源性资本补充相应受到影响,也是此次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的背景之一。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超1.3万亿元

在资本补充需求下,银行“二永债”发行持续升温。比如,今年6月份,华夏银行全额赎回其于2019年发行的400亿元永续债。在这之后,该行便开启“接续”发行。9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告显示,该行将于2024年9月25日至2024年9月27日发行2024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二期),发行规模为20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3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已超1.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发行总额。业内认为,当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依旧强烈,“二永债”发行或将继续放量。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告诉记者,商业银行仍有通过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金规模的需求。整体来看,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依然在部分领域面临挑战,需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为保持稳健经营、满足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仍需要不断提升资本金规模。

“ 具体从国有大行来看,虽然其当前资本充足率较高,但随着TLAC(总量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落地,国有大行仍需要加大TLAC补充力度。2025年初,四大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需要达到16%。以2023年末数据计算,四大行仍面临一定TLAC缺口,发行‘二永债’是提升TLAC监管指标的重要策略之一。从中小银行来看,其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资本补充渠道相对较少,更需要通过发行‘二永债’进行资本补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表示。


年内超20家银行上调积存金起投门槛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积存金业务是银行推出的一种黄金投资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一种便捷、灵活的投资渠道。该业务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时间段内,按不定期的约定金额或克数购买黄金,并在银行进行存储和管理。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提取实物黄金或者兑换现金。

9月26日,中国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2024年9月27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600元调整为6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已在执行中的定投计划不受影响。按克重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克重维持1克不变,追加克重维持1克整数倍不变。

9月25日,建设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9月27日9:10起,建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点金额(包括日均积存及自选日积存)由600元上调至700元。这是建设银行年内第二次调整积存金起购点,今年3月份,该行将起购点由500元上调至600元。农业银行已于9月18日宣布将积存金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方式。

今年以来,在国际金价频创新高的背景下,已经有多家银行相继调整积存金相关业务。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20多家银行先后上调积存金的起购点。

“银行上调积存金购买‘门槛’,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调控市场需求、保障客户利益以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具体来看,银行上调黄金积存金门槛,一是有助于提醒投资者关注未来黄金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引导投资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选择。二是可以有效调控业务扩张速度,防止业务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对自身经营以及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三是有利于避免短期投机行为,助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人民币汇率连续多日拉升。截至北京时间9月21日4时59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0421元,较前一日纽约尾盘涨295点,最近三个交易日累计涨691点,创2023年7月份以来新高。北京时间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644元,环比增长339个基点。

美元指数走弱无疑是推动本轮人民币上涨的重要原因。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后,美元指数在当日下跌0.3%至100.592,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普遍出现上涨。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指出,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外部因素驱动。8月1日至9月18日,美元指数下降3.37%,这反映了近期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和降息预期升温。同期,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分别相对于美元升值2.25%和2.21%,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小于美元指数下降幅度。

短期来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级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启动降息初期,美元指数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这会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被动升值。

不过,中长期来看,美元降息并不必然导致美元持续走弱。“货币宽松周期中,美元走势将主要由美国与欧洲及日本的经济基本面对比,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差异等因素决定。” 近期美元指数已有一定跌幅,当前市场把关注的焦点更多放在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差异上,未来不排除美元指数转而上行的可能。

除了外部因素,我国经济基本面也是影响人民币走势的关键因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级分析师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还有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较快发展,中国GDP增速有望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这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内在支撑。

金融监管总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保交房取得积极进展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金融监管总局局长在会上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超过5700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1.43万亿元,支持400余万套住房如期交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销售持续放缓导致房企流动资金紧张,部分已售在建项目难以按期完工交付。为此,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住建部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这个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将房企集团的风险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区分开来,充分发挥属地政府的协调作用,把合规的在建已售项目纳入‘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项目建设完工和交付,切实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表示,在协调机制带动下,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8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实现正增长,房地产并购贷款和住房租赁贷款分别增长14%和18%,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同时,为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期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人民银行指导各地因城施策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下调了住房贷款利率,加大住房贷款支持力度。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办

金融街论坛年会已连续举办十二届,2020年升级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后,影响力稳步提升,被业内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9月25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城区专场上,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透露,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办。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介绍,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以来,有效发挥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国际金融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同时也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影响力达到业内顶级。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化水平,广泛邀请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代表、实体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代表齐聚金融街,共话经济金融的热点话题。

据悉,2024金融街论坛举办期间,还将开展“2024金融街论坛购物季”系列活动。这是与金融街论坛首次配套开展的大规模促消费活动,将以金融街购物中心及周边为主活动区,开展咖啡市集、车展、华为新品路演以及餐饮外摆等现场活动,在西单和大栅栏地区开展全球首发系列产品展销,并在全区开展零售、餐饮消费券促销,从10月1日开始,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将统筹近1亿元资金让消费者尽享福利。



资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

往期推荐




年卡预售!融至道2024年商业银行公开课重磅推出




【邀请函】如何当好支行行长:卓越领导力提升研修班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银行如何打造穿越周期的韧性”巡回讲座在河南开讲

融至道评论
为公为道,致力于中国金融发展。这里是融至道原创观点的汇集,有最靠谱的大势解读、银行业发展分析与转型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