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开篇文字,如果是唐太宗李世民大帝读到这段话,估计会摸摸胡子咂咂嘴,评价一句“一般”。
开玩笑,李世民是什么人?隋末年间,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他李世民帮着亲爹李渊杀出重围,建立大唐基业,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如果是今天,2024年,江苏省的“南哥”读到这段话,可能会心有戚戚——
唉!现在的江苏有三方鼎立,有十三太保,有三十六路反王,也有七十二股烟尘,凑一凑都能搞个一百零八将了。
等一下,江苏省,南哥?哪个南哥?别误会,主要是江苏省情况特殊,你能理解吧?
江苏到底有多少个“南哥”?这是一个薛定谔都无法确定的问题。
南通悄悄的揣着些小念头也就算了,毕竟也是十三太保之一,GDP单位灌南是什么回事?戴南镇是什么回事?正南村又是怎么回事?
当然,以上内容其实更是诙谐调侃,咱们江苏省还是很团结的,对吧?
苏州:是的,没错,欢迎大家来苏州玩。
昆山:是的,没错,欢迎大家来昆山玩。
浦口:是的,没错,欢迎大家来浦口玩。
……
南京:???
江苏只有一个南哥,那就是南京。其实很多时候,南哥作为江苏领头人,时不时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
纵观全国、古往今来,你见过哪个省份像江苏现在这样的?独一份。
那我们就要顺势问一句,为什么?
事实上,这不是你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别人实在是太行了。
光从GDP来说,不提苏州南京这俩,只看你来我往勇争“十三妹”的连云港和宿迁,2024年上半年,这两座城市的GDP都超过了2000亿。
2000亿是什么概念?整个西藏今年上半年GDP只有1189亿,宁夏省2541亿,海南省3605亿。
连云港和宿迁可是江苏省以穷出名的“苏北”。
说到这里,有个疑问就出现了:连续20年领跑全国的超级县级市昆山,GDP早就突破5000亿,为啥没能升级成新的“太保”?
问得好,这就要谈到城市的底蕴。
徐州,华夏九州之一,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江南文化的核心载体;
泰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苏中门户,水陆要津,咽喉据郡;
南通,千余年城建历史,中国近代第一城;
宿迁,项王故里,中国白酒之都,2700多年的建城史;
……
经济可以发展,GDP可以奋进,但是城市文化底蕴是无法创造的,只能由时间浇灌出果实。
换句话说,江苏十三太保,盛名之下必然有几把刷子。
这也是为什么,南京能够稳坐江苏“头把交椅”,懂不懂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含金量?
懂不懂两次衣冠南渡保留文脉火种的重大意义?
懂不懂开启和终结中国近代史的关键城市地位?
什么?你不了解南京,你不懂?那你就得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前排提醒,文末有留言互动福利,留言即有机会免费包邮获赠本书!
超值优惠购书,点击下方图片~
▽
在正式介绍这本典藏级国民地理书之前,你的心中需要先记住一个小问题——
世界上的璀璨文明很多,比如两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等,我们的华夏文明,最令人动容的特征是什么?
记得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缓缓打开这幅5000年的时间长河画卷。
5000多年前的良渚“水上都城”,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与神的对话,1600余年历史的莫高窟千米沙石画卷,1000多年前唐长安城“象天法地”的王都秩序,200多年前圆明园极致的浪漫世界......
每一页,都是千百年;每一页,都是无数先民的智慧;每一页,都是华夏文明的壮烈史诗。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共分为四个篇章,尽览中华文明的起源、生长、互动融合与无尽的智慧创造。
起源·满天星斗:
早期,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蒙昧时,良渚、二里头、三星堆等在各地陆续崛起。就像黑暗中的火柴,不断点燃又熄灭;
生长·众城崛起:
后来,越来越多的村镇、城池在各地兴起,像长安、南京、丽江等,在华夏大地上,它们就像持续燃烧的灯火,照耀千年;
互动·融合交流:
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的交流互动非常频繁,包括长城、大运河、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大地上画出了一条条闪亮的动脉,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让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创造·沧海遗珍:
这是中国更加繁多的物质文明创造史,它们如同沧海遗珠,弥足珍贵,包括民居、梯田、古塔、兵马俑、圆明园等。
第二篇章为什么写城?
城,所以盛民也。人走到哪里,城就建到哪里。
5800年的风雨兼程,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从或圆或方没有统一规范的城,到周天子的营国制度,到秦汉隋唐的盛世之城,再到宋元明清的千城崛起,开枝散叶,由点而面,织成我们的华夏疆域,约200亿中国人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中华文明以“城”的形式得以承载和绵延。
第二篇章的第四座城,是南京。
书中关于南京,先用了“落寞、伤感、悲痛、唏嘘”来形容,旋即将南京整个城建历史展开,看风流意气,叹六次城毁人亡——
“南京!南京!在华夏文明的征程中,它从未离场。”
从楚威王观此地有紫气而缘起,一座普普通通的江东小城石头城,走上历史舞台。
西晋之时,五胡乱华,大批北方士族南下避乱,史称第一次衣冠南渡。
正是这个时候,地理位置优渥、山环水抱的南京成为文明堡垒,一跃成为南方经济文化中心,自东吴立国,至隋一统天下,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六朝均建都建康,共历324年,史称“六朝建康”。
随着一代狠人朱元璋横空出世,1368年在南京称帝,南京这座城市再次与华夏文明命运相连,沉寂许久的南京城迎来空前繁荣。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建立,终于撕破近代史的一角,南京又一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堡垒。
时至今日,南京曾遭受的千磨百折,兴亡的痛苦和血腥,已经化作瑰丽的浪漫,汇成城市的史诗。
这就是南京,饱受磨难,坚韧不屈。
跟着《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我们能够以文明的视角,看见诸多城市的宏大叙事,重新发现“城”的史诗。
临近结尾,你还记不记得那个问题——华夏文明最令人动容的特征是什么?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华夏文明5000年的生命力
一代代创造、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守护
放眼全球
唯有我们的文明
未曾中断
留言互动福利
转发本文,并留言说说
你对南京的最深刻记忆
or
你对华夏文明的认知起点
我们将抽取1人
送出这本《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最后,祝愿各位国庆节快乐,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