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稀饭,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
香甜娱乐唾手可得的今天,城市化的今日,还有多少个孩子知道这首红薯童谣?我要讲讲有关红薯的故事。
红薯,就是一根野草。它小名番薯,外号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红芋等等。就如乡下娃,一大堆的浑名,想怎么喊怎么叫,它都会答应你。在哪扦插,根扎在哪,精气神便在哪,传奇就在哪里写下。只需些许水和阳光,遇土即生根发芽结果。
一身廉价的骨肉皮毛,都有丰富的营养。红薯,曾是很多人续命的粗粮,是很多人童年的至爱,从不嫌弃的亲伴。
溪河之滨,厚土边坡,山丘荒漠,红薯何惧江湖之远?村烟起处薯飘香。野风翻起满天绿浪,藤蔓与薯块连心,翠绿映衬火红。有了这些光色,天下富足安康。
春分时节,桃红柳绿。乡亲们从地窖取出“红薯母”,码在砌好的炕里,铺些牛粪,撒些细土。不久,嫩苗挤满一圃。
暮春,采摘、扦插、移植,一藤定乾坤。
夏至前后,太阳发威。知时好雨,催男女老少齐上阵,披蓑戴笠,挎筐挽篮,手舞足蹈,薯苗翻飞,画笔墨浓,闪电泛绿,音符蹦跳,一行行古诗俚语在大地上写就。
秋至,薯叶枯黄,薯块将茧土撑裂,圆润的胖娃被地母娩出。大地的礼物,塞满村庄屋院灶台锅碗。
冬临,家人们围炉烤薯,谈说天地的温暖,暖手又暖心。浓郁朴素的香甜气息,弥漫房间和记忆。让难熬的季节又暖又亮。
较之细米白面、大鱼大肉,红薯略显粗糙淡泊通俗低廉。然而红薯,长在从前,种在远处,活于自然。很健康,很粗壮,象山里汉子,河海婆娘,乡下娃子。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他们远离了红薯老家,没有受过红薯的哺育。应带他们穿越浮光,回到纯朴时刻。品尝长情别样的温暖滋味,得到土地原色的渲染。
(作者简介:毛桃,原名何永俊,出息人,知名学者,诗人,作家;李志华,出息人,现居南京,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