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迪客车的闸片托检修时很难取出内部的固定圆销,这个小装置尺寸合适、操作简单,而且省时省力,大家都来上手试试,有啥不合适我再改进。”11月18日9时许,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辆段客车检修车间配件加修室内,配件班组工长孙国光正在向身边同事讲解自己的新发明。
今年54岁的孙国光,已担任配件班组工长多年。他是检修车间里鼎鼎大名的“发明家”,为人低调,不善言辞,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正式退休。工作之余,孙国光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来为日常检修助力。安全生产的难题、工器具的改造,成了他整天最爱“鼓捣”的事。他的好多小发明,不仅节约了维修成本,还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分解“绿巨人”动车组车体过程中,车端连接线拆卸困难,加之接线位置空间狭窄,整个作业过程费时耗力。孙国光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该车型的连接线是担在一根横架上的,如果一根一根去拆,很容易会对端头内的插针造成损伤。带着问题想办法,他脑海中很快构思出一个担线架子的雏形。为方便作业,他又萌生出在架子下加装轮子的想法。经过一周的潜心琢磨,一款设计小巧、操作简单的拆线小车制作完成,拆卸连接线的难题迎刃而解。
“这个小车可进可出、移动灵活,在减少配件搬运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人身安全风险。”检修车间党支部书记王青阳对孙国光设计制作的拆线小车赞不绝口。
作为车下走行装置的重要部件,抗侧滚扭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观察中,孙国光发现,安装座里面的尼龙胶套一旦磨耗过限,就会报废整组安装座。单只安装座的造价在2000元以上,一辆车装有4个,这样换新成本就接近万元,每年检修此类车型70至80辆次,维修支出更是高达几十万元。
胶套与扭杆座内壁贴合紧密,生拉硬拽无济于事。孙国光反复设计、不断研究,最终利用“杠杆原理”破解了难题。他找来废旧钢板和钢筋,经过设计、下料、裁剪、试验,很快就做成了一把尺寸合适的扳手。再将扳手端头做成弯钩状,这样就能严丝合缝地卡在尼龙胶套的底部,作业时能将胶套轻易取出。这个“小发明”一经问世,就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如今
孙国光研究制作的一件件“小发明”
在车辆检修过程中发挥着着大作用
他的每一个“良策妙计”
都在为安全生产带来“加速度”
供稿:西宁车辆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权翠芳 杜云鹏
编辑:卢婷
审校:赵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