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息州旅舍”浅识 || 李柯翰

文化   2024-09-05 21:00   河南  


一段故事,传唱不朽的传奇。

一座建筑,诉说曾经的辉煌。

元丰年间,息州旅舍,息邸壁书,杨存舍金。

历史经典,就在此刻,徐徐展开,透彻心扉。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初春正月十八日,遇雪,途径息县,赋诗唱和,拜谒城北叔公任伋寓所小竹陂,登临城南濮公山搦管题写“东南第一峰”,一时文坛风流,雅意蔚起。

五年后,也就是元丰八年(1085年),也同样是在初春时节,苏轼已改任汝州,御批于常州居住。而此时,江西吉水人杨存,正奔赴在前往京城汴梁赴试赶考的路上。是日也,惠风和畅,杨存泛舟淮河之上,饱览濮山盛景,目遇之“桃花夫人好颜色”,耳闻之“马援征行在眼前”,口吟之“稻熟鱼肥信清美”,徜徉息县画图中,流连忘返,品味息州美食,夜宿息州旅舍,留一串独属于息州的“取义不贪财”的千古佳话。

一、原典考录

有关“元丰八年吉水杨存宿息州旅舍”一事的记载,目前笔者所见的史料主要有三种:顺治十七年1660《吉安府志》、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光绪三年1877《吉水县志》。而且这三种前后相沿二百余年的文字记载本身,极度相似,相差无多,可谓是史实高度统一,赞美高度一致。更其“接踵东坡”、叙事完整、名物确凿,内涵深远,阅者无不悦乐异常。

又,实因其事为历版《息县志》失载。叹惜之余,遂试为追考,或可添息州盛事群谱矣。首先依次抄录如下:

顺治十七年1660《吉安府志》卷之《杂传·十八》第985页:杨存,吉水湴塘人。宋元丰八年,赴省,宿息州旅舍,既卧,觉床席间有物碍其背,揭而视之,乃盐钞二万引。明日询主人,曰,“前夕何人宿此”。主人曰,“淮甸有巨商某姓名也”。存曰,“此吾故人,设其人回,可与之语,吾在某坊某人家安歇”。又大书于所宿之房,曰“某年月日庐陵杨存宿此”。遂行。不数日之间,商人果从故道,处处物色之,至息邸,主人以存言告,且指壁书示之。乃赴京访存,存审实即举以还之,商人乃捐数百缗就僧寺,设斋,为存祈福。是年,存登第,官至中奉大夫,子孙皆贵显。

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卷第一百五十九《杂记·四十六》第6027页:元丰八年,吉水杨存宿息州旅舍,觉床席间有物碍其背,揭而视之,乃盐钞二万引。明日询主人,曰,“前日何人宿此”。曰,“淮甸有巨商某姓名也”。存曰,“此吾故人,设其人回,可与之语,吾在某坊某家安歇”。又大书于所宿之房,曰“某年月日庐陵杨存宿此”。遂行。不数日,商人物色之,至息邸,主以存言告,且指壁书示之。乃赴京访存,存审实即以还之。商人数百缗就寺为存祈福。是年登第,官至中奉大夫,子孙皆贵显。《吉安府志》。

光绪三年1877《吉水县志》卷六十六《轶事·八》第1775页:元丰八年,吉水杨存宿息州旅舍,觉床席间有物碍其背,揭而视之,乃盐钞二万引。明日询主人,曰,“前日何人宿此”。曰,“淮甸有巨商某姓名也”。存曰,“此吾故人,设其人回,可与之语,吾在某坊家安歇”。又大书于所宿之房,曰“某年月日庐陵杨存宿此”。遂行。不数日,商人物色之,至息邸,主以存言告,且指壁书示之。乃赴京访存。存审实即以还之,商人分数百缗就寺,为存祈福。是年登第,官至中奉大夫,子孙皆贵显。吉安旧志。

细读详品上述三则文字,文言志录体,虽极浅显易识,语言简洁流畅,白描手法纯熟。但也想再择其一则简要翻译白话文并适度脑补部分可爱的弦外之音一下,以便赏读。

二、录文品读

雍正十年《江西通志》所载,大意主要是在记述吉水杨存夜宿息州旅舍“取义不贪财”之事。

北宋元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江西吉水人杨存赴汴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途径河南息县时,千里长淮的美景赏玩后,天色已晚,饥肠辘辘,恰逢“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之东岳红薯香四溢、酸辣粉风情万种、油酥馍千层焦脆,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索性打个尖住个店,明日一早再赶路不迟,于是,杨存投宿于“息州旅舍”。

按:此处“息州旅舍”,仅留其名,太过简洁。位于何处?规制如许?开间几面?纵深几何?木构泥台?酒帘门楣?一无所存。然从下文中“商旅贵客云集、名士贤达满座”可知,此舍必是息州明区,驿中佳馆,窗明几净,宴游雅集之地。笔者似乎已闻到此中深巷酒香,耳畔早起教坊琵琶声矣。

息州美食之美,只可咂舌品味,不见文字记述。想杨存定也饱餐,读几页四书,不觉已至夜深。旅途劳顿读书疲倦的杨存铺床展被,宽衣解带,上床睡觉,却发觉床上有东西碍后背,硌的慌。揭开被褥垫子一看,原来是二万引盐钞。

按:“觉床席间有物碍其背”,一个“觉”字,一个“碍”字,愚以为,用的极尽妙处。此时虽已初春,然凛冽的寒冬仍在不时问候人间。息州世居淮上,地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四季分明,夏荷冬雪,且宋代尚无空调和暖气,床上用品必是较厚实而温暖的。只能是“觉”,不会是“见”,是感觉到了的。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怎么样了呢?也只能是“碍”,不会是“刺”,也不会是“扎”,就那么一大堆财物隐隐地轻轻地硌了一小下下。要不怎么说谁谁明察秋毫呢,谁谁隔了多少层被子感受到了一粒小豆子呢,肌肤敏感度超高哟!当然,杨存并未大惊小怪,四处声张,连夜去找店家,而是来日方长。每逢大事有静气!

再按:食盐,历来为人们生活日用,不可或缺。古时候多盐铁官营,不许私人买卖。宋代稍可,富家大户可以凭官家提供的引盐钞到指定的地方和渠道进行民间经营,以利民用。所以,“二万引盐钞”,当时已是巨额财产,即使放到当下,亦是一笔极大的不菲的现金流。

第二天凌晨,杨存找到店家,询问他:“最近是谁在这房间住宿呢?”

店主回答说:“是淮甸一个商人,姓甚名谁等等。”

杨存听后,说:“这个人是我的朋友。如果他哪天找回来,请告诉他我在京城开封某坊家安歇。”

按:这三句人物对话很简洁,有一种《论语》式的味道,但似乎也更很有品头。住店即住店,问人家之前谁在该房间住过?几个意思?而店家更可爱,直接回复,连个稿子都不打。谁谁在我这住过,对,就是他。而且姓甚名谁,高矮胖瘦,家庭住址,电话手机,传呼小灵通,身份证号,车牌户口本等等,一股脑全给你抖落出去。不得不佩服店家的记性真好。可是,这好家伙,房客的个人隐私还保不保密了呀。也难怪,若不是店家提供这么详细的个人资料,杨存咋就能知道此人是故交,一大笔钱就等着还给他哩。

可能是担心店家把话学不明白,随后,杨存又提笔在房间的墙壁上写下“某月某日庐陵杨存宿此”后才结账离去,重又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只是随身多了那“二万引盐钞”。

按:从这句话的记载文本中可以看出,该文段,必是转录体,不是杨存的日记摘编。杨存于墙上所提之字,断不只是这十个字,而是具体明确的日期时间表述。宋人书法尚意,追求率性而为。愚以为,杨存的此章书法作品,其线条必是坦诚而自豪的,其用墨必是浓淡干湿相得益彰的,其章法必是竖行排列,自右而左,双行布局的。第一行是时间,第二行署名,“宿此”二字,应该会加重加粗,至于是否还会再钤印盖章,笔者不敢继续再想了。只可惜,杨存于息州旅舍墙上题写的这一幅墨宝,现在没有了,当然,这座息州旅舍也早已不复存在,这幅墨宝连同旅舍都早已消散在历史的风云中。不过,据了解,息县确有一块石碑,碑文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题写的“攀龙附凤”四个字,现在也还存在,至少其碑刻拓片笔者真的见过。然后知,石碑是真比砖墙结实一些的哈。

没过几天,淮甸商人急火火地返回息州旅店寻找失物,店家很热情地接待了他。“来,来,来,贤弟,不必焦急,听我慢慢道来。”店家指着墙壁上的留言,把杨存的话和交代的事都转告了他。

按:店家可能是又借机大秀了一下他超强的记忆力和语言感染力,把杨存的高矮胖瘦,家庭住址,电话手机,传呼小灵通,身份证号,车牌户口本,以及杨存题字时的风流倜傥,出门上路时的翩翩潇洒,等等,一股脑全给你抖落了出去。

总之,淮甸商人这颗忐忑的心,此时是已经宽慰了一大半,好,很好,非常好,这笔钱有着落就好。淮甸商人立即快马加鞭,星夜兼程,按照杨存留下的住址,跑到京城找到杨存。故人相见,把盏言欢啊。杨存“审实”“即”以还之,他通过官府作保,公证人见证,将二万引盐钞不加提成,不收回扣,也没要运输费、保管费、看护费、茶水费,更没要辛苦费,一分不少,一文不动的,全部悉数归还给了故友商人。这是什么精神?给颁发一个“感动北宋”的荣誉称号,就问你到底行不行,点不点赞?

不管你感没感动,反正这下这个淮甸商人是真的被故友杨存的行为十分感动了。泪流满面啊,肝肠震悚啊!淮甸商人提出用金钱向杨存表示感谢,但被杨存果断拒绝。不得已,商人拿出“数百缗”到寺院里,请高僧大德为杨存祈福。这件事也就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杨存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随之流传。

故事的结果很完美,杨存“是年登第,官至中奉大夫,子孙皆贵显。”

三、附记杂感

息州旅舍早已湮没,但进士杨存“舍金不贪”的故事一直流传。

进一步查考可知,此吉水杨存,字存之,号正叟,江西吉水黄桥湴塘村人,出身名门望族,世代诗礼人家。如果说提及杨存,不为大家所熟知,那提到杨万里,可能就家喻户晓了。对,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作家,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跟杨存是一个家族的,杨存是杨万里的族曾祖父。

杨万里撰著有《诚斋集》一部,在该书的第一百二十二卷《墓表》中,收录有为曾祖父杨存撰写的一篇文章《奉大夫通判洪州杨公墓表》。墓表记载杨存“建炎戊申正月九日也,得年七十有一”,据此则可推知,杨存元丰八年宿息州旅舍时,刚好28岁,青春正当时。

另外,杨存宿息州旅舍一事,也再次印证了息县地处古官道,南船北马,四方通衢,来往商旅不绝于途,商品贸易互通有无。息县世居官道之说,殷商有武丁借道古息征伐荆楚,隋代亦有文帝杨坚路过息州平定南陈,元丰三年更有苏轼被贬黄州必经息县,拜谒任伋,搦管“东南第一峰”,以及宋金对峙息州榷场互市等可证。

息州旅舍,一处古来烟火气。

息州旅舍,一段感人肺腑事。

息州旅舍,一抹闲品细味情。

大息地
一块历史的厚土,源远流长;一方文化的故园,生生不息;一张发展的名片,熠熠生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