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毓兰传

文摘   2024-10-29 18:30   黑龙江  

 先父魏毓兰,原名云兰,字馨若,一字馨钥,号琴猗、徐乡,又号木叶山人,1876年古历十月初七生于山东省黄县诸由观镇魏家村,乃平山老人魏瑞龄之长子也。幼聪慧,从父读,过目成诵,诗文并工。十三岁应童子试及乡试,年十七,随父至县城,遇招远大儒孙丕成于十字口王燕禧堂。丕成字敬夫,为清末举人。才气纵横,识见深远,尤喜奖掖后进。奇其才思敏捷,乃免其束修,供给膳宿,携归教读。当夜为授两都赋,晨即成诵,师大异之,知其绝顶聪明,遂尽出所学,督课益严,盖冀其能青胜于蓝而冰寒于水也。时以科举取士,士人为学。莫不致力于制艺,以为游泮阶梯。孙公独不重此,日课为讲学术源流,二十四史,《文献通考》等,退息则论时务,旁及西学,乃使见闻日广,腹笥渊博,下笔为文,万言倚焉;一生学术思想,遂植基于此时也。是年,中日战起,清军挫败,孙公愤清室之无能,颇慕东邻之维新。毓兰时闻师论,渐生反满之心。孙公尊人云官公,以举人大挑陕西榆林知县,十余年后升咸阳首县,思想亦新,不同流俗。为避师公讳,乃更“云”为“毓”易名“云兰”为“毓兰”。毓兰日生春风,久沾化雨,名师高徒,自然学思精进,三年乃大成。同时受业者,尚有黄县闫宝琛,栖霞谢洪涛,皆一时之隽也。年二十,返里应试,一鸣惊人,其后岁科两试,率列榜首,乃补廪贡生,试文大部刊入《齐鲁讲学编》暨《山(江)左校士录》中。益博涉中西传记,文名日噪。嗣清廷资遣各省学生游学外邦,毓兰与邑人丁世峄,徐镜心等皆膺选。遂先后去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

 毓兰既东渡,目击彼邦新政,益叹服师言有徵;复闻孙中山先生兴中会旨首,遂萌革命思想。适孙中山先生至日本,乃响慕往会,交谈甚欢。孙强其入会,以为山东代表。毓兰则以时从中山先生者多哥老、洪门各会会党,而学生入会者尚少。后虑党人名单泄露累及家人,故仅表示愿效驰驱,而不愿为入会之形式。孙中山先生虽引为憾事,但仍以同志视之,此为山东早期识中先生之第一人也。

 乙已年秋八月,孙中山由美至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邑人徐镜心始首先加盟,被委为山东分部主盟人。十一月,取缔留学生之案作,毓兰、镜心相率返国,借作革命运动。时初停科举,兴办学校,镜心与谢洪涛至烟台创办东牟中学,以为革命机关部。唯经费短缺,经由夫人马淑贞女士卖奁田捐赠始成。毓兰与鸿涛谊属同学,与镜心亦为莫逆交,闻讯振奋,遂出任县立小学坐办以应之。旋于本村创办黄滨高等小学堂,以为唤醒民众,专以倡导革命为务。唯风气未开,阻挠者众,几经奋斗,始底于成。时镜心已会兄文炳及王学锦设师范班于赵踵先所创之育英学堂内,闻毓兰出,急与之通声气,并请其负县内领导之责,密谋在鲁起义。惜未几内部发生歧见,教习张春芳鼓动风潮,抢夺校权,毓兰恐以一已而伤大局,亦虑事泄危及家人,遂决计忍让。会济南优级师范学堂招考举贡生监,乃考入该校就读。课余之暇,仍不断与故人交往。时天津主政者某,贪墨酷虐,民怨沸腾,毓兰激于义愤,遂上书参劾。闻者骇怖,众以书生而参大吏,将罹不测之祸;有目为狂妄者,有劝其避祸者,毓兰均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书上,某竟以此获罪弃市,人心大快,由是侠名远播。

 光绪三十三年,清廷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为行省,开放出关之禁。徐镜心遂潜赴关外,组织《盛京时报》于奉天,发挥革命言论。毓兰闻之,深服其见。盖以东三省为满洲根本,覆满必先撼其根也。后经蓬莱刘翰卿之荐,亦远赴长春,受聘于《长春日报》,主持笔政。该报乃同盟会员主办之革命报刊,排满拒俄,讥评时政,启迪革命思想,辽、吉、黑三省中,闻革命之说而奋起者,此二报有先驱之力也。

 宣统年间,万宝山发生鼠疫,迅即蔓延,死亡相踵,人人自危,县令隐而不问也。毓兰愤揭其事于报端,并著论为民请命。县令阅报震怒,恐事闻于上,乃横施压力,迫其更正。毓兰不受威胁,更辟专栏,专报疫情;举凡患者之姓名、里居,均报导纂详,并注明当日死亡数字。令益怒,思构陷入狱,以泄私念。谋泄,激起民变。众谓,疫祸如此,无闻问者,魏主笔为我喉舌,竞将获罪,我辈能坐视乎?必与之共生死焉。令闻变大惧,急引咎自责,央知府徐君陪往报社致歉,以平民愤,并赂以重金,但求勿再刊载。毓兰不受,只请其迅谋对策,遏阻疫势而保民命,令改容谢过。惜时已迟矣!清廷见报,即派员据专栏资料澈查,事皆属实,令即遭撤职查办矣。新令至,立采捕疫措施,疫势乃止。于是,民皆感德,纷赠匾额致敬,《长春日报》之声誉亦益提高。又因抨击时事。语侵德国,德使愤提抗议,几起国际交涉,赖徐知府阴与德使辩解,事始平息。以其不畏强暴,不惧权势,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以是爱国志士莫不响慕,争相交往,报社亦为南北诸人聚集之所矣。后,孙武亡命来长,匿社内兼旬,事渐外泄,后终为清虏侦破,急派军来捕。吏有识毓兰者,暗与之通,毓兰只身脱走,离社仅五分钟,清兵掩至,险为所获。报社遂被查封,并悬赏辑捕之。

 毓兰遁至头道沟,潜约民众谋起事,四方来归者甚众。遂高举义旗,檄告天下。以声势浩大,省垣震动。清廷派王某招抚,不应。正策划进军时而武昌起义,清室溃矣!清帝退位,以为革命成功,遂将民军遣散,奔赴齐齐哈尔,从此,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从事新闻事业,以开拓文化荒漠,启迪边疆民智,唤起社会爱国热忱。

 民国元年,毓兰初到齐市,就任《白话报》总编,加添“爱国”二字于报首,创刊《爱国白话报》,时省内风气未开,文化落后,不识报纸为何物也。未及三月,即行停刊。此间,毓兰曾一度赴哈,就任《新东亚报》总编,因进步党失势,重返齐市,任《垦务公报》主编,几经波折,反复筹措,创办起《黑龙江报》。

 《黑龙江报》乃以提倡殖边,促进教育,代表舆论,拥护国政为宗旨,毓兰以得其师丕承亲传,为文条理明晰,平易畅达,每日社论,皆亲主笔政。以文思快速,从不属稿鼠易,即于排字室援笔直书,工人即捡字排版,文成版已就。以是时事评论,恒在他报之先。文虽急就,但笔锋充满感情,对读者深具吸引力。因之,士林钦崇,同业推重,公举为东三省报业联合会会长。1929年11月,毓兰请兴办《黑龙江政闻社》,历时三月余方获鉴准。

 应黑龙江省府之聘,纂修省志。惟以东北为满人发祥地,日俄战前,向禁汉民移居,尤以极边,地旷人稀。移民前,文化落后,纂修工作,至为困难。毓兰乃亲至厄塞,入荒外,实地勘察,遍询野老,足踪遍全省。而后以访问所得,考其异同,辩其是非,存真去伪,历尽波折,终底于成。以采访资料多系街谈巷议,野老传闻,仍不敢据为信史,故题曰:“龙城旧闻”,实即黑龙江省志也。经审慎考据,事皆真实可靠。东北沦陷后,日寇将艺文部分删除,大量翻印,颁发省属县市机关,以为伪政府施政之参考依据,其价值概可想见矣。由此,文名大噪,文人雅士,竟与相接,偶有吟咏,争相唱和。因特喜芭蕉,常有咏芭蕉之作多首,最为脍炙人口,时以“魏芭蕉”称之(诗载《黑水诗存》)。毓兰亦擅绘事,善作兰,笔法苍劲,自成一格。惟作品不多,故得者皆视若拱璧。

 (作者系魏毓兰先生之子,第一机床厂离休干部。该文为其上世纪80年代所作。从叙事看,魏毓兰履历仅至《龙城旧闻》刊印之民国八年前后,但不失为研究魏毓兰及其作品的绝好史料)

卜奎书院
传播齐齐哈尔地方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