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好啊,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3年基于UK Biobank数据库发表的的一篇JAMA文章。UK Biobank数据库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它是由英国发起的一个大型人群队列数据库,在国际上大名鼎鼎,截止到2024年,基于UKB发表的SCI文献已经累计1万篇。UKB里面包括了50万名来自英国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参与研究时同意提供他们的生物样本、接受健康检查,并允许研究人员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个数据库也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去申请使用,不过需要支付费用哦~今天分享的就是去年发表的一篇JAMA文章,题目为:Accelerometer-Derived “Weekend Warri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翻译中文为:"基于加速度计的'周末战士'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大家估计看到“周末战士”会有点懵,这是啥?其实就是针对工作日没时间运动,只有周末才能运动的这部分人,作者给他们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周末战士”。这种顶刊还是很喜欢搞一个特有名词的,比如地中海饮食等,大家也可以尝试这个小技巧。P人群:UKB中约10万同意佩戴加速度计并提供了数据的人群。
I干预:"周末战士"式运动,以及规律的体力活动的人群。
C对照:体力活动不足的参与者。
O结果: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中风。
S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使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参与者的运动数据,并分析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从PICOS原则可以看出来,这篇文章想探讨:在周末集中进行较高强度的活动,相比规律平均的运动方式,能否也能带来相似的健康益处。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社会现状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看文章的研究流程图,这也是队列研究很重要的图表,通过流程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和每一部分排除的人数。在103691名有加速度计数据的研究对象中,在排除协变量缺失和体力活动数据不可用的研究对象后,共89573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这项研究的暴露是加速度计测量的运动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MVPA(中度至剧烈的体力活动),但这种阈值推荐是基于问卷报告的数据制定的,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阈值尚不清楚。因此,这项研究分别根据4种阈值将人群分成了体力活动充足和体力活动不足组,1.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MVPA阈值(≥150 分钟/周)2.按照现在活动量的四分位数Q1(≥115.2 分钟/周);3.Q2中位数(≥230.4 分钟/周);4.Q3上四分位数(≥403.2 分钟/周)。在体力活动充足的研究对象中,如果MVPA的运动时间最多两天的时间总和占据一周总时间的一半以上,则其被划分为“周末战士”组,否则为规律体力活动组。结局是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中风。通过链接到英国住院系统获取研究对象的既往住院数据,并根据ICD编码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上述结局事件。在了解了这项研究的研究内容之后,接下来一起看一下研究结果部分~表1是规律的基线特征描述,因为队列研究大多根据暴露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故本篇文章以“运动模式”为分组依据,展示了周末运动组、规律运动组和体力活动不足组的基线特征。图1 使用150分钟/周的MVPA作为划分阈值,展示了MVPA时间最多的两天和其余五天的时间分布情况A图和B图分别展示了周末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的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布情况。在左边周末运动组中,黄色(工作日运动量)和蓝色(周末运动量)差距很多,在右侧规律运动组这黄色和蓝色两者较为接近。这一点也很符合分组的标准,规律运动组的MVPA较为均匀的分布在一周,而“周末战士”组则集中在最活跃的两天。在回归分析中发现,不论是周末运动还是规律运动,相较于运动不足组,都可以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为有4种阈值的分类方式,所以使用森林图做了4张图。我们以A图的部分结果为例,来看一下关联分析的结果应该如何解读。图从左至右依次展示了组别分类、结局事件发生的例数、组中的总人数和关联分析的结果。第一行房颤HR的结果是:0.79(0.75-0.84),解释的意思则是相较于体力活动不足组,“周末战士”组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降低了21%(95%CI:16%-25%),同理,第二行则是,规律运动组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降低了21%(95%CI:14%-27%)。除了用关联分析探索暴露和结局的关联,这篇文章还使用了Kaplan-Meier法绘制了研究对象的累积发病率曲线。横坐标代表随访事件,纵坐标表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不同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该图得到的结论与上述关联分析一致,“周末战士”组和规律运动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相当,且低于体力活动不足组。同时,考虑到不免有人质疑:在短时间内持续的高强度运动是否会更容易造成骨骼或肌肉损伤。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在附表中也做了分析:无论是哪种运动模式都会降低骨骼或肌肉疾病发生的风险。这里除了展示HR和其95%置信区间外,还展示了E值。E值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在控制已测量混杂因素的条件下,如果未测量或者未知的混杂效应想要完全抵消目前关于暴露-结局之间关系,其与暴露-结局之间至少需要有达到多大的关联强度。E值是在观察性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未测混杂对结果的影响。文章的结论则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模式,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时间,就会有显著的心血管益处,集中高强度的运动也不会额外造成骨骼或肌肉负担。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所有研究内容了,我自己总结这篇文章的优点主要是这三点:1.客观指标代替主观指标:通过手腕加速度计收集体力活动数据,对比原来的问卷回顾的方式,让结论更客观更量化。
2.现实价值比较大:文章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不涉及到复杂的生物样本数据,但是解决了现代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疑问,周末运动到底好不好。
3.分析方法清晰明确:文章的分析思路很清晰,通过运动的时间进行模式归类,分为周末运动和规律运动。然后对比这两种模式下的结局。
好了,今天的文献解读就结束了,只要做好选题,分析方法合理,利用公共数据库也能发高分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这篇文章哦,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赵迎迎
审核修改:赵广
斯录欣公司(易侕科研)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科研服务领域,深耕十年,为上百项临床研究提供了研究设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业务团队由科研人员和计算机团队组成,是一家以科研、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