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凌晨3时30许,柴达木的夜空寒星点点,呼啸的寒风左冲右突,吹打着接触网发出“呜呜”的响声。在青藏铁路乌兰至德令哈站区间上行线K440处网围栏外,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柯柯探伤工区的4名职工整装待发,准备开始当夜的钢轨探伤作业。
“夜晚天气冷视线差,要戴好手套做好保暖防护,上下路基时,要注意脚下安全。”工长马永福强调夜间作业注意事项。
极寒天气下,钢轨内部有时会出现细微损伤。近期,柴达木地区普降大雪,气温跌破零下20摄氏度。德令哈工务段随温而动,对管内线路钢轨逐段开展地毯式探伤检查,对探伤发现有内部损伤的钢轨及时予以切割更换,以确保冬季行车安全。
3时40分,“天窗”命令下达。几个人抬起钢轨探伤仪,快速走上线路。马永福蹲下身子,将探伤仪探头轻轻擦拭干净,又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上一层耦合剂。随后,他双手握住探头,身体微微前倾,开始沿着钢轨缓缓移动探头。行走当中,他眼睛紧紧盯着探伤仪显示屏,每一寸钢轨都检查得极其认真,生怕漏掉任何一处隐患。跟随他的检查节奏,其他人眼睛也时刻不离探伤仪显示屏,并不停地小声讨论。
随着几个人脚下缓缓移动,探伤仪发出“滴滴滴”的鸣响声,每推进一段距离,他们便停下脚步,仔细记录和分析探伤仪数据。青工王建业不停地问这问那,虽然入路只有短短两年,但他勤学好问,已熟练掌握探伤的技巧要点。走出几百米后,他主动接过探伤仪开始独自操作。探头在缓缓移动,显示屏上的波形在起起伏伏,王建业的表情也在不停变化,他神情专注,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舒气,俨然是一名资深的钢轨 “B超大夫”。
“一旦发现异常信号,就要反复探测和确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马永福一边记录,一边叮嘱王建业。
往前走,风声愈烈。凛冽的寒风吹打在脸上刀割一样难受,但探伤检查一直在顶风前进。经过整整2个小时的不间断检查,5时30分,“天窗”圆满落幕,大家整理好机具,快速撤出线路,当夜,他们共完成3公里线路的探伤检查。
此时的柴达木,依然繁星满天。
供稿:德令哈工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王静波 李得璞
编辑:卢婷
审校:赵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