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细石叶技术发源地在嫩江流域

文摘   2024-07-23 16:46   黑龙江  

  在嫩江流域,有一处被誉为“北方漁猎文明摇篮”的史前遗存——昂昂昂溪新石器文化遗址。1930年,在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带领下,考古工作者曾对昂昂溪五福区域几座沙丘进行了科学挖掘,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古人生产、生活用具,其中以碧玉、玛瑙、蛋白石等优质石材制作的石器最为精美。

昂昂溪文化遗址昂昂溪博物馆

  经过专家学者、石器爱好者考古、调查,在嫩江中下游两岸及其支流存在着大量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古人类以间接打击法剥离细石叶又经压、琢等技法制造的细小石器工具被广泛运用在当时的漁猎生活当中。

  一项劳动技能的产生,必源于先人技术的发源、传承。那么,细石叶技术源头又在哪里?

  以往,关于细石叶技术的起源地主要有“华北地区起源说”“西伯利亚起源说”“蒙古中东部源说”以及近年来的“东北地区起源说”。

  嫩江是松花江的北源,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正源称为南瓮河,流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在肇源县三岔河与松花江南源汇流为松花江。嫩江古称难水、脑温江、诺尼江,清张穆《蒙古游牧记》称其为嫩江。“嫩”源出女真语,为碧、青之意,故嫩江因水色而得名。  

嫩江碧玉石核、石锥

  无独有偶,在嫩江流域出产一种绿色的石头,当地人称之碧玉或绿鸡肝石,它是大兴安岭亿万年前隆起造山的产物。因其硬度高、有脆性、节理性又好,故成为这一地区史前人类制做石器的首选石材。

  2017年春季,史前文化爱好者们发现了嫩江中游太平湖周边遗址群,经与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共同开展野外遗址调查、现场挖掘考证、地层年代检测后得出结论:该遗址群古人类生存年代为旧石器晚期,石叶技术为发展成熟阶段。考古还发现了简单剥片技术体系与系统剥片技术体系,以剥离石叶(长石片)为最终目的,存在剥片前对核体“几何组织结构”的修型、预制现象,以及台面预制修整。由此证明古人类对技术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对美的追求。

  制做石器的石材为碧玉、鸡肝石、玛瑙、蛋白石和细泥石,主要剥片方法为锤击法和压制法,有石叶、石核(楔形、棱柱状石核)和少量的细石叶石核(楔状石核、船形石核)。经专家鉴定,太平湖遗址群为旧石器晚期石叶技术阶段。

调查报告太平湖周边也是中国旧石器晚期优质石器原料主要产地高星老师在查看制作石器原料。

  细石叶技术是在末次盛冰期来临时狩猎采集者面对生存环境挑战而诞生的新技术。气候转暖后,草原、苔原地带生存的古人类逐渐将石制工具小型化。由于大型食草动物的减少,古人将狩猎对象转移到飞禽、鱼类水产及小型食草、食肉动物身上,这些细石器工具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有优质的石器原料,有非常优秀的石器制作技术,还有大量的石器标本,它们是以证明太平湖周边石叶技术和嫩江流域的细石器技术有传承关系。

音河边采集到的石器标本洮儿河畔碧玉箭头

  洮儿河是嫩江下游的主要支流。这里的碧玉石器是与嫩江中游史前文化交流的见证。

  笔者常年游走于嫩江两岸,对于嫩江中下游的史前遗址分布及文化类型非常熟悉,也采集到大量的石器标本。经过观察、学习、对比,大胆推测:细石叶技术发源、传承于嫩江流域!

卜奎书院
传播齐齐哈尔地方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