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这么一个传言:
学渣和学霸差距在英语,主要是在小学显现,核心差异是勤快。
学霸和学霸竞争在数学,主要是在初中显现,核心差异是智商。
学霸和学神较量在语文,主要是在高中显现,核心差异是天赋。
一、英语
英语本身是一门外语,学它就和我们学母语说话一样,不存在所谓“超前学”。
就像虽然多数孩子是1岁半左右开口说话,难道他1岁就能说话就是不好的吗?
现在学校开设英语课的时间全国并不统一,存有地区差异。
如在深圳,小学一年级就普遍有英语课。
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却大约要在3年级才有英语课。
甚至据我所知的山东,省内各城市开设英语的时间也不相同:如青岛大约一年级就有英语,而同省的其他较内城市就三四年级才有。
你看,未来高考至少同一个省是同一套题,这些晚学习几年的孩子是否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同省竞争者呢?虽然学习时间长不代表学业成绩一定更优秀,但至少是让人不踏实的。
如果能弥补,就不要冒这个险。
而在小学鸡娃英语的方法无它,勤快罢了。
听力、阅读抓起来。
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在阅读中背单词,积少成多,到了初中就能腾出背单词的时间花在其他较弱科目上。
能在家坚持阅读、听力、练口语,自然是最好的。不过自身经历发现,就算父母是名师,在家给娃一对一家教,始终还是比较随意,系统性比专门机构稍弱。
因此,其实报英语班辅以在家坚持阅读是最好的安排。
(张孝纯老师)
二、语文
现在"大语文“呼声不绝于耳。
什么叫“大语文”?
”大语文“思想是已故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老师提出的。
它不是一本书或教材,而是一种教育观:把语言学习融合在各科学习与生活中。
从内容上主要包括:字词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生活常识;从能力上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语言学习最终要落实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口头+书面),学校考试更侧重于书面写作。
所以我们把语文鸡娃要点简化为:阅读+写作。
在阅读中识字、积累字词、学会思考;把字写正确、写整洁美观,把文章立意写清楚、新颖,有深度,把观点呈现得有逻辑,有感情,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这可不就是要从小学培养的?
如何语文鸡娃?
1.重视写字、练字。
2.重视早读、阅读和写作。
通过轻松读物培养阅读习惯,逐渐过渡到读经典。
认真选择课外读物,做到文学(故事/小说类)和科学(百科类)有搭配。
此外,大语文包括的历史地理、哲学也要抓起来。
总之,开卷有益,认真选择读物。
三、数学
大多数孩子都是普娃。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奥数补课培优,不如抓好基础,基本概念、定理,严抓计算。
不要轻视计算,认为未来反正有计算器。
要知道,数学应用题里也免不了计算。
计算错误,可能影响你的思考判断,犯了逻辑错误都不能察觉。
当然,如果孩子确有数学天赋,另当别论。
四、发展孩子优势
我曾在不止一篇文章里提到:有了自信的孩子就像找到了人生支点,能撬动无限可能。
如果孩子没有显露出数学天赋,我认为小学把英语作为优先发展科目是可行的。
它只不过需要大量阅读、敢于开口说,勤快记单词等,拼的就是勤快和踏实。
我朋友的女儿小一时本来很难缠,但由于在外教课上显露出英语优势(因为她在美国长大到3岁才回国,有基础),于是一路开挂,带动其他学科优势发展。
此外,不要因为小学时大量阅读的巨大好处尚未显现,就怀疑”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孩子在小学大量阅读就好像贝在壳里酝酿珍珠,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最后产生思考的珍珠——这就是未来的书面写作能力。
五、总结
在应试环境下,小学发展一门优势科目是值得考虑的策略。
对于没有数学天赋的娃,需要抓紧语文和英语,尤其是英语。
这两门语言学科也正好需要的是长期积累,几乎不存在前几天分享的北大刘云杉教授探讨的“提前学”的弊端。
优先选择英语能让孩子在初中省下时间去攻克其他弱势科目。
大语文阅读是可行的,也是较易执行和坚持的,它需要的就是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