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义高:教育之光,仁爱之路

文化   2024-11-10 12:31   河南  


喝一口万泉河水的甘甜,

采一把江南温暖的雨烟,

走一走长城万里的蜿蜒,

看不完北国林海的浩瀚

......

公元2024928日,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迎新晚会上,一曲《祖国平安》赢得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其激荡人心的旋律与感人肺腑的歌词,瞬间俘获了无数师生的心弦。词作人夏义高,以其深情的笔触,赋予这首歌灵魂与生命。对于夏义高,你又有多少了解呢?

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词人——夏义高。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没有听过他的故事,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夏义高生于1962年,息县城关人。他的祖上从山东枣庄逃荒至息县,幸得息县父老收留,这份恩情让夏义高铭记于心。其祖上秉持着勤俭持家的美德,辛勤劳作,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解放前,在如今杉海景区北拥有三十五亩土地。而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随着土改的推进,其祖上展现出高风亮节,将全部土地无偿捐献给政府。彰显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成为夏家珍贵的精神财富。

夏义高的父亲夏清堂,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捍卫国家尊严;投身过青海平叛,守护了一方安宁。2020年,这位86岁的老人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夏义高和后人的心中。

1969 年,年仅 7 岁的夏义高进入县东风街完小(现息县第二小学)就读。这所规模较大的学校,涵盖小学至初中阶段,有近千名学生在这里求学。在那段纯真的岁月里,有两位老师让他记忆犹新——语文老师宋玉荣和数学老师赵华堂。他们的谆谆教诲,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夏义高的成长之路,至今仍在他耳畔回响。宋老师那做好人,走好路的话语,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即便岁月流转,依旧温暖如初。如今在千佛庵路上,还时常能遇见宋老师,宋老师风采依旧、步履从容,虽然身材不高,但是那熟悉的身影仿佛是岁月长河中一座永恒的灯塔。

小学毕业后,夏义高继续在本校初中部学习。那棵校园里的老槐树,就像一位沉默而慈祥的长者,在阳光的轻抚下,洒下一片片光影婆娑的图案。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夏义高整整八年的成长时光,那些欢笑、泪水、努力和迷茫,都被老槐树一一收藏。

在此期间,他的班主任陈文学老师,一位严谨的数学教师,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陈老师作为一名严谨的数学教师,其教学态度一丝不苟。在学业指导方面,他对夏义高秉持着严格要求的准则,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细节。陈老师不仅在学业上严格要求,更以其耐心和智慧为他排解心中的困惑,助他在懵懂的成长阶段,能愉快地面对成长的挑战。

然而,受当时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学ABCD照样当好革命接班人。思潮盛行,他在初中读了两年英语,连基本的 26 个字母都未能完全掌握,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所谓的白卷英雄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1977 年,对夏义高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15 岁的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息县一高的校门。

而这一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犹如春雷乍响,唤醒了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与渴望。学校的空气中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求知热情,仿佛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希望的气息。

在这所充满生机的校园里,两周一次的会考,成为学生们大展身手的舞台。每次会考,同学们都全力以赴,将自己所学尽情展现。而那总成绩前十名的学生名单,会在学校红榜公示。每当成绩公布,红榜之上,总有一群佼佼者的姓名熠熠生辉。在升旗仪式等重要场合,校长总是对这些优秀同学赞不绝口,将他们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这种表彰机制,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

台下聆听的夏义高深受触动,他深刻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内心涌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那一刻起,他暗暗在心中立下志向,要以这些优秀同学为榜样,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好青年。

自此,夏义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开始爱上学习,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知识的甘霖。各科成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高,尤其是英语,进步之快令人惊叹。他的进步,离不开英语老师的悉心指导。高一英语老师陈海如,堪称他英语学习道路上的关键引路人。

陈老师不仅自身教学水平高超,还将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诀窍传授给学生。首先,陈老师强调书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写好 26 个字母;其次,准确读准音标,并通过合上书默写单词的方式强化记忆,使单词能更牢固地存储在学生脑海中;此外,陈老师还指出单纯死记单词效果有限,应当将单词运用到句子中,尝试默写短文,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陈老师还时常用“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名言激励学生,而这句话也成为了夏义高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他面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他自身。他认为现在的学习沦为一味的灌输式,如拔苗助长般急切,又以题海战术充斥学生的生活。然而,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其知识的领悟或许就差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或是某一事件的触发。很多东西不是学的,若孩子能开悟,明晰一门学科的内在脉络,成绩便会迅速提升。实在明白不了的,及时回头也不失为一种智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传统的求学之路。社会上的职业千千万,每个行业都能成才,都能干出一番成绩。教育也应尊重这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高二时期,夏义高凭借自身的努力,英语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然而,这却引起了英语老师胡太芳的质疑。胡老师专门找到他,询问成绩的真实性。面对质疑,夏义高自信且坦然,他提出可以通过专门考试来证明自己。随后,在操场上,同学们以两米一人的间距,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胡老师亲自收取并批改了他的试卷,结果显示夏义高的成绩真实且优异。胡老师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相信他一定能考上大学。此外,胡老师还关心他的入团情况,建议他若未入团可找班干部董保卫帮忙写申请。在五四青年节那天,夏义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年高考,他们班有二十多位同学考入大中专院校,成绩斐然。胡老师也因教学成绩突出,后来被提拔为县纪检领导。而董保卫在学业上不断精进,后担任信阳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说起英语都有伦敦腔了。

1979 年,夏义高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信阳师范学校,其英语成绩65.5 分,位居全信阳市前 38 名。这一喜讯在邻里间传开,成为众人赞誉的焦点,大家都为他喝彩。老夏家出大学生了,这一欢呼声,饱含着邻里对他的祝贺与期望。

当年九月,夏义高,一个怀揣着梦想与憧憬的青年,背起行囊,迈向了信阳师范学校的大门。那大门庄严肃穆,其上镌刻着毛主席所写的八个大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每一个字都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闪耀着指引心灵的光芒。

踏入那宁静而幽深的校园,仿若进入了一座知识的花园。夏义高开启了新的学习篇章,第一堂课都让他终生难忘。那是方敬老师的课堂,方老师以庄重而敬仰的口吻,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崇高的国际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表示,与周总理相比,自己像野人一样。方老师的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期许,他严肃地要求我们:你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而且要让这种修养像阳光一样,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方老师还着重强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话语如洪钟大吕,敲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对于夏义高来说,这就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进了他的心田,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生根发芽,成为他一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此外,心理学李如海老师的教诲,也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李老师指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进来两个字,要能够以二十种不同的语气表达,因为不同的语气会赋予字词不同的含义。这些深刻的教育理念,在夏义高的内心深处不断发酵,逐渐成为他成长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坚实基石。

时光荏苒,1981 年,夏义高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讲坛,成为息县夏庄高中一名普通教师。

在一个平常的早上,他正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地授课,一声报告打破了课堂的宁静,那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突兀。按照常理,这样的打断,可能会引发教师的不满,但夏义高在即将发火之际,脑海中浮现出方老师薄责于人的教诲,于是他迅速调整情绪,原本上扬的音调缓缓降低,轻声地对迟到的学生说道:进来,到位上听课。那声音里没有责备,只有宽容。

课后,他轻轻地来到这位名叫黄明坤(化名)的学生座位前,他弯下腰,眼神中充满了关切,询问黄明坤迟到的原因。黄明坤的眼中闪着泪花,道出了家中的艰难。原来,他有兄弟俩,他们都学习刻苦且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困难,家中还有卧床不起的老人需要照顾,这才导致迟到。

这一番话,就像一把锐利的剑,深深地刺痛了夏义高的心。他心中的同情与责任感油然而生。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方老师的教诲,在那一刹,他深刻意识到助人就是助己,帮助这些在困境中挣扎的学生,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最宝贵的财富。当时,夏义高每月的工资仅仅只有 41 元,这微薄的收入对于他自己的生活来说,也只是勉强维持。但是,他没有丝毫犹豫,从自己那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了10 元,资助兄弟俩。他把钱递到黄明坤兄弟手中时,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眼神坚定地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学业,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我会资助你们,直到高中毕业。兄弟二人听到这些话,感激的都要哭出声来。

此后,夏义高仿若拥有了一颗更加敏感而善良的心。每当看到学生面临困难,他的心就像被一块巨石压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深知,这些学生就如同成长中的幼苗,需要呵护与支持。他无数次与爱人沟通,向爱人倾诉这些学生的艰难处境和自己的内心想法。在他的真情感染下,爱人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逐渐被他的真心所打动,就像被点燃的蜡烛,主动参与到扶困助学的行动中来。

此善举如细水长流,慢慢汇聚成河,感染了全校师生。有困难,找老夏成为了师生们广为传颂的佳话,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流淌。

在夏义高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他坚信,做人是世间最为重要的学问,只有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事业发展才能顺遂。而且,他认为品德修养不应局限于自身,还应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多年后,当徐泽林老师听闻他的事迹,并深入学校进行调查时,竟发现他的捐款行为历时四十余年,总金额超过八十余万元。面对这些数字,夏义高却表现得十分淡然,在他看来,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如浮云般易逝,而人才是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得的真谛,展现出一位教育者和社会奉献者的高尚情怀,成为社会正能量的杰出代表。他的行为为广大民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017 5 月,为响应习总书记精准扶贫伟大战略。夏义高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首先来到临河乡柿树园村,肩负起息县二高驻柿树园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重任。随后因工作需要,又兼任余楼村驻村第一书记。

在柿树园村的日日夜夜,夏义高迅速融入当地生活,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实情,倾听民声,制定精准帮扶计划。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夏义高深知,要拔掉穷根,必须先扶志,于是他积极推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村里有位贫困户叫曹复水,家庭非常困难。夏义高了解情况后因人施策,针对他家提出发展养羊产业。并亲自给他家送来了优质羊种。冬天来临时,学校又帮他建起了养羊棚,到了年关,他发动工作队,积极帮助销售。使他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后来曹复水养羊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他对夏队长非常感谢,逢人就说夏队长好,党的扶贫政策好。

对于种植大户罗纪田,夏义高也为他量身定制了种植计划,亲自为他选购优良种子和有机肥料。夏队长带领二高驻村第一书记殷科才和工作队员经常到他家拜访,帮助他解决生产当中的实际困难,并帮他申请到到户增收补助4000元。使他家的种粮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看到丰收的粮食。罗纪田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是幸福的泪花。

此外,夏义高还积极推动解决村里的硬件设施。柿树园村道路坑洼不平,影响生产、生活;办公条件落后。夏义高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和协调能力。他多次与学校领导进行深入沟通,寻求援助。校长李淮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这一善举。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的建设工程有序展开。

学校先后对村里年久失修的办公楼进行了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成为了村民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对鱼塘进行清理,让这片水域重新焕发生机,不仅改善了环境,更为村里发展渔业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可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公路的维修,曾经崎岖不平的道路逐渐变得平坦宽阔,仿佛是一条希望之路,将柿树园村与外界紧密相连。

夏义高还为余楼村的发展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抗疫的艰难时期,他挺身而出,尽显责任与担当。他心怀大爱,慷慨解囊,捐款 2 万多元,这笔款项为余楼村的抗疫行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助力村庄筑牢防疫之墙。同时,他捐赠的 6 座路灯,如同黑暗中的希望之光,不仅照亮了村民们晚归的路途,更温暖了每一位村民的心。而那修通的 10 多米断头路,宛如一条连通发展的纽带,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让农产品运输更加顺畅,村民出行不再受阻,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

这些建设项目的投入高达 100 多万元,每一分钱都化作了柿树园村发展的基石,每一个建设工程都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如今的柿树园村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息县脱贫攻坚示范村。它的成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和希望。夏义高和所有参与者的付出,将永远铭刻在柿树园村发展的里程碑上。

夏义高在驻村期间,受乡党委书记李华邀请,肩负起文化振兴的重任,在临河乡 15 个自然村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他精心组织活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正如李华书记所言:大凡夏老师讲过的村庄民风大不一样。这种变化是文化力量的彰显,也是夏老师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五年半的时光悠悠而过,他的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江河。在脱贫攻坚,这一重要岗位上,他倾尽自己的能力与满腔热情,全力投入到村庄的发展中,为村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柿树园村、余楼村,他累计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文明户、先进个人捐款达十余万元。他的每一份付出,都深深烙印在村庄发展的历程里,成为村民心中最温暖的存在。

而如今,在夏老师的引领下,息县二高驻柿树园村第一书记殷科才正沿着他当年走过的路奋勇前行。这是一种传承,如同火炬传递,燃烧着希望之光。他们都是乡村发展路上的引路人,带着爱与责任,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一个个村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2024年的农历小年,对于夏义高而言,注定是个铭记于心的日子。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亲自登门拜访,带来了县委县政府的亲切问候与关怀,对夏义高多年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一刻,温暖满溢,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照进了屋子。

管书记满含期待与鼓舞,勉励他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争当中国好人,为息县乃至全国树立良好典范,为家乡争光添彩。

夏义高自觉所做贡献微薄,面对管书记的信任与重托,他深感责任在肩。他说:定不辜负这份期待!

退休后的夏义高,并未选择安享悠闲时光,而是将自己的心血与热情倾注于繁荣息县的文化生活。他深知文化对于一方水土的重要意义,于是慷慨解囊,为息县的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春光合唱团等社会团体累计捐款达 5 万多元。这一善举,对于息县的文化团体而言,犹如雪中送炭。作家们因此获得更充足的创作资源,得以深入挖掘息县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用文字描绘出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摄影家们有了更多机会捕捉息县的精彩瞬间,通过镜头展现息县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春光合唱团则能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以悠扬的歌声传颂息县人民的美好生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夏义高亲自创作的《祖国平安》,这首歌曲在息县大地广泛传唱。它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更是凝聚着夏义高老师对祖国深深热爱之情的艺术结晶。歌曲在息县的唱响,激发了息县民众的爱国情怀,在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中,人们感受到了对国家安宁、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也让息县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夏义高,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息县树立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铭刻着他对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每一个息县人守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向着美好的精神世界不断进发。
(作者:张磊,杨店乡安寨村第一书记)

大息地
一块历史的厚土,源远流长;一方文化的故园,生生不息;一张发展的名片,熠熠生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