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才是核心!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文摘   2024-10-16 18:17   上海  

当前,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正在蓬勃兴起,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共同选择。农商行为何要数字化转型?转型的方向在哪里?转型面临哪些问题?本文以江苏响水农商银行为例,思考探索农商行数字化转型之路。

研判形势

弄清“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一)外部环境变了。政策层面看,2020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数据”是第五种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在当今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并纳入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从经济层面看,我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技术已然相当成熟,涉及到各种领域,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金融业紧密融合,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供了更加优异的技术条件。不转型,就与形势不合拍。

(二)客户情况变了。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企业等,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户老龄化、农户数字工具应用率低、农户流动性低和农村城镇化等普遍存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短、快、频、急”的资金需求,以及客户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业务习惯,对银行提出了新要求。80、90甚至00后,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习惯从网上获取金融服务,并且有大量的移动支付、在线理财、网络借贷等金融需求,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新冠疫情,加速改变了客户的心理,移动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慢慢变成了习惯。不转型,就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三)竞争对手来了。一是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村镇银行打破了长期以来农商行在农村“一家独大”的状态,带来了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二是大行下沉的“鳄鱼效应”。近年来,在国家普惠政策的倒逼下,大行开始下沉,从品牌、技术、利率、成本上碾压农商行,见者通吃。三是科技公司的“隔空打击”。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纷纷加入金融市场竞争,靠海量用户和数据,迅速渗透金融领域,倒逼传统银行创新转型。不转型,就会失去竞争力。

明确方向

思考“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提高效率、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没有固定的形态和一成不变的路径,但是有三个方面需要明确。

(一)数字化转型技术是手段。数字化转型,是手段不是目的。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业务数字化而不是系统数字化升级。俗话说“数据为王”,数据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农商行要从单纯的数据囤积者积极转变为数据挖掘者,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做好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激活内部的存量数据、盘活外部的合作数据,提升数据的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响水农商银行为例,该行从数据基础入手,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普惠之路。

一是依托行政手段,拓宽数据来源。由于过去银行和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经济金融互动性不强、工作协调无抓手,沟通融合机制缺失等,导致数据要不来、不完整和不及时等问题。响水农商银行于2017年10月,推出“政银联动”创新之举,选派80名员工赴县内15个镇区和65个村居挂职金融助理,全行员工每4个人中就有1人挂职,推动农商银行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二是推进整村授信,夯实数据基础。针对普通农户,开展两个阶段历时八个月的“百村千组阳光送贷”活动,以人工记录为主、金融科技为辅,推进走访建档、细分客户,为数字化转型奠定数据基础。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客户营销平台,采集客户基本信息、金融业务办理情况、金融潜在需求及其他信息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自主开发“响易融”数据应用平台,客户经理在走访中,通过微信小程序从大量的获客信息中自动匹配出客户的存贷款数据、电子银行数据等,将客户金融需求进行自动匹配,为进一步做好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依据和有力支撑。

(二)数字化转型金融是本质。技术不是核心,业务才是核心,业务的本质是金融。金融是低频的、非刚需的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的“隔空打击”,如微信、支付宝几乎切断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给传统银行造成了极大威胁。农商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交互由低到高。重抓场景搭建,综合运用金融和非金融方式,特别是切入客户高频、刚需场景,构建线上的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生活场景,实现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做老百姓的“生活银行”。


效率由快到更快。在目前线上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他业务速度,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端做出突破。


风控由后到前。从获客开始到业务结束全流程风控,尤其是在线上业务方面,风险管理部门要从后台走到前台。


管理由粗到细。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用数据分析问题,精细到每一笔业务、每一个渠道和每一个客户。

(三)数字化转型普惠是目标。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系统如何服务于农民,为他们提供更高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紧密围绕客户需求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农商行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响水农商银行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激活了服务场景。

一是渠道延伸,打造农村金融便民驿站。除布放智能终端,为农户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外,积极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乡村延伸,大力推进手机客户端的短信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应用向中青年农民普及,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利性。同时,打通数据共享通路,将政务服务端口接进金融便民驿站,整合社保、医保和政务服务等功能,提供“金融+医保”“金融+政务”服务,丰富“金融便民驿站”非金融功能。

二是线上+线下,服务“外出乡贤”。积极探索融资对接渠道,成立“外出乡贤营销团队”,为在外经商创业的响水籍个体工商业者和小微企业主送贷上门。以江苏全省13个地市的响水商会、行业协会为抓手,主动对接会员业务需求,为外出乡贤建档授信,依托金融科技携带便携式STM集中开卡、开通手机银行,客户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申贷还贷,全力满足在外乡贤的金融需求,扎实推进数字普惠金融。

正视短板

解决“数字化转型根本问题”

当前,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客观上还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在理念上。数字化不只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农商行的领导层要有数字化思维,了解金融科技知识,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数字化思维,还要学懂弄通。

在机制上。加快建立、完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和提升服务相适应的机制,研究制定数据安全、数据脱敏使用、客户信息保护等制度办法,规范数据合理使用。

在渠道上。传统物理网点仍是成本中心,同时也导致农商行惯性依赖网点;自助设备虽然是渠道的延伸,但仍旧走不出低频“陷阱”;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客户活跃度不高,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应用上。数据相对滞后,甚至有些核心数据要不来、要来不会用、用了管不好。数据挖掘针对性不够强,在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和利用方面,未真正实现金融数据资源价值化。

在安全上。数字化转型容易产生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等多重风险的叠加效应,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人才上。制约极为突出。目前,农商行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既熟悉业务需求、又掌握科技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人才储备远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在保障上。大部分农商行的科技投入少,主要以硬件和相关耗材为主,在科技部门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在研发上。农商行的产品研发、业务模式,多数依托省联社科技部门,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创新容错不足等问题,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敏捷要求。

总而言之,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道阻且长”,需要不断探索,积极搭建完善不同层次的人才体系,强化数据的质量与管理,大力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



融至道评论
为公为道,致力于中国金融发展。这里是融至道原创观点的汇集,有最靠谱的大势解读、银行业发展分析与转型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