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成绩那么好,却混得那么差

文摘   育儿   2024-11-28 12:46   广东  

(唐尚郡)

近几日,“高考钉子户”唐尚珺被退档的事引起了广泛热议,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深深地为他惋惜。

在连续15年的高考中,有很多次他明明已经被名校诸如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录取了,他却选择为了“清华”复读,把大好的20-35岁年华,执着于清华这一条路;当今年已经35岁的他决定不再复读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学校录取他。

就算最后幸运有学校录取他,但还是没有梦圆清华,那这15年的坚持,意义是什么?

唐尚郡

我认为唐尚郡的遭遇或许跟许多因素都有关系:

首先他个人对大学、对人生的规划可能认知比较局限。

或许他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从小听到的名校、好大学就是清华北大,认为只有读了清华北大才能光宗耀祖、人生幸福。他似乎不知道就算本科没有读清华,只要读了大学未来还可以考清华的研究生,而那也不啻为“梦圆清华”的另一条路。

或许他也曾犹豫过,但那么多年都坚持过了,今年放弃不是功亏一篑?他为“清华”投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越到后面越像赌输的赌徒不愿下桌。

如果他曾读过毛姆《人性的枷锁》里这样一段话,或许他能早日得到启发:

“如果你问我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毛姆《人性的枷锁》

(毛姆)

《人性的枷锁》里的主人公学了很久绘画却没有很大进展,于是请求老师建议,他的老师给了他上面这个建议。

从来不愿半途而废的我也从那时开始认为:

有时候坚持是懦弱,放弃更需要勇气。

有些坚持就是执拗和歧途。

在一条不适合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可能南辕北辙。

(唐尚郡和父母)

其次,可能还与他周围的环境有关。

唐尚珺的父母都是农民,质朴地爱着儿子,支持他的决定,但却由于自身的认知也无法给他有益的人生指导。

加上周围机构或学校的推波助澜。

他们需要上线率、重本率、甚至也需要一个能考上“清北”的学生为学校或机构争光,好做招生宣传,于是他们允诺给唐尚珺高额奖金(10万、8万都有),而他也正需要这些钱为父亲治病(癌症)...

......

种种因素加起来,让他多次选择放弃很多学生求之不得的985,而执拗地逐梦清华...

不知道在这漫长的15年里,有没有人提醒过他无论读什么大学(乃至读不读大学),都不过是人生幸福的一个路径,不要太执着于”清华“,乃至大学。

知乎上有个热题:为什么我成绩那么好,却混得这么差?

唐尚郡的学习成绩算优秀的了,为什么在他的同龄人已经开始成为行业骨干的时候,他还在为上大学忧虑?

这其实不是个例。

生活中也很多这种例子。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毕业走上社会了却很多适应不良。

老家的一位邻居,90年代名牌大学毕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与专业不对口的单位(那时候包分配),于是他做得很不开心,又看不惯单位的一些作风,于是从很多人眼里的香饽饽单位辞职了,后来的很多年里都找不着像样的工作,连媳妇也娶不上,因为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一个没有稳定工作的人。

我爸经常用这个例子教育我“做一行爱一行”,”找工作要骑驴找马“等等。

但能不能提供其他更加实际的指导呢?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虽然我爸在他那一辈里算是学历尚可的人了,但依然无法给我很好的人生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他们就像唐尚珺的父母,以及无数个小镇青年、做题家的父母一样,支持、鼓励孩子读书、上大学,只要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他们都义无反顾、砸锅卖铁地支持,始终坚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认为只要读了大学,似乎人生就能一片坦途。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些人从一上大学就迷茫,浑浑噩噩混到大学毕业,甚至毕业证都拿不到;

一些人大学毕业就失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频繁跳槽,当同龄人已经扎根钻研一个行业时,他们还在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纠结,毕业5年内似乎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为什么成绩那么好,却混得这么差?

我认为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中小学校、家庭可能比较欠缺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不仅是中学毕业读职中或高职,而是包括了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思考、职业规划、职业实践等等方面的教育。

它也可以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也可以在日常家庭教育中。

我们的中小学和家长太过重视“考大学”,而较少引导孩子思考“考大学是为了什么”。

如果唐尚珺有一个老师启发过他“考上清华/大学是为了什么,你要过什么生活,你要做什么职业..."或许他就不会在漫长的15年里局限在”清华“这一个选择。

我真心认为,比起向孩子强调好好学习考名校考大学,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思考“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未来要做什么工作/职业”。

应该让他们知道:

无论读或者不读大学;

无论读或者不读名校;

它们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

都只是幸福的一个手段。

而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认识后,何愁学习不努力,人生不精彩?

说回来:“为什么我成绩那么好,却混得这么差?”

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我们作为社会螺丝钉的工具作用,而较少关注我们作为具体人的自我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

它包括自我觉察、规划、如何让自我良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实践和调节等等。情商教父戈尔曼也在《情商》中认为,1%的智商+99%的情商=成功

或许情商(如何认识自己、实践和调节自己)以及职业规划也正是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应该着力的地方。

说到这里,真希望每个父母都读读《远见》。我大约在几年前读到,非常后悔没有早日读到,而导致职业走了很多弯路。

作者把职业生涯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5年:

第1个15年:

提升可迁移的能力,和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找出甜蜜区:自己喜欢、自己擅长,和世界需要这三方面的交叉点,然后加紧努力和积累力量。

第2个15年:

精心打造自己的甜蜜区长板,聚焦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内容,发展影响力,为第三阶段做准备。

第3个15年:

教导接班人,聚焦长尾,从事自己的爱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等等。

《远见》

总之,我们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有职业教育的意识;这包括中小学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思考,大学毕业后能提出可行的职业规划建议等。

最后,

希望唐尚郡有个好前途。

愿你的孩子有个好前途。

THE END

就算读到博士也要上班——有意识地职业教育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燕掌门AngelWu
分享儿童教育知识,传递儿童教育信息。视频号同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